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是人体代谢的“副产品”,更是我们健康状况的直观反映,通常健康的尿液呈现出淡黄色的透明液体,但有时我们会发现尿液的颜色很黄,甚至带有较大的异味,这可能就是疾病来袭所释放的暗示信号,就像最近诊室接诊的一位杨先生。
杨先生平时忙于工作,最近几个月来他发现自己的尿液颜色总是特别的黄,并伴有一股异臭味,由于工作繁忙他并没有把这个症状放在心上,觉得可能是上火或者吃东西不对的原因。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这个情况并没有改变还变得越来越重,尿液颜色变得像浓茶一样。不仅如此,杨先生腹部时常出现轻微的疼痛,也不怎么想吃东西,近来总有同事调侃他面色苍黄、身体消瘦,他自己也察觉到体重的明显减轻,于是抽时间来医院看看。
在诊室里,他详细地向医生描述了自己的病情,包括尿液颜色变化、异味以及腹部不适等症状。医生听后初步判断可能与泌尿系统感染有关,建议他先查一下尿常规。
结果显示,他的尿液中胆红素+含量明显偏高,这通常是肝问题指标,所以医生建议他再进行肝功能检查和肝脏B超检查等相关检查。
结果显示,杨先生的总胆红素为47umol/L,直接胆红素15umol/L,r-谷氨酰转肽酶(GGT)为350U/L,谷草转氨酶(AST)为 92U/L,胆碱酯酶为2704U/L,均高出正常范围的一倍以上;而肝硬度(KPA)为14.6,标志着有早期肝硬化和重度肝纤维化的可能;肝脏B超检查结果则显示,他的肝脏表面粗糙,实质回声略粗,回声不均,肝纤维化。
医生表示,结合目前的检查结果来看他很可能患有肝病,且不排除是早期肝硬化的可能,具体的还需要入院后进行病理分析。
这个结果让杨先生感到震惊和不解,他平时并没有明显的肝病症状,怎么会突然患上肝病呢?
医生为他讲解了一些肝病的发病机制,并告知他开始的尿液异常就是此类疾病的早期表现,容易被忽视,这也是导致很多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的原因之一,杨先生听后追悔莫及。
为了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本期我们将深入探讨尿液异常可能暗示的疾病相关信号,以帮助大家及时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
一、身体向你暗示的三件可能与疾病有关的事
暗示一:尿液颜色、气味改变
尿液的颜色和气味往往是我们身体内部状况的直观反映,在正常情况下尿液的颜色和气味会随着我们的饮食、水分摄入以及生活习惯等因素而有所变化。
当我们摄入足够的水分时尿液会像白开水一样清澈无色,因为大量的水分稀释了尿液中的尿素和其他代谢废物;如果喝水较少或者出汗较多导致体液大量丢失,尿液会变得浓缩颜色加深呈现出类似茶水的黄色,这是因为尿液中的尿素和其他代谢废物浓度增高,水分含量减少使尿液颜色加深。
饮食也会对尿液的颜色产生影响,如火龙果、胡萝卜、小叶桔、南瓜等含色素丰富的食物或大量进食含维生素b1、b6的食物(如主食、动物内脏、蛋奶等)都会使尿液颜色改变;某些饮料如咖啡、橙汁等也会使尿液颜色加深。
同时,长时间憋尿会让尿液在膀胱内滞留过久,细菌滋生产生异味;缺乏运动、作息不规律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尿液的正常排泄和代谢,使尿液颜色加深或产生异味。
但这些尿液的异常变化通常是可逆的,在增加水分摄入或是调整饮食习惯以及改善生活习惯等方式之后就可以逐渐恢复正常。如果尿液颜色、气味等即使通过有效措施干预依然未见改善,那就需要警惕了,这些尿液的异常变化可能身体内部出现健康问题的暗示。
临床研究发现,尿液的颜色和气味异常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包括糖尿病、肝脏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
如当我们的血糖水平持续升高血液中的糖分超过肾脏的重吸收能力,多余的糖分随尿液排出使尿液中的糖分含量显著增加,不仅容易呈现较深的黄色且可能散发出一种特有的甜味;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往往较为脆弱,更容易受到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出现如尿路感染、酮酸中毒等并发症,出现尿液颜色及气味的改变。
而当细胞衰退后血红素转化为间接胆红素,经肝脏转化为水溶性直接胆红素参与脂肪消化,但在肝脏出现病变时胆红素代谢受阻逆流进入血液并排泄至尿液中,就会出现尿液颜色改变的情况。
随着肝脏疾病的逐渐发展,尿液颜色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当疾病发展到晚期(如肝硬化或肝癌阶段时)器官代偿能力逐渐减弱,非结合胆红素无法有效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影响到尿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使得尿液呈现为深黄色、棕色或茶色,当尿液放置过久胆红素被氧化为胆绿素尿液的外观呈现出棕绿色。
如果此类病患者同时并发肾脏疾病(如肾血管破裂出血)由于血液中的红细胞破裂释放出的血红蛋白随尿液排出,尿液的颜色会转变为红色;如肝脏功能受到极端严重的损伤时,尿液中特殊成分的变化使尿液甚至呈现出白色。
当细菌侵入尿道、膀胱等泌尿系统时会引发炎症,在这一过程中尿液中白细胞的数量会显著增多以应对细菌的入侵,还会促使细菌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使尿液呈现黄色并散发出异味,如前列腺炎、尿道炎等,炎症如得不到有效控制,进一步发展还会有尿道脓性分泌物与尿液一起分泌出来使异味感更加强烈,出现氨味、腐臭味。
同时,肾炎、肾结石、肾癌、膀胱癌等泌尿系疾病还会出现血尿症状,颜色可以是淡红色、鲜红色、暗红色,严重时甚至可能伴有血块;有些血尿可能自行减轻,有些则是持续性的,对于由肿瘤引起的血尿其出现的时间、出血量的多少与癌症的恶性程度有关。
暗示二:排尿频率改变
正常情况下,白天小便七次,晚上起夜一次,每天总量控制在1.4L左右,不超过3L。若饮水量不多但小便超过八次就可能是尿频,往往与泌尿系统疾病(如尿路感染、膀胱炎等)或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尿毒症等)有关;而尿量少(24h<0.4L)则可能与急性肾衰竭等疾病有关。
ICS提到对于成年人而言晚上不起夜或是起夜一次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当连续数日出现夜间起床次数超过两次,或者晚上排尿量显著增多(>白天尿量或>0.5L或/kg>10)则说明是夜尿过多。
如果是因为睡前饮水过多或精神紧张等原因通常不会对健康造成长期影响,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即可缓解,但如果无法干预且症状依然存在则与前列腺疾病、尿路感染、糖尿病等常见疾病有关。
男性群体要特别注意,如果出现排尿时间变长、无力、尿不尽、排尿困难等异常问题,通常是前列腺疾病释放的信号。
暗示三:尿液清澈度改变
尿液应该是澄澈、透亮,没有任何悬浮物或沉淀物的,反之则可能是肾脏或其他泌尿系统出现问题的信号。
在气温升高、出汗增多、饮水量减少以及排尿次数减少的情况下,尿液的酸碱度很容易受到影响,如果饮水量没有及时补充,尿液的浓度就会增加,尿液中的磷酸盐、碳酸盐或尿酸盐等结晶体也会相应增多,使得尿液呈现出浑浊的状态。
同时肉类食物通常属于酸性食物,过多摄入会导致尿液偏酸;而蔬菜水果则属于碱性食物,如果摄入过量尤其是某些含有较多草酸的蔬菜,也会使尿液中结晶体增多变得更浑浊。
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改善生活习惯尿液的酸碱度和清澈度就会逐渐恢复正常,如果无法干预且症状依然存在或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如尿痛、尿频等,则需要警惕这是疾病发出的信号,如尿路感染、肾结石等。
总之,尿液异常是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信号,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尿液状况,一旦发现尿液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如何预防和改善尿液异常情况
充足的饮水有助于稀释尿液使尿中的有害物质的浓度下降,减轻肾脏的负担促进尿液的正常排出,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从源头改善尿液异常的情况。
Science一项研究显示,成年男性每日饮水量应控制在1500ml到1800ml之间,而成年女性则因将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300ml到1400ml之间,实际饮水量因人而异。部分人群不喜欢喝水,也可以用水分比较大的水果替代,如西瓜、梨等。
在饮食方面,建议养成清淡的饮食习惯,尽量减少劣质蛋白、动物内脏、高盐高油脂食物以及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的摄入,增加新鲜蔬果、不饱和脂肪酸等有益健康的食物摄入,均衡膳食避免单一。
生活中要养成及时排尿的良好习惯,经常憋尿会让膀胱长时间的处于过于充盈的状态,会增加膀胱内壁肌肉的压力,使其功能下降影响膀胱的收缩功能,出现排尿困难、尿频、尿失禁、尿无力等症状;也为细菌滋生提供了先决条件,极易诱发如如膀胱炎、肾炎等多种泌尿系统疾病。
建议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避免长期保持同一姿势(如久坐),容易影响身体新陈代谢速度,使尿液在尿道或膀胱中停留时间过长,随着盐分和矿物质的沉积容易增加罹患肾结石、膀胱结石的风险。
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和清洁,勤换内衣裤;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戒烟限酒;定期进行泌尿系统的体检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如尿频、尿急、尿痛等)。
总而言之,尿液颜色、气味的改变,排尿频率的改变以及尿液清澈度的改变往往都可能是疾病的警示信号,切勿像杨先生一样不以为意最终酿成大错。
我们可以通过增加饮水量、饮食调整等方式进行干预,观察一段时间后如症状依然没有改变则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参考文献:
[1]沈丹妮.尿液颜色可能代表的临床意义[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2, 000(004):27-29.DOI:CNKI:SUN:XXGF.0.2012-04-009.
[2]刘兴娜.尿液"色,味,量"异常对疾病的提示[J].中国社区医师, 2013(39):2.
[3]陈艳梅.尿液颜色——人体健康的晴雨表[J].家庭生活指南, 2020(07):174-175.DOI:CNKI:SUN:JTSZ.0.2020-07-082.
[4]张昕.六种尿液颜色,可能是疾病信号[J].家庭科学, 2019.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