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印度的时代终于要到来了吗?印度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中国?不知从多少年前起,这种对印度的“期许”就一直是美西方媒体对印度的主流论调之一。而如今随着中国与美西方关系的日趋紧张,西方人这种对印度的“期许”自然也就更多了一份别样的“深意”。

但我们要说的是,印度的发展确实值得肯定,但指望印度从此就能“取代”中国,完全是大错特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经济这些年的表现真的不错吗?对于这一点,我们首先要给予最客观的肯定。

就在2021年,印度GDP达到3.08万亿美元。虽然相比中国的17.73万亿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这个成绩已经足以令印度超越法国,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并且距离排位第五的英国仅有1000亿美元的微弱差距。

根据印度工业联合会(CII)的数据预测,2022年,印度的GDP增速预计将在7.4%-8.2%之间,彻底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已经是板上钉钉。

而该联合会的主席巴贾杰更是乐观表示,印度这样的高增长至少还能持续25年的时间。到2047年,印度将成为一个GDP总量达到40万亿美元的超级经济体。

毕竟是印度人自己说的话,当然是玩命给自己脸上贴金。但无论这个40万亿美元GDP的宏伟目标能否如愿实现,现在的印度,确实不仅仅只是在利用自己的人口优势,更是在很多领域都成功搭上了世界经济技术变革的快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印度的太阳能装机容量已经达到全球第三,并且正在开发用可再生能源制备的氢能,即“绿氢”。

此外,印度还建立了一个直接、实时的数字福利系统,以将更多补贴直接分配给拥有投票权却很少从经济改革中获益的普通民众。这令印度已在36个月内向约9.5亿人支付共计2000亿美元。

虽然这种行为并不能为印度创造直接的GDP增长,但通过这种方式缓解高速经济增长下带来的贫富差距被迅速拉大的问题,证明印度的决策者们,确实是对自己的经济发展以及相关伴生问题进行过认真而系统的思考的。

而这种思考,恰恰正是印度经济未来光明前景最坚实的保障。

那么印度经济如此一片繁荣的景象,究竟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自然是莫迪政府的功劳

虽然莫迪政府在很多方面,尤其在对华问题上确实很蠢,在经济方面也并未兑现当初上台时的那些辉煌承诺,但不可否认的是,莫迪政府至少在经济规划等大方向上为印度找对了路子。

比如莫迪政府一直在大力支持“技术栈”革命,坚持缩小非正规经济的规模。政府拿出大量补贴购买太阳能设备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金融改革使新兴公司更容易上市,做到真正优胜劣汰。

所以无论外界对莫迪政府如何批评,选民的支持率却是诚实的。如今再加上新冠期间还能令GDP保持8%高速增长的功劳,就算是反对派国大党也不得不承认,只要莫迪愿意,拿下2024年大选再干一届,完全没有问题。而这种政权的稳固,也将反过来成为印度经济平稳前进的最好政策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这自然与美西方政府的反华趋势脱不了干系。

正如我们在文章开头就点明的那样,美西方之所以如此“热爱”印度,很大程度其实是在把印度当成面对中国时的一颗关键棋子:

在政治与地缘上,印度天然将中国视为头号对手,这在西方人眼里自然是求之不得;

在经济上,印度同样视中国为同质竞争对手,而西方更乐得能在中国之外寻找一个备胎式的廉价工业品生产基地。

于是我们才会看到,当美西方政府于近两年开始鼓吹对华“脱钩”,西方各大企业企业都在重塑供应链以减少对华依赖时,莫迪政府就非常敏锐的抓住了这个历史机遇。一方面在地缘上与中国搞出边境流血冲突的大事件,讨得西方欢心,另一方面不惜砸出260亿美元的重金补贴,催促国内制造业赶紧进行产业升级,努力争当中国的“接盘侠”,承接这些撤出中国的西方企业和工业消费品需求。

所以无视立场问题,印度政府的这种时政敏锐性确实值得称赞,我们也愿意相信,只要不犯大的错误,印度经济在可预见的未来,确实能保持符合预期的乐观增长。

但问题就在于,印度这个国家,已经把很多大错误给悄然犯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还是莫迪政府。

莫迪政府确实做了不少正确的判断,但麻烦就在于,莫迪政府也知道自己的这些判断是正确的,然后就开始翘尾巴了。莫迪越来越觉得自己才是印度的救世主,手下的官僚们也变得越来越拒绝接受其它意见,靠选民的选票上台的莫迪,大有变成一个专制独裁者的意味。

想想2016年的“废钞令”吧,在执政生涯的一开始,莫迪就令整个印度都见识到了他的顽固与自以为是。考虑到当时还是执政生涯早期,莫迪还能及时承认和改正自己的错误,但现在,或者等到2024年再度拿下大选,届时的莫迪,还能听得进其他人的意见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美西方世界对印度的期待,同样也是喂给印度的毒药。

为了反华,美西方的确是“高度重视”印度这个备胎的存在,但问题在于,美西方同样高度警惕印度本身的“大国”地位。美西方真正想看到的,不是印度战胜中国,而是印度与中国同归于尽。

这也是我们最想提醒印度的,真正的大国关系,是印度、中国和美西方相互制约的同时也相互依赖。非要与中国拼个你死我活,那么就算是印度拿到了惨胜,届时的美西方,还会允许一个“GDP总量40万亿美元”的国家出现在自己眼皮底下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印度愈发狂热的印度教民族主义倾向

对于莫迪政府而言,这些来自社会底层的狂热的印度教民族主义者是自己战胜国大党,坐上总理宝座的最坚实保证,是自己的基本盘。但如今的问题是,莫迪政府的各项决策,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这些基层民意给绑架了:

在国内,莫迪的人民党为了迎合印度教民族主义者,故意敌视穆斯林,严重破坏了印度国内的社会与政治稳定;

在国外,莫迪为了迎合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对领土与“大国尊严”的狂热,又故意向中国屡屡挑衅,令印度大量失去与中国市场与企业进行合作的机会。

最危险的是,这些狂热的印度教民族主义者,甚至将美西方都列为了攻击对象。所以一旦真的因此失去西方市场,再加上先前已经得罪了中国,印度经济的神话,究竟还能维持多久?

其实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如今的莫迪政府,至少已经在为了讨好西方而得罪中国这件事上彻底的后悔了。就在今年3月份,印度政府力邀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访问印度,期间大谈“中印友谊”,摆明了就是被俄乌战争吓到了,终于明白不能全信西方,必须要自己去走自己的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现在才开始醒悟的印度,真的还来得及吗?已经沉醉在自己的神话中,对印度教民族主义狂热更是欲罢不能的莫迪政府,还能在今后一直保持这几个月的清醒吗?

抱歉,印度,虽然我们也想相信你们,但看看东方的中国吧,面对这两年国际局势的风云突变,或许你们觉得自己做得已经足够好,但这一切在中国的深谋远虑、长袖善舞面前,又能算得了什么?

人比人、气死人,印度如果真的希望如美西方所“期许”的那样超越中国,那就不是要看自己能做到多好,而是相比中国,自己能否做的更好。

但在这个问题上,就算是美西方,又真的敢相信印度吗?

备胎就是备胎,有些梦,自己做做无伤大雅,但真的信了,那就纯粹是一场悲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