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看起来像鲶鱼,但却4条腿,前肢有四指,后肢有五指,宽扁的头上长着一对小小的眼睛,扁扁的尾巴占了它体长的 1/3,据说叫声如同婴儿在啼哭,被唤作娃娃鱼,它的学名叫大鲵,最长可达2米,寿命最长超100岁。

近日,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茨达镇跃进村的村民,在给自家草莓苗浇水时,发现一条“怪鱼”,它头部宽扁、拥有四肢、全身呈灰褐色,疑似娃娃鱼,后经渔业渔政执法人员现场确认,这条“怪鱼”正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娃娃鱼,学名大鲵,身长110厘米有余,重约28.6斤,据推测要长到这么大的个体,年龄已超30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检查,该“娃娃鱼”身上并无明显受伤痕迹,具备野外生存能力,渔政执法人员将其带到适宜生存的水域放生。

娃娃鱼,尽管名中带鱼,却并非真正的鱼类,而是隶属于脊椎动物中较为原始的两栖类族群。它的一生有两个时期,小时候生活在水里,随着成长进化以后它就可以登上陆地,它就是这种由水到陆过渡的动物。

娃娃鱼幼年时的呼吸器官和呼吸方式同鱼类十分相似,不同的是鱼类的鳃大部分长在鳃盖里面,而娃娃鱼的鳃却露在外面。

然而,娃娃鱼毕竟不属于鱼类,它的呼吸方式终究会发生本质的变化。娃娃鱼长到1岁后,外鳃逐渐萎缩,同时它的咽喉下部会长出两个小囊泡,囊泡慢慢发育,长成肺泡新长出来的肺逐渐代替鳃起到呼吸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娃娃鱼的肺泡用来交换气体的表面积很小,显然不能满足它对氧气的需求。为了补足这部分呼吸量,大鲵的皮肤也要承担部分呼吸功能。据悉,最大的娃娃鱼可以长到2米左右,是地球上现存体型最大的两栖动物,寿命长的可以活100多年。

娃娃鱼历史悠久,它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有很深的渊源。汉代书籍西泽卜遗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武陵山区的丽水源头人烟稀少,一位80岁的老人和妻子到这里躲避战乱,他们吃了娃娃鱼后居然生了个儿子

娃娃鱼在繁殖行为上也有很多有趣的现象,每年的5月到10月是大鲵的繁殖期。娃娃鱼虽然是以体外受精的方式繁育后代的,但是它们在求偶过程中也会表现出很多像这样亲昵的动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们似乎通过这些肢体接触在传递某一种信息。娃娃鱼是卵生动物,产卵时间主要集中在8月下旬到9月中旬,雌性先是把卵产在雄性栖居的洞穴内

一只雌性娃娃鱼每个产卵季节的产卵量在400-500粒左右,卵与卵之间以胶状的卵带连接在一起,形状像一串珍珠项链。

体外受精是关键的一环。雌性娃娃鱼产卵后便很快离开洞穴,护卵工作就由雄性娃娃鱼担任。之后的一个月,雄性娃娃鱼会把受精卵藏在身后,负担起保护卵的重任。

一些狡猾的入侵者趁隙而入,浑身透明的米虾凭借不起眼的体型,成功避开娃娃鱼爸爸的防线,它们尝试刺破卵泡,吞下这份高蛋白,幸存的受精卵悄悄发生着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娃娃鱼口中的牙齿又尖又密,猎物一旦被它咬住,无论怎么挣扎,都很难从它口中逃脱。有了这个武器,娃娃鱼进食的时候,自然就有理由这样慢条斯理,不急不忙了。

可惜娃娃鱼的咀嚼能力差,只能把食物囫囵吞下去,然后再慢慢的消化,没有福分,享受品尝美食的乐趣。

虽然传说中的娃娃鱼的叫声类似婴儿的啼哭,但是专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娃娃鱼并不是一种擅叫的动物,它的叫声也与婴儿啼哭有较大的差别。

娃娃鱼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20世纪50年代,它的种群数量还十分丰富。它的体色多种多样,除了常见的暗黑、灰色以外,有时也能见到像这样五颜六色的个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自20 世纪50年代开始,野生娃娃鱼的数量急剧减少,曾经在河道里翻起一块石头就能见到的普通生物,如今在人类的干扰下,几乎失去了藏身之地。

到了20世纪80年代,已经很难见到野生娃娃鱼的踪迹了,据了解,部分地区在94年时开始流行吃娃娃鱼,有很多人收购扎一条娃娃鱼可得上万块钱,那时一般的工资就是一个月是六七百块钱,卖一头猪也就三三四百块钱……

而后娃娃鱼被列入了中国濒危动物的名单,受到特别的保护。研究人员也在想各种方法来恢复它的种群数量。

总之:

娃娃鱼人们大力保护下,正逐渐走向复苏。我们期待着有一天,能够随时在看到它在水中畅游,展现出那独特的魅力与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