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清墨史纪
编辑 | 清墨史纪
<<——【·前言·】——>>
中国古代的传统服饰是非常的有特色的,中国的传统服饰是最早出现在奴隶社会时期,而后经过了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等等朝代的发展,才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服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汉服。
在不同的朝代,它们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色和风格,例如在魏晋时期,当时主要流行的是以宽松为主的衣服,而在唐朝时期则主要以宽大为主。
唐代时期也有一些服装非常特殊,比如它有很多种不同类型和不同样式的服装。唐朝时期也有一种非常独特的服装叫做“红男绿女”,这个词汇是来自于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琵琶行》中: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在白居易所写《琵琶行》中所描述的就是当时人们在听音乐时的一种状态,他们当时听音乐时也是非常有讲究的,他们听音乐时会分着不同的音乐类型来听。
根据白居易所写《琵琶行》中所描述得内容来看,他们当时所听到的音乐就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音乐类型。
唐朝时期有很多不同类型和不同样式的服装,但是都会给人一种非常独特感觉。这些服装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说到的“红男绿女”。
“红男绿女”指的是穿着不同颜色服饰同时又戴着不同颜色首饰或者是配饰。这主要是因为在唐朝时期女性地位比较高,所以在结婚时大多数女性都会穿着红色嫁衣,而男性则穿着绿色衣服。
一、 嫁衣
唐朝的嫁衣形制从唐代的“十二单”中可以看出,是一种上下相连的长袍,上面有十二个单片,而下面的单片则是由十二个单条组成,这种形制的服装在唐代属于礼服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而除了十二单之外,唐朝还有其他一些形制的嫁衣,比如“十二单”中还出现了两种不同形式的嫁衣,一种是用三个单片拼接而成,另一种则是用四个单片拼接而成。
这两种形式都是由两层或三层衣服组成,用来包裹着新娘身上的头饰、首饰等物品,不过这两种形式都不属于唐朝嫁衣中常见的形式。
在唐朝时期,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都能够将自己身上所穿着的衣物进行打扮,并且将自己的服饰搭配得十分和谐。
不过在唐朝时期也有一些贵族或者平民为了显示自己身份地位的高贵而会将自己所穿着的衣服进行改造。
比如唐代就有一位女子嫁给了李唐皇室,为了表示自己对于女子婚姻自由和地位平等的尊重,所以也将女子所穿着的衣服进行改造。
但是与其他贵族女子所穿着的服装相比,这位女子所穿着的衣服在设计上就显得有些怪异了。
因为她所穿着的衣服在领口和袖口处都使用了大量色彩鲜艳的布料进行拼接,同时还使用了一些金属片或者其他材质进行装饰。
正是因为这种设计让这位女子看上去十分隆重,甚至给人一种十分奇怪和怪异的感觉。
这位女子在出嫁之后并没有像其他贵族一样穿着礼服出嫁,而是选择了一套与自己身份地位不相符的礼服,可以说这位女子在婚礼当天穿着这身衣服完全就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高贵、神秘和神秘而穿。
二、婚礼
唐朝的婚礼制度在前代的基础上逐渐完善,唐朝婚礼大致可分为六个阶段:
首先,男娶女嫁,女子出嫁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请女家、送彩礼、择吉日、拜父母等。男方准备迎娶的时间一般在结婚前一个月,婚礼在男家举行。
其次,男家确定娶亲日期后,便开始准备婚礼的仪节。具体仪节有“四礼”之说:“纳采、问名、纳吉、纳征”。
最后,女方家选择良辰吉日迎娶新娘进门,在此期间要举行“亲迎”仪式,也就是指男女双方到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
唐朝婚礼中最隆重的是“大礼”,也就是所谓的“六礼”。
这一阶段主要是男方准备聘礼、举行婚礼和迎娶新娘。唐以前的聘礼一般都是金银或丝帛,到了唐朝时期则全部用车马作为聘礼。聘礼种类繁多,但主要分为“三物箱”和“四物箱”两类。
“三物箱”包括:金、银、铜镜三件;
“四物箱”包括:玉簪、金钗、玉环、明珠四件。
此外还有各种金银首饰和织绣首饰等陪嫁品,这类物品全部用车拉着送到女方家。
如果没有足够的嫁妆,新郎就不能娶亲。同时也有一个习俗,在迎亲之前必须先要去拜见岳父岳母。拜见岳父岳母的时候要带上女方赠送的礼品。
到了男方家后,新媳妇要在男方家拜堂行礼,在这期间还要给新娘子佩戴花冠、鲜花等物品。唐朝时期的花冠是一种十分别致的花饰,它既可以作头饰也可以作发饰使用,其中最常用的是在冠帽上装饰有七片花瓣的金钗。
新娘出嫁时要穿上红色礼服,到了晚上还要在院子里举行“拜月”仪式,然后才能休息睡觉。
三、拜堂
拜堂是婚礼中重要的环节,也是最热闹的环节,拜堂之前要先上香,之后由男方向女方父母行拜礼,女方父母给男方父母行礼,男方给女方父母行礼,双方父母将礼物交给新人,新人再向父母拜谢。
古代的拜堂也是有讲究的,男女双方要先向父母行拜礼,然后再拜天拜地,之后拜天地各拜一次。
在唐朝时期有一种拜堂的形式叫做“合卺礼”,也就是新娘新郎先喝交杯酒,之后双方互换戒指并进行亲吻,这是古代婚礼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唐朝时期举行婚礼时还会有很多其他的习俗与传统,比如唐朝时期也有很多人认为只有戴着头饰才能证明自己是合法夫妻。
当然唐朝时期也有很多人认为女子不能带头饰参加婚礼,比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樊川文集·上刘相公》中就曾经说过:“今日君家为妇事,乃能来就戴头巾”。
因此在唐朝时期并没有明确规定女子不能戴头巾参加婚礼。
当然这只是一个封建思想下的偏见而已,其实女子也可以参加婚礼,只不过会在头上戴一顶红色的帽子而已。
在唐朝时期还有很多人认为男子不能穿着白色的衣服参加婚礼,比如唐代诗人李贺就曾经写过:“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关于女子是否能穿着黑色的衣服参加婚礼还有很多种说法,但是这些说法都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
四、贺礼
贺礼,是指在婚礼中的亲戚朋友所赠送的礼物,这也是最能够体现一个家庭的礼数和习俗,同时也能体现出这个家庭的文化与风俗。
在唐朝时期,贺礼一般是送贺礼人或自己所拥有的物品,贺礼人或者自己也会送礼物给自己所喜欢的人,而女方在嫁去男方家里之后,会给男方送上贺礼。
女方给男方送贺礼一般会按照女方嫁过去时的身份和地位来进行送礼,例如在古代时期,在唐朝时期女子出嫁时所用的物品与男子相同。
但是在古代时期,女子出嫁时所用的物品不能够与男子一样,所以女子出嫁时所用物品为红色。
当然,男方也会给女方送上相应的物品进行回礼。根据《唐六典》记载:
“古之嫁娶不过六礼:一曰纳采;二曰问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
也就是说在古代时期,这六个步骤都是有讲究的,并且每一个步骤都有特定的含义。
纳采是指男方在经过媒人介绍后与女方相见并相互了解之后,女方会将自己对男方的爱慕之情告诉男方。
问名则是指在确定男方姓名之后向女方询问男方名字以及家庭信息等基本情况。
纳吉是指在确定了女方姓名之后向女方询问男方家中是否有此女子出生并想要与之结为夫妇。
请期是指在确定了双方婚约之后向女方告知结婚日期并要求与之结婚。
亲迎则是指在确定了结婚日期之后将新娘接到新郎家中与新郎完婚并举行婚礼。
对于这些步骤来说,都是有着自己特定的含义和要求,同时也体现出了女方家庭对男方家庭以及对婚姻的重视程度。
五、礼仪
除了婚礼之外,婚礼中的礼仪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周礼》记载:“以昏时迎妇,以夕时迎妇。”在唐朝时期,对于婚礼中的礼仪,虽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对于其中的流程还是有所了解的。
在唐朝时期,由于经济比较发达,所以当时人们对于婚礼的重视程度也比较高,而在这些繁琐的礼仪之中也有一些是与婚礼息息相关的。
《唐律疏议》中记载:“诸嫁娶及丧,诸婚娶及婚嫁者,妇人皆须先与人言别;其嫁娶则一方与人言别者,同在主家礼秩。”
这句话其实也是对婚礼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贺礼进行了解释,那就是先与人说明自己嫁给了谁或者自己是谁之后才能结婚。
虽然这是一个比较繁琐的过程,但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一个人说出自己是谁,那么在之后的流程就会轻松许多。
除了这些繁琐的礼仪之外,唐朝时期还会有一些特殊的节日,例如元宵节、寒食节、上巳节等等。
在这些节日之中,人们会举办一些娱乐活动,而这些活动就是人们庆祝的一种方式。
而这些节日之所以会与婚礼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其实也是因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在唐朝时期,人们不仅对生活有着一定的追求,对于各种节日也有着一定的要求。
元宵节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这一天晚上,人们会在大街小巷之中进行各种娱乐活动。
作者观点
本文对唐朝时期的婚礼服饰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了礼服的设计和服饰特点,通过对唐朝时期的服饰进行研究。
我们可以了解到唐朝时期婚礼礼服的主要特点是以红色为主色调,黄色为辅,礼服大多以腰间系带为装饰,并且在色彩上也是以红色、黄色为主。
从唐朝时期婚礼礼服的款式上来看,主要有曲裾深衣、襦裙和直裾袍等几种类型,并对他们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
唐代时期婚礼中所使用的婚礼服主要是以红色和黄色为主,但也有红色、蓝色、绿色和紫色等其他颜色的衣服。在唐代时期,婚姻礼仪中还出现了一些比较特别的礼节,比如拜堂和交拜等。
参考文献
1.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吴景华、吴景华)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李道宗)中华书局。
3. 《中国古代服装款式演变及流变研究》(王树村)北京大学出版社。
4. 《唐代服饰文化与宗教习俗》(马承源)中国纺织出版社。
5. 《中国古代服装》(韩世昌),广东教育出版社。
6. 《唐代服饰文化研究》(陈来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