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版“印太战略”出台

美国计划在北约内部掀起反华浪潮,首先得到了加拿大的热烈响应,有个重磅消息,就是在加拿大当地时间11月27日,北约元老国加拿大正式发布加拿大版“印太战略”,目的就是给美国反华战略站台,表下忠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得不说,这加拿大总理小特鲁确实太过羸弱,多跟他爸老特鲁多比,小特鲁多政治手腕和执政能力都差太多了。最初,小特鲁多刚上台的时候还是跟我们有段蜜月期的,但很快就屈服于亲美势力。

我们先看加拿大政府都说了些什么?晶晶看完之后,给大家总结下,大致可归为三点:

其一,在经贸上,加方称将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国家安全”为由收紧外国投资规则,以防矿产等关键供应链遭受中国相关企业的“威胁”。今年年中的时候,美国财长耶伦专门跑去加拿大,跟加拿大财长聊美国跟加拿大在矿产供应链的合作。也就是说,加拿大已经自甘定位为美国的资源池了。

其二,在军事上,加拿大也是比较激进的,承诺加强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宣称将在印太地区投入约23亿加元,加强其军事与网络安全存在,同时每年向印太地区部署三艘护卫舰,并派遣飞行员和士兵参与地区军事演习。

其三,在总体战略上,加拿大政府也是一点不掖着,污蔑中国是所谓“日益具有破坏性的全球性大国”,称中国从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中受益,“但现在正积极寻求重新‘解释’这些规则,以获得更大的优势。”

我说到这里,大家也就明白了,这么一份所谓的印太战略,本质就是反华,充满恶意与偏见,恶劣程度堪比早些时候美国推出的“印太战略”。而晶晶也注意到,这份加拿大版的“印太战略”,在很多地方都与美国版高度重合,明摆着是得到美国授意,并且加拿大自己积极跟随。

加拿大为什么这个时候跳出来?

为什么小特鲁多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推出这份反华战略呢?我给大家总结了以下几点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加拿大需要在国际上刷存在感,执政党也需要做出成绩。那么随着俄乌战争等重大冲突的爆发,国际形势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几乎所有国家都在积极的活动,要么为了自保,要么为了获得新的机会。加拿大当然也不能落后。所以,作为国际最大热点的俄乌问题、南海问题、朝核问题都是加拿大刷存在感的最好抓手。如果加拿大在应对这些问题的时候,跟着美国狂吠,强调所谓的价值观,强调所谓的规则,那当然能进一步帮助加拿大树立公平、公正的国际形象。

其二,加拿大现在已经确定在各方面跟随美国,是美国的小跟班,那加拿大在制定外交政策时必定要首先考虑美国的感受,同时自身也乐得跟随美国既定的外交战略,以便趁机从美国身上揩油。所以当美国宣布中国为自己头号竞争对手时,加拿大可能不跟随这种政策,甚至是公开唱反调吗?

可以想见,如果这样,第一个死的,必定是加拿大自己。而如果在此时向美国发出忠诚信号,就必然能获得美国的厚待。

其三,小特鲁多也急需一些外交政绩。从2019年获得连任几乎同一时间起,小特鲁多这位加拿大史上最年轻的总理就陷入一系列政治风波中,尤其是从2018年底持续发酵三年多的孟晚舟事件,更是令小特鲁多的政治声誉几乎全毁。

可以想见,小特鲁多对中国必定是恨意满腔,通过跟随美国反华来为自己找回场子,已经是小特鲁多唯一的选择。

一心只想给美国当棋子

但晶晶觉得,加拿大在此时公布“印太战略”对中国进行报复打击,其实是非常愚蠢的,因为这其中最致命的问题就在于,加拿大人严重低估了自己跟随美国反华的后果,认为自己只是跟随美国,躲在美国身后,中国就算要反制,肯定也不会先针对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就在28日,中方的警告就已经到来:

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加拿大出台的有关战略涉华内容充斥意识形态偏见,渲染炒作所谓“中国威胁”,对中国无端指责攻击。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已经向加方提出严正交涉。

中方敦促加方应言行一致,拿出诚意和善意,秉持求同存异的精神,奉行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用行动将承诺落到实处。

事实上咱们只要回想一下孟晚舟事件就会发现,在真遇到对华冲突事件时,美国根本就不会帮助加拿大,而中国更乐得对加拿大这种美国的傀儡国家杀鸡儆猴。

换句话说就是,如果连孟晚舟事件这种简单的外交交锋,小特鲁多政府都扛不住中国的压力,那么换成正儿八经的地缘冲突,小特鲁多又哪来的信心,觉得自己可以和中国对抗到底?

咱们最后提醒特鲁多一句吧,独立自主、友好公平的对待每个国家,才是加拿大探寻光明未来唯一的正确道路;一心只想给美国当棋子,幻想自己能跟随美国鸡犬升天,那就真是努力错了方向。

蒙古国境内宗巴彦至杭吉方向铁路正式竣工

晶晶注意到,这个世界上也并非所有国家都如加拿大那般愚蠢,比如就在这两天,蒙古国就为如何与中国友好相处做出了又一个良好示范。

11月28日下午,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飞抵中国,正式开始其首次对华国事访问。而在呼日勒苏赫飞抵中国的前三天,蒙古国东戈壁省境内宗巴彦至杭吉方向铁路正式竣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先看看这条铁路的情况。宗巴彦—杭吉铁路于2022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全长226.9公里,总投资约4亿美元。当然,从表面看,里程长度,或者投资金额都没有特别的优势,似乎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对蒙古而言却是意义重大,因为这条铁路继续向南延伸,就可连接位于中国内蒙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境内的满都拉口岸。

我们从地缘上看,蒙古是一个被中俄完全包围的内陆国家,那它的对外进出口大概率是要依靠对中国和俄罗斯陆路出口的。由于历史原因,我不具体聊了,蒙古国现有的对外铁路线路几乎全都是连接向俄罗斯一侧,在中国一侧仅有一个公路铁路两用口岸,即扎门乌德——二连浩特口岸。

而如今随着局势的发展,蒙古国愈发意识到,仅靠这一个口岸维系与中国的经贸往来,已经远远不够。在2021年,中蒙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通过扎门乌德——二连浩特口岸完成,修建新的口岸,已经迫在眉睫。毕竟一个毛细血管,怎么能承载主动脉的运输量呢?

另外,可能还会有网友问,为什么是建铁路口岸,不是公路口岸呢?

这是由我们跟蒙古的双边贸易关系决定的,蒙古国对中国的出口主力产品正是以煤炭为代表的各种矿石资源,而中国正是这些矿石资源的最大消费国。原来,蒙古国对华矿石出口主要依靠公路运输,但评估下来,铁路的效率是更高的。而且这蒙古的积极性是真高。今年2月,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来华访问时,咱们刚敲定的三条与中国对接的新铁路项目,宗巴彦—杭吉铁路就是其中之一,3月份就动工了。毕竟利益驱动,帮蒙古赚钱的事儿。

一举三得的大好事

据英国《金融时报》25日报道,今年第三季度,蒙古国GDP同比增长3.7%,为该国2019年以来最大增幅。在宗巴彦-杭吉铁路与中国境内的包满铁路对接后,每天将为蒙古国新增4500节车厢的出口运力,相当于全年新增运输量2000万吨。这对蒙古国经济发展的助力之大,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晶晶注意到,就在27日,二连浩特海关对外发布数据,显示自2013年中欧班列开通以来,通过二连浩特口岸运往欧洲的货物价值已经高达1600亿人民币。

可以想见,随着中蒙两国友谊的进一步加深,两国间铁路联通日益紧密,蒙古国必将成为中国与世界交联的又一重要基石,而蒙古国自身,也能得以加入到欧亚大陆的经济大融合中,给自己的发展带来真正的新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还没完。就在数月前,蒙古总理奥云额尔登就对西方媒体透露,尽管受俄乌冲突影响,但他预计,中俄蒙敲定的新合作项目“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天然气项目仍将在2024年正式破工动土,并于2030年前投入使用。

而一旦顺利建成,通过该管道,俄罗斯可以每年向中国新增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出口。这样中国将得以大大巩固自身的能源安全,更好地应对美国的挑战;俄罗斯也能为自家能源寻找到新的出口目的地,有效缓解所承受的西方封锁的压力;而蒙古国在也能分得一部分天然气的同时,更能在中俄之间扮演好平衡者的角色,极大巩固了蒙古国的战略安全,可谓是一举三得的大好事。

晶晶注意到,在28日的会见中,中方领导人就对呼日勒苏赫总统强调,中蒙互为重要邻国,保持中蒙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面对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上升的国际环境,中方愿同蒙方以构建两国命运共同体为引领,推动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稳致远,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北约内部的各种分歧

说到这里,晶晶非常感叹,国际局势真是诡谲多变,今年6月29日的马德里峰会上,北约有个官方认证说中国对北约的价值观利益和安全构成了“挑战”。

那么好,既然已经给出官方定论,那么接下来北约该做的,就是如何把这种定论转化为实际的反华操作。但搞笑的是,晶晶注意到,当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时,北约内部却对此出现了各种分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是美国。这位不消说,正是在北约努力渲染中国威胁论的罪魁祸首,是对将北约的战略愿景与遏制中国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最起劲的成员国;

其次是英国。虽然考虑到其与美国的关系,英国这些年一直都是在北约框架内最支持美国反华言论的国家,但在新首相苏纳克于上个月戏剧般的上任后,虽然口头上依旧坚定与美国站在一边,但在描述中国时,其使用的词汇已经从之前的“系统性威胁”降级为“系统性挑战”。

这种表述看似与北约的对华认知一致,但描述降级本身对美国而言就是一种“退步”;

然后是德法。作为北约在欧洲大陆最重要的两个核心成员,这两个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却是最矛盾的:他们是为了“人权民主”的“政治正确”才跟随美国反华,但俄乌战争后的欧洲危机也令他们愈发依赖中国的经济市场。

无论怎么选,对德法而言,似乎都是在自杀;

接着是东欧各国。相比犹犹豫豫的德法,这些以波罗的海三国为代表的东欧小国的逻辑就纯粹得多:俄罗斯是这些小国的头号威胁,而美国是全世界唯一能保护他们的国家,因此在对华问题上,这些小国当然必须对美国“投桃报李”;

最后是匈牙利等民粹主义国家。同为中东欧小国,虽然非常依赖北约的军事保护,但匈牙利却是“务实”到底,并不在乎北约死活的同时,也非常期待与中国的经济交往,也因此令其成为北约内最反对反华政策的成员。

加强与中国合作,最符合北约利益

明明号称世界最强军事同盟,在确立最大对手这个关键问题上,为何会出现如此混乱的局面?晶晶认为,主要原因有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一,俄罗斯才是更加现实的威胁。前面说过,最支持美国反华的东欧小国恰恰是最害怕俄罗斯的,而现在俄乌战争尚且在进行中,是否应该在这种情况下就早早将中国列为“最优先关注对象”,分散美国对东欧地区的支持力度,这是连这些东欧小国都犯怵的;

其二,北约很多国家不愿单纯为美国卖命。大多数国家加入北约,图的就是美国的军事保护,结果现在反倒变成需要为美国当反华出头鸟。更别说这些国家中,太小的在东亚地区基本没有利益存在,太大的又与中国存在紧密的经济联系,这趟反华买卖,怎么看都不划算。

其三,中国之外,北约还有很多别的现实威胁与挑战。晶晶注意到,就在28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提醒北约:除了中国之外,北约还面临足够多的威胁和挑战。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北约现在这套反华逻辑,是以其最新的“战略概念”文件为基础的,而在这份文件中,北约官方就试图将自身描述为一个全球性的军事防御组织,即北约应该超越北大西洋的地理局限,对世界范围的任何安全威胁都要做出反应。

所以若顺着这种逻辑梳理下去,我们只能得到这样一个结论:现在就在北约框架内与中国全面翻脸,公然对中国发起安全挑战,既不符合北约各成员国的利益,也不符合北约这个组织本身的利益。

与之相比,加强与中国的全球合作,依靠中国的力量将各种现实威胁消弭于无形,才是最符合北约利益的选择。也难怪美国这种一味反华的立场,会遭到那么多北约成员国的质疑了。

但话说回来,北约的利益是否受损,这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面对美国的反华呼声,30个成员国存在30种对华意见,

晶晶认为,这种混乱无比、分歧巨大的局面,才是我们最乐于见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