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朝鲜战争结束后,朝鲜立即开始经济恢复和重建工作。其中最大的困难之一,就是缺乏劳动力。

战争期间,朝鲜人口锐减近120万,另外还有60多万被征兵,这种情况下搞经济建设,首先就要解决劳动力短缺的大难题。

为此,朝鲜政府一方面大量使用妇女和儿童工作,一方面动员干部参加体力劳动。1957年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后,又开始实行“志愿工作”制度。

据中国使馆提供的统计资料,停战以后,政府向农村分配了几万名复员军人,到1958年上半年,共下放了8万名初高中生,1960年又下放了8.7万多人,1963年下放工人、干部20.7万人,1964年还计划下放20万人。

这和70年代中国搞的“上山下乡”如出一辙。

朝鲜战后规定,大学生每年要参加一个月的劳动,其中一般大专院校学生每年2个月,4~5年制大学中,3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年3个半月。

不过,金日成感觉这还远远不够,他更感兴趣的是大量吸收在国外居住或工作的朝鲜人回国,从根本上解决人口问题。

首先就是想办法让住在苏联的朝鲜人回国。

当时苏联远东地区有朝鲜人4.4万人,其中1.9万人取得苏联国籍。苏军占领朝鲜期间,还征用了大批朝鲜劳工。

朝鲜政府做了大量工作,请求苏联允许朝鲜公民提前回国,苏联部长会议也通过了决议,责成当地政府在1958年完成朝鲜公民的遣返工作,但效果并不明显。

另外,大部分在苏联工作的朝鲜人并不愿回国。到当年11月份遣返工作暂停时,萨哈林州的13313名朝鲜人,回国者只有327人。

这女孩叫一心,朝鲜导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女孩叫一心,朝鲜导游

对住在日本的朝鲜人,工作则要好做得多。旅日朝鲜总联合会积极搞宣传,朝鲜政府以教育费的名义,给总联合会提供了巨额资金,仅1957年就有1.2亿日元。到1962年,旅日朝鲜人回国的多达74335人(含家属)。

在中国生活的朝鲜人比在苏联和日本的多得多,且办理回国手续也更方便。

档案显示,战后不久,就有朝鲜人申请回去支援国家建设,中国政府立即予以批准。1955年8月,朝鲜政府第一次主动提出这一问题,中国积极配合,为朝鲜侨民办理归国手续。

在回国经费方面有困难的,有些城市还给予补助。比如南京市民政局给予被遣返的朝鲜人平均每人40元补助(相当于年轻工人一个月工资),有病者另加25元。

1958年11月,金日成访华期间正式提出希望派遣中国籍朝鲜族人移居朝鲜参加经济建设。中国政府立即做出响应,决定迁送4万名东北朝鲜族居民赴朝。

为了扩大朝鲜劳动力的来源,中国驻朝使馆对定居朝鲜的13000名华侨进行调查,了解他们是否愿意转为朝鲜籍。

另外,在朝鲜妇女与中国人结婚的问题上,中国政府也完全是为朝鲜着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8年10月,国家内务部(1969年撤销,相当于后来的民政部)在一个文件中指出:

“由于劳动力缺乏,朝鲜政府对朝鲜人同外国人结婚控制较严,我国有必要配合朝鲜这项政策,采取一些措施。”

文件规定,朝鲜妇女要求来中国同中国人结婚的,原则上应从严掌握,而对要求与朝鲜妇女结婚的中国人,则尽量劝阻,即使劝阻无效,准其结婚,也要鼓励男方去朝鲜安家。

不过,从朝鲜发展的角度看,金日成所需要的绝不仅仅是几万劳动力的增加,他还一直觊觎东北长白山的大片土地,而这个要求只能在最合适的时机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