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几年,大家越来越意识到提升供应链协同的重要性,主要有这几点好处:优化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响应速度、降低风险、增强竞争力等。

供应链强调从端到端,过程中穿插着多参与方。以房建供应链为例,涵盖了物资供应链、服务供应链两条链,两条链之间还存在着协同。

在如此众多的参与方中,如何做到供应链的协同,着实难度很大。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实现供应链的协同?我总结了三个方面。

1、供应链各参与方利益目标一致。

俗话说,行军打仗,粮草先行。供应链是后勤保障部队,没有供应链的支撑,任何战略都无从谈起。

以中美博弈为例,两个国家之间的博弈本质上也是一场供应链的斗争。

为什么会存在博弈?

主要是来自于两个国家间的利益目标的不一致,在全球竞争分工中,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就是相互“抢地盘”。两者在相互斗争中又无法做到完全脱钩,这源自于相互间的供应链渗透很深,而供应链又是网状结构,两者之间始终交织在一起。

我们国家一直在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合作共赢,倡导的利益目标是一起把蛋糕做大;美国倡导的是美国优先,一家独大的原则,由他来决定蛋糕的分配。很显然,两国都希望增长,但利益目标的导向完全不同。

博弈的背后,必然会在供应链方面强管控,比如加收关税、禁止高端技术出口、打压高科技等。我们看到了,中美之间的合作协同性就变得越来越差。

为什么举中美博弈的例子?在供应链管理中,要想实现协同,就需要统一各参与方之间的利益。

以房建供应链为例,涵盖的参与方包括政府、投资方、设计院、总承包、专业分包、监理、材料商、金融机构、检测机构、业主方、运营服务商等,在这么多的参与方里,有大的企业,有小的企业,大家的利益诉求各不相同,如果不能将利益目标统一,在过程中就会出现撕扯。

在整个链条中,链主企业是整个链条的资源整合者、利益分配者。

要保证链条的安全、稳定,就必须让各方受益,大家都愿意出一份力,不愿意被踢出局。

比如,①在招投标环节,不再盲目的最低价中标,而是保证合作伙伴的合理利润。②每一个参与方对各自的产品或服务负责。上一个工序要对下一个工序的质量负责。当上一个环节的产品或服务未达标时,不得交付给下一个环节,这样就避免了后续因为质量而争吵推卸责任。

2、数字化建设实现业务在线、参与方在线、管理在线。

在供应链管理中,常说三流合一,让信息流动、让物资流动、让资金流动。最为基础的便是信息的流动,各环节之间的信息脱节,这在传统模式中太普遍了,导致经常返工、反复沟通。

企业打造数字化供应链,从作业层、企业层、集团层全面数字化,在作业层的人、机、料、法、环中采集实时的真实数据,当企业层的业务需求发生变化时,随时传递至作业层的各参与方,动态调整计划、采购、生产、供应等各环节,产生的数据汇总至集团层做好经营分析,让集团随时掌握每一个项目的生产状态,从而指导集团做好资金预算,确保资金流的畅通。

当然,无论是作业层、企业层还是集团层,任何一个层级的需求发生变化,将会随时传递至各个层的业务线上的各参与方,让他们刷新计划,调整节奏,实现供应链的高效协同。

依托于数字化平台实现了业务在线、参与方在线、管理在线。业务真正的做到了实时的“牵一发动全身”,让各参与方第一时间掌握管理需求的变化。

3、协同的提升还需要专业力的支撑。

找什么样的参与方合作?适配是关键。这几年,我反复强调适配,现在也听到越来越的企业提【适配】。

很显然,要把适配落到实处,不是喊口号,需要真正的有落地手段。

我梳理了一个协同的路径图:

要提升协同→解决适配→挖掘每一个参与方优势→专业识别力

所以,在供应链管理中,对于参与方的优劣势需要掌握清楚,用好对方的优势,规避对方的劣势,方会实现高效协同。这些年,我都致力于让每个企业的价值被看见。要学会挖掘各参与方的价值,为企业所用。

举个例子,有些企业明明做外墙仿石漆更厉害,你偏偏也让他供应内墙漆;有的企业明明做岩板更厉害,你偏偏让他去做室内砖,仿别人的样板交付;有的企业明明做零售定制更厉害,你偏偏让他做工程交付。

总之,对于每一个参与方的业务能力、产品与服务优势的掌握是解决适配的基础。

最后要识别出这些优势,则需要供应链人员具备专业的识别力。比如有些企业明明产能有限,则不能强压产能,这必然导致交付延期。让每一个参与者做能力范围内最擅长的事,最终就会交付出他最具实力的产品与服务。

今日互动

《黄太阳供应链笔记》面向全国房地产、建筑业、上下游优质供应链企业提供服务,致力于让每个人、每家企业的价值被看见。请添加主编微信:taisam618(添加时,备注公司、岗位、姓名)

业务咨询,点击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