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莱恩想访华,欧盟下定决心了?

1月26日,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傅聪大使向欧盟递交国书,欧盟主席冯德莱恩抓住机会,当面对傅聪大使表示,她很期待在合适的时候访华。这是明显的向中国示好的信号。

去年11月初,德国总理朔尔茨对中国进行了一次颇为成功的访问,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华友好,朔尔茨此举在欧盟内部确实引发了一阵骚动,欧盟大当家德国都亲华了,那其他国家是否还要继续跟随美国反华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冯德莱恩,作为欧盟实际最高掌权者,她从2019年12月上任之后,一直都是欧盟高层内对华强硬派的代表。她这次对华示好,在晶晶看来,欧盟这是终于下定决心了。

晶晶注意到,在表达访华意愿的同时,冯德莱恩还特别提到了这两点:

其一,欧盟重视中国的地位和作用,重视发展欧中关系;

其二,欧方愿同中方保持高层交往,推进各领域对话合作。

什么意思?晶晶认为,这其实表达了四个意思:

其一,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俄乌战争的纷乱,已经让欧盟充分意识到,面对美国和俄罗斯的双面夹击,欧盟真的需要中国的支持。

其二,从经济上看,全球化对欧洲有利,没有中国的市场和产业支撑,欧盟那一套价值观、文化、产权技术等,都成了空中楼阁。尤其跟中国的经贸关系,对欧盟有多重要,全世界都有目共睹。就在去年,欧盟GDP虽然依旧保持正增长,但各种内部问题与颓势已经凸显,如果不想在接下来的2023年酿成经济危机,改善对华态度就是欧盟唯一的选择;

其三,从外交层面看,作为当今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既然要改善对华关系,那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经贸层面或者遇事才求人的低水平,从政府高层就保持沟通交流,最好是建立长期固定的沟通合作机制,才是最好的办法;

其四,欧盟反华的一大理由,就是维护欧洲的那套价值观体系,但这是一味攻击和抹黑中国就能维护的吗?当然不是。所以以这次冯德莱恩访华为契机,欧中相关领域与政府机构显然很有必要加强对话合作,以交流化解误会。

而若能将这种对话合作扩展到全领域,那么欧中关系,还有什么恶化的可能?

冯德莱恩必须改变对华态度

晶晶最后尤其想说一句,冯德莱恩反华,也是独木难撑,去年11月,对欧盟事务颇有发言权的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仅仅一个月后,与冯德莱恩同级别的欧盟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也到访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毫无疑问,无论冯德莱恩之前对华态度有多强硬,在看到那么多对华友好的好处,并感受到来自内部同行的“竞争压力”之后,冯德莱恩若不想早早下课,显然就很有必要改变一下自己对中国的态度了。

当然,我们倒不指望冯德莱恩通过这次访华就彻底改变她的立场,我们也不指望欧盟从此就一心一意的对华友好,我们倒没这么天真。

但无论如何,晶晶相信,西方集团内高层领袖级别的人物都开始主动降低姿态,向中国示好,这无疑正是我们的胜利;而我们若能利用好这次机会,撬动欧盟转变对华态度,这对我们的对美斗争,无疑也是大有裨益。

美欧裂痕逐步扩大

事实上晶晶认为,冯德莱恩这次急着来中国,也确实与美国大有关系。

就在近日,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玛格丽特o韦斯塔格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欧盟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必须予以“坚定和对称的回应”。在这件事上,欧盟决不能冒着失去合作伙伴的风险对美妥协,美国非要搞这种补贴竞赛,不会产生“任何赢家”。

其实,自从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美国经济就因特朗普与拜登两届政府应对疫情不利而遭受重创,通胀一度高企不下,普通民众生活雪上加霜。美国总统拜登为了作出点政绩,赶在去年8月,正式签署通过了《通胀削减法案》,用一系列强势经济救援措施缓解美国的社会通胀问题,并削减政府赤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个法,是美国的,表面看也是美国在自救,为何会遭到欧盟的坚决抵制?

这是因为,拜登政府选择的经济自救措施,本质上就是贸易保护主义,政府拼命给本地企业撒钱。肯定会吸引美国和他国企业把生产基地转移到美国本土。

所以,美国的自救措施,在刺激美国本土经济复苏,提高本土民众就业率的同时,肯定会动别国政府的蛋糕。尤其新能源汽车领域一项,《通胀削减法案》就明文规定,消费者如果买在美国生产组装的电动汽车,会获得最高可达7500美元,相当于我们人民币5万块的税收抵免。

但汽车行业正是欧洲眼下为数不多的在全球都具有领先地位的优势产业,欧洲各大车企这几年也正处于向新能源汽车全面转型的关键期。这种时候,作为欧洲车企最主要市场的美国,却公开祭出这种“损欧利美”的法案,欧洲能不急眼吗?

因此在稍早前的1月17日,冯德莱恩本人也曾在达沃斯论坛上明确表示,美国对绿色产业的补贴计划引发了欧盟担忧,欧盟不得不调整国家援助规则,出台净零产业法案,给欧盟的绿色产业提供资金援助,也要有减免税等优惠政策,同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竞争。

讲到这里,我们也应该明白冯德莱恩为何要急着来中国了:中国是全球发展潜力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也是美国指定“头号竞争对手”。冯德莱恩这次来华,一是要替欧洲车企在中国寻找新出路,二就是要给美国施压,逼迫拜登政府在法案问题上向欧盟做出让步。

欧盟的愤怒唬不住拜登

但,冯德莱恩的这步棋,真能唬住拜登吗?

晶晶只能说,欧洲还是低估了拜登政府的无赖程度:

据彭博社报道,就在1月26日,拜登在弗吉尼亚州向当地工会人员发表有关经济问题的演讲。而在提到欧盟正在批评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过于“贸易保护主义”时,拜登直接爆出粗口:“见鬼去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拜登这种言辞,是否太过“粗鲁”了些?晶晶要提醒各位,既然是面向本国工人阶级的演讲,拜登当然要显得“接地气”一些,以此将自己包装成为了本国工人阶级利益不惜与欧洲欧盟翻脸的“大好人”。这种争取民心的话术,美西方政客用得很“溜”,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但,既然都拿出本国工人阶级的利益当做挡箭牌了,那么拜登还会在法案问题上做出让步吗?这显然是根本不可能的了。

当然晶晶也要提醒各位,就算全面翻脸掐架,我们也不能指望美国与欧盟就真会从此彻底决裂,毕竟价值观同盟暂时看还是难以撬动的。

日本荷兰妥协,追随美国封锁中国

好,咱们再来看一条消息,美国对中国的高科技封锁包围圈涉及的最后两个国家,日本和荷兰基本可以确定会跟随美国的政策。

据彭博社最新消息显示,荷兰政府将在数日内结束与拜登政府的谈判,同意跟随美国的对华半导体制裁措施,限制荷兰在世界上最知名的阿斯麦公司对华出口半导体制造设备。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也将对本国的尼康、东京电子等半导体制造商采取类似限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晶晶得先简单提一句。就在去年10月,为贯彻反华战略,美国政府祭出一系列对华技术出口限制措施,其中特别指出,要禁止高端半导体芯片及其相关制造技术与设备的对华出口,同时将36家中国半导体企业列入贸易黑名单。

但美国人自己也清楚,半导体产业是一项高度全球化的产业,要在这个领域对华搞出口限制,就必须拉上尽可能多的他国参与。尤其荷兰的阿斯麦公司是全球芯片制造设备的翘楚,日本则长期向中国稳定供应大量高端芯片与半导体原材料,没有这两位的参与,美国政府的对华半导体限制措施规定的再严格,那也只是自娱自乐。

所以现在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荷兰和日本为何宁愿冒着得罪中国的风险也要把自己掺和进来?

晶晶认为,这两个国家的参与动机,得分开看。

首先是日本。这个国家就不消说了,作为一个将本国“崛起”建立在遏制中国基础上的国家,日本参与美国的各种对华遏制战略,尤其在半导体这种本国优势产业上搞“对华脱钩”,本就是早已注定的事,我就不多讲了;

然后我们看荷兰。荷兰作为欧洲小国,它对中国一向是友好的,主要是它找不到不与中国做生意的理由,但问题就在于,它是一个小国,荷兰的半导体产业必然是建立在对美国这个世界半导体产业领头羊的高度依赖之上的。

所以如果不跟随美国反华,那么荷兰的半导体公司不仅拿不到美国企业的技术分享,甚至从今以后都要彻底与美国市场说再见。

某种程度上说,荷兰是真的没得选。

美国封锁倒逼中国进步

但无论荷兰有怎样的苦衷,主动参与美国的技术反华活动,这种行为本身必须遭到我们的明确反对。当然晶晶知道,比起这些,我们更关心的其实是另一个问题:这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大不大?

晶晶承认,在短期内,这对中国的影响确实很大。尤其作为全球第一的光刻机生产商,失去阿斯麦公司的合作,这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确实是一个重大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其实早已看到美国搞这种“掐脖子”行为的风险,同时也早已意识到要实现本国制造业向高端层面全面升级,就必须建立足够完整和高端的自主化半导体产业链。在好几年前,中国就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半导体自主产业规划,也已经小有成绩。

这点晶晶在昨天的视频里给大家重点介绍过。感兴趣的各位网友朋友们可以翻看一下。

如今,荷兰和日本政府参与美国对华半导体技术封锁,这反而是在敦促中国加快在半导体自主化上的脚步,推动某些企业尽快摆脱对外部的技术依赖。

从这点来说,我们倒是要感谢荷兰和日本参与美国的对华半导体禁令了。

中国肯定会“报复日本”?

晶晶注意到,非常有趣的是,在这个问题上,日本政界反倒是自己先忧心开了,因为他们意识到,这道禁令一旦开始实施,那么他们必将迎来中国的全面反制。

据日本媒体报道,就在近日,针对岸田文雄政府要参与美国对华半导体产业禁令一事,在自民党负责贸易和工业的党委员会任职的国会议员青山茂治虽然嘴上表达了支持态度,但却不无担忧的表示,中国“百分百肯定”会为此报复日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中国真的会报复日本吗?晶晶觉得,中日两国如果只是在半导体领域发生经贸摩擦,这完全正常,大家本着就事论事的精神,在相关领域加强沟通,一起把矛盾化解就行了。

但事实上,是日本政府在压根没有摩擦的前提下,人为制造摩擦,为追随美国而单方面对中国施加经贸与技术禁令,这种行为就是毫无道理的,中国完全不可能也没必要默默忍受。

除此之外,日本政府纯粹是为“遏制中国崛起”这一政治目的才这么干的,是在将对华经贸与技术交流政治化、武器化,根本不考虑这种行为对中日双边关系造成的恶劣影响,中国当然更不可能答应。

总而言之,若中国之后真的对日本采取报复措施,纯属日本自作自受。

那么在具体措施上,中国又有哪些办法去“治一治”日本呢?具体措施当然需要集体智慧了。但我个人人为,不谈其他,只聊日本主动放弃中国市场,这本身就是对日本自身最大的惩罚。

这是因为,如今的半导体产品出口已经与汽车出口一起成为日本两大支柱出口产业,其中对华出口占比最大,仅在2021年下半年,日本就对华出口了价值6710亿日元的半导体制造设备。可以想见,在跟随美国对华半导体禁令后,日本将遭受多么巨大的出口损失。

就在不久前,受相关禁令影响,日本半导体制造设备协会就把2022财年日本半导体设备销售额的预估从原来的4万亿日元调低到3.68万亿日元,2023财年的销售额预估进一步下调到3.5万亿日元。

面对如此冰冷的数据,日本政府还坚持跟随美国对华禁令,这真的是一件好主意吗?日本自己也没有信心能在别的市场把这些蛋糕给找补回来。

晶晶只能感叹,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经贸一直是稳定中日双边关系的压舱石,现在岸田政府非要推翻它,把日本民生都卷入日本的对华斗争中,这届日本高层亏欠日本民众,需要反思的地方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