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的“韩国新年”闹剧,是文化的掠夺

韩国近些年明目张胆企图把很多中华文化贴上韩国的标签再兜售到全世界去,这是非常典型的文化侵略,我们不能坐视不管。

就在我们中国新年前夕,韩国就给全世界人民生动地展示了什么叫做“文化掠夺”。

年关前,英国大英博物馆发表了一篇庆祝农历新年的消息,但其中的主角不是我们,却是“韩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消息内容称:“和我们一起观看新罗乐团的神奇表演,以此来庆祝韩国新年。表演受韩国文化中重要的五方色(白、黑、蓝、黄、红配色方案)启发,且结合了当代和传统音乐。”活动于当地时间20日下午在大英博物馆内举办。贴文还链接到了一篇大英博物馆官网发布的题为“庆祝韩国新年”的文章。

根据韩国东亚日报介绍称,该活动由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赞助,目的是宣传20日在大英博物馆内举办的韩国传统演出。

随后这则消息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除了韩国网友以外,几乎所有对农历新年有所了解的人都觉得博物馆的此举不妥,有人在推文后留下回复讽刺称:“真是强盗小偷沆瀣一气”“我看你不是大英博物馆,而是大韩博物馆。”还有人嘲笑大英博物馆作为一家历史博物馆,却毫无历史常识,应该为此感到羞耻。

类似的讽刺和嘲笑来自包括英国本国人在内的各个国家,最终大英博物馆顶不住压力,在甲方的金钱和自己的名誉中作出选择,默默删除了这则推广消息,假装无事发生过。

不过这种被人群嘲,灰溜溜地删帖,还只能算韩国文化侵略中最轻的“战役”。在韩国本国,自卑与脆弱的精神让韩国人对“中国新年”更加敏感。虽然农历新年确实起源于中国,将其称作“中国新年”是一种正确的叫法,但韩国人还是异常敏感,对任何说出“中国新年”的人攻击谩骂。

在年关前,就有一名韩国娱乐艺人,因为未说“韩国新年”,而说了“中国新年快乐”,而被群起围攻,网暴谩骂;甚至说“农历新年”都被认为是不正确,一定要以“韩国新年”来称呼才算正确,仿佛农历新年是韩国人专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年韩国确实异常活跃,在国际攻城略地,企图把很多中华文化贴上韩国的标签再兜售到全世界去。

这不是小事,这是掠夺他人文化而据为己有的行为,也是韩国文化侵略的一大特色,是我们必须要防范的重要方向。

日韩关系修复,美国“功不可没”

韩国在文化侵略上对我们步步紧逼,也在逐步跟日本修复关系,这其中美国功不可没。

在中国周边,美国近几年一直在尝试构建“美日韩”三边合作关系,通过日韩联合来加强遏制中国的军事封锁与经济施压体系。但因为日本一直否认侵略罪行、美化侵略历史,日韩关系的恢复一直非常困难。韩国希望日本作出诚恳的反省道歉并对韩国进行一定程度赔偿,但日本因为“国家颜面”一直拒绝道歉,二者在美国的介入下别扭地维持着美国主导的三边关系,一直看着美国的面子才没有翻脸。

而就在今年年初,美日韩三边关系迎来了重大变革。1月13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访问美国期间,与拜登达成了重要共识。二人面对面谈话后,岸田向拜登承诺,会“迅速采取行动”,修复日本与韩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当天两国外相就进行了电话通话,商讨加强美日韩三边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岸田为何变脸,我们大概都能知道其中原因。无非是拜登开出了岸田无法拒绝的条件,或施加了其无法承受的压力。我们更应该关注的点是日韩突然恢复关系以后,所可能面临的局面,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

首先,这种完全不顾民族情绪与情感,政治上突然180度大转弯的行为,实施起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政客可以像变色龙一样随时变色,但民众的朴素情感很难突然变化。对韩国的日本侵略受害者和受害者后代来说,日本在昨天还是嘴脸丑恶的战争恶魔,今天韩国政府就要叫他变成友善可亲的朋友,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而且日本方面至今还拖欠不少应该缴纳韩国的侵略战争赔偿款,在这些钱被发到受害者以及受害者家属手上之前,以韩国社会强烈的民族主义氛围,是绝对不会允许日本和韩国握手言和的。

日韩关系可能会因为这次美国的介入而得到改善,但也仅仅是政客层面上的改善。对市民来说,日本的正式道歉仍然是衡量日韩关系的重要指标,日本一天放不下面子,两国的关系就一天这么僵持着。

对于联合遏制中国,这种改善有些用处,但是不大。除非日本后续能拉下脸来承认罪行,两国现在开始谈道歉问题的话,这又得是相当长时间以后的事情了。

不过这也值得我们警惕,日本韩国都不是什么好鸟,如果两国的政客很明显地开始沆瀣一气,解决民众也只是时间问题,我们必须得充分保持警惕,谨防两国抱团反华。

谁在制造“世界大战”的氛围

不光日韩在制造紧张情绪,欧洲也明显开始加强自己的军备计划。长期以来,欧洲作为美国霸权的共享者,一直都是霸权维护的协助者。即便是在美国影响力逐渐衰弱、美欧贸易冲突逐渐高涨的今天,欧洲各国仍然是美国最有力的盟友,承担着重要的防务责任。

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更是被推到了冲突的第一线。在美俄特殊对抗背景下,欧洲一旦爆发冲突,就必然是一场世界大战。现在的欧洲国家,就已经开始为了这场可能到来的“世界大战”而备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国近期提出的军事改革计划是个大刀阔斧的扩军计划。在计划中,2024年到2030年的军事预算被增加到4130亿欧元,比上一个七年周期的2950亿高出40%来。这被认为是法国备战的明显证据,因为马克龙在宣布扩军时,明确地提到了“下一场战争”。

马克龙声称,后冷战时代的和平红利“即将消退”,国际秩序逐渐让位于国家竞争,如今,多重威胁交织在一起,战争呈现出全新面貌,因此,法国军队必须做好准备以迎接这场世纪危机。

为了应对这场战争,马克龙计划大力增强法国的核威慑能力,更新法国核武库,同时大力发展俄乌冲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无人机和军事情报相关技术。在1月20日视察马山空军基地时,马克龙还特别重点参观了最新的军用无人机设备,以彰显重视。

不过在最关键的援乌上,马克龙最近却在被人指责不够“给力”。根据基尔研究所追踪数据,2022年1月24日至2022年11月20日期间,法国政府总计向乌克兰提供了约14.14亿欧元的军事、人道和金融援助,排名第6,其中军事援助4.72亿欧元,排名第10。

和美国、波兰等援乌积极国家相比,马克龙的援乌金额少的可怜。去年波兰光军事援助一项就提供了18.2亿欧元,超过了法国援助总和。马克龙本人更是存在将老旧轮式突击炮谎称为“轻型坦克”提供给乌克兰并大肆宣传的“劣迹”。

把这些综合来看,法国显然不认为俄乌冲突一定会以乌克兰胜利而结束,马克龙打算把更多资源留着自己使用,以应对他口中的“下一场战争”。这也侧面说明,马克龙认为这场战争爆发的几率并不低。

而战争始作俑者,相信不用晶晶说,大家也应该知道了。

美国鹰派施压欧洲,世界大战风险上升

其实熟悉全球治理体系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在核威慑和大国制衡之下,世界大战是很难爆发的,能让法国表现出如此明显的备战和逃避盟友义务倾向,实际上是很罕见的。过去三十年里这种军事投入都被视作经济增长的大敌,在欧盟内部受到广泛反对。

对于如今法国大转向的原因,法国“爱国者”党领袖弗洛里安·菲利波直接在1月20日的一篇推文中写道:美国鹰派希望在欧洲发生世界大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菲利波认为,在美国鹰派的压力下,欧盟国家正在向乌克兰运送越来越重型的武器。这些重型武器会促使冲突再度升级,在这种缓慢却无可挽回的升级中,欧盟国家迟早有一天会变成俄罗斯与西方全面战争的战场。

在法国谎称突击炮为坦克而蒙混过关时,很多欧盟国家却向乌克兰提供了真的坦克。包括英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直接从自身现役中抽取坦克送往俄乌前线。这些坦克除了其中坐着的人不是英国人之外,和英国人直接上场没有什么区别。类似的现役军援已经开始模糊直接下场和军事援助的边界,开始诱发世界大战的第一步。

不止法国,俄罗斯方面对此也深感担忧,俄方此前已就援乌武器问题向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发出照会。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指出,任何包含乌克兰武器的物资都将成为俄罗斯的合法打击目标。俄罗斯外交部则表示,北约国家向乌克兰供应武器是“在玩火”。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指出,西方向乌克兰输送武器无助于俄乌谈判取得成功,将具有消极效果。

如此警告之下,美国仍然不放弃对俄围堵的升级,更加印证了法国构思的正确。通过挑拨,美国在自身不受损的前提下将俄罗斯这个老对手几乎逼上绝路,让俄和欧洲斗争不息,使美国保持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