近日,武汉市洪山区光霞果批大市场内,一名消费者在购买榴莲时遭遇“鬼秤”,原本商家电子秤称重为7斤1两的榴莲,消费者用自带秤复秤仅为6斤1两,足足少了1斤,被发现后该商家竟语出惊人:“市场内哪一家都差秤,不是我一家”。随后,武汉市场监管局及时核查,并对涉事商户进行了立案调查。此事一经曝光,立即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所谓“鬼秤”是指经过非法改装的电子秤,也叫“作弊秤”。这类电子秤可以根据需要显示虚假物重,通过密码操作又能恢复正常,令消费者无法辨别,因而被称之为“鬼秤”。“鬼秤”现象由来已久,全国各地都有发生。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期望得到的是公平、透明的交易,而“鬼秤”却打破了这一平衡,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遭受损失。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更破坏了市场的公平交易原则,导致市场秩序混乱。
“鬼秤”为什么屡禁不止?究其根源,主要是违法成本太低。现行《计量法》对使用“鬼秤”的处罚额度上限仅为2000元,这一数额相对于商家的非法获利而言显得微不足道。这也导致了一些不良商家明知使用“鬼秤”将面临罚款处罚,仍然在秤上动歪心思、耍小聪明,甚至变本加厉地“顶风作案”。此外,消费者懒得斤斤计较的心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良商家使用“鬼秤”的任性和嚣张心态。就算指出了商家的秤不准,商家转过头输入密码或重启,“鬼秤”马上就能变回一个足斤足两的“合格秤”,由于金额不大,消费者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态,最终只能不了了之。
“鬼秤”问题并非某一地区的个别现象,而是近年来频繁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当下,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有一类“打假博主”。他们频繁曝光一些海鲜市场、农贸市场、水果批发市场、旅游景点等消费场所存在的“鬼秤”“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等问题,受到许多网友的追捧。实际上,网红打假不仅揭露市场乱象,更凸显监管缺位。这不得不让人质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为何没能做到守土有责?
作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力量,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此类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严格执法,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然而,从武汉光霞果批市场到连云港海鲜市场频发的“鬼秤”事件来看,一些地方的市场监管部门似乎并未能切实履行其应尽的职责,等到打假博主或媒体曝光才后知后觉,对市场的监管力度明显不足,显得反应迟钝。可以说,网红打假在某种程度上,所“打”的并不仅仅是市场上的乱象,更是对监管缺位的深刻揭示;所检验的也不仅仅是经营者的素质,更是对市场管理水平和效能的考验。
如果监管部门能够主动作为,提升监管的主动性、精准度和实效性,在日常监管工作中保持细心、留心、用心的态度,并及时开展排查工作,那么诸如“鬼秤”、“缺斤少两”等不法行为或许早已在萌芽阶段就被有效遏制。武汉光霞果批市场“缺斤少两”事件虽然被及时查处,经营户被“黑榜”公示,但在日常中类似的丑与恶仍在不断上演,带来的是劣币驱逐良币,对社会公正和市场秩序的破坏不容忽视。
诚信是商家赖以生存的根本,无论是大型商超还是街头小贩,缺失诚信就等于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商人追求利润无可厚非,但每一步都应当走得光明磊落。作为商家,要以“良心”为本,不能抱着“别人缺二两,我就少半斤”“别人少秤,我也少秤”的心态去效仿某些不良商家的行为。在面对现实利益的诱惑时,商家不妨先过一过心上这把秤,扪心自问,何为公平?何为诚信?也许,少些套路,多些真诚,诚信经营生意才能做得长久。而缺斤少两只会败了自己名声,最后无路可走。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彻底根治“缺斤少两”等这一破坏市场秩序的顽疾,需要强化社会共治、多管齐下。
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执法频率及力度,不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缺斤短两商家要进行强有力的监管,对“鬼秤”行为“零容忍”,依法维护市场经营秩序;市场管理方应统一配置计量器具,同时,设置更多的“公平秤”,加强日常巡查,加大处罚力度,设置“缺斤少两”警示牌,对造成负面影响的经营户直接清退。
商家要强化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规范自身行为,牢牢守住诚信经营底线,切勿贪图眼前小利因小失大,因为一旦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被严重破坏,那最终伤害的还是商家自己。
消费者要摒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做到“斤斤计较”“锱铢必较”,对“缺斤短两”的行为说“不”,及时向监管部门依法举报,切勿对“鬼秤”有“宽容”之心。
“鬼秤”问题绝非小事一桩,它一端关联着商家的诚信经营,另一端则维系着消费者的信任与权益,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任何违法行为和不正之风都不应被纵容或姑息。必须让“鬼秤”这种不诚信行为成为人人唾弃、人人谴责的“过街老鼠”,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消费市场的公平正义普照每一个消费者,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公平、透明的交易环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