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卡观察

政策的明确支持为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从早期的试点推广到如今的全面铺开,政策在换电模式的推广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明确了换电技术路线作为鼓励类发展项目。

再比如,政策对电池能量密度的要求也促使电池制造商不断研发新技术。

政策对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将促进我国换电模式不断发展。

吉林:2026年全省建成充换电站超2000座,充电桩突破12万个

2024年5月24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吉林省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文件明确,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智慧高速公路网建设、城市道路智能化改造。推动企业建设充换电站,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充电网络,推动换电站运营、电池供给等模式优化。2026年,全省建成充换电站超2000座,充电桩突破12万个,新增公共充电桩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比例力争达到1∶1(换电版车辆不纳入统计),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直流快充桩100%全覆盖。强化省级充换电基础设施监控平台服务功能,整合充换电信息资源,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及一站式查询、支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吉林:加快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探索

5月23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美丽吉林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文件指出,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推进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在城市公交、城市配送等领域应用,公共交通等领域新增或更换作业车辆优先采用清洁能源车辆。推动超低和近零排放车辆规模化应用、非道路移动机械清洁低碳应用。加快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探索。探索推广氢能等新能源交通工具。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和智慧城市建设,加快重点场所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充电设施网络体系。到2027年,新增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力争达到4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推动在交通枢纽、驻车换乘(P+R)等公交枢纽场站等场所建设充(换)电设施

5月19日,南京市政府发布了《国家碳达峰试点(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方案》。文件指出,完善充电基础设施。推动在交通枢纽、驻车换乘(P+R)等公交枢纽场站等场所建设充(换)电设施,强化示范带动,满足实际运营需求。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内部停车场所和新建商业建筑、医院等大型公共建筑等公用停车场所按比例建设配备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鼓励其他社会企业参照全区标准开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积极推动光储充一体化电站项目先行先试,推动大功率高效直流桩、液冷超级充电和V2G等技术创新示范应用,满足安全、便捷、绿色出行的社会需求。推广“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模式,提供预约充电、空桩查询、移动支付、实时查询等服务,提升电动汽车充电便捷性和设备使用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北:补齐农村充换电设施补短板

5月17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湖北省农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文件指出,抢抓国家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等政策机遇,在国家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示范县等试点示范地区,统筹城乡充电设施建设资源,实施整县(市、区)推进工程,率先实现农村充电设施有效覆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岛:加快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5月10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印发《青岛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方案提出,落实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系列举措,每年举办新能源汽车促销活动10场以上,研究出台激励区(市)开展促消费活动奖励措施,推动政府采购公务用车更新应用新能源汽车,加快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州: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5月9日,苏州市政府发布了《国家碳达峰试点(苏州工业园区)实施方案》。方案指出,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共停车场、居民小区、城市商场充电设施全覆盖,在具备条件的物流园、产业园等建设集中式充电站和快速换电站,形成车桩相随、适度超前、快慢协调的公共充电网络,推广“共享充电”模式。同时,鼓励并支持车电分离、电池租赁和换电等商业模式。积极探索氢燃料电池的多场景、多领域商业性示范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