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天气公众号消息,北京时间6月2日03时39分,太阳活动区13697爆发了一次强度为M7.3级的中等耀斑 ,并伴随明显的日冕物质抛射活动,喷发类型为全晕喷发。受此影响,预计6月4日前后可能发生小至中等地磁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OHO卫星携带的日冕仪拍摄到日冕物质抛射过程 (图片来源:空间天气公众号)

地磁暴发生期间,运行在500千米以下轨道高度的人造卫星和空间站可能因大气拖曳造成轨道高度的下降,卫星导航设备的定位也会因电离层环境的不稳定而误差增大;对于飞行在大气层平流层底部高度区域的飞机,会面临通讯环境变差和跨极区辐射的双重风险;磁暴造成的地磁强度和倾角的变化,则会给信鸽一类依靠地磁导航的动物带来麻烦;对于极光爱好者,伴随地磁暴而来的便是他们所追逐的极光。所以,如果你是这些领域的相关人员,未来几天要时刻注意空间天气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阳Hα波段监测图(羲和号卫星)(图片来源:空间天气公众号)

此次爆发日冕物质抛射的太阳活动区13697位于可见日面的中部偏东南侧,正随着太阳自转逐渐正对地球,其面积不是很大,但磁场结构为复杂的β-γ-δ型,曾在6月1日至2日连续爆发三次X级以上耀斑,且未来仍有爆发中等强度以上耀斑的可能。

什么是地磁暴?

据科普中国,强烈太阳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耀斑爆发)引发的异常磁场扰动,导致磁力线出现局部开放,此时这些“磁场缺口”处更容易出现带电粒子流的快速喷薄而出,并形成日冕物质抛射(CME)事件——后者往往会引发更显著地磁暴。

在大气层之外,高能粒子流和地磁扰动同样对空间站、卫星的电气元件工作、飞行姿态等产生影响,在轨航天员需要注意。甚至对于部分低轨道航天器而言,由于运行区域大气密度稍大,地磁暴期间可能出现大气密度进一步升高而阻力增大,影响航天器轨道变动,这些都需要防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更多普通人而言,较强地磁暴的最直观体验,则是在高纬度区域(准确而言,是磁极周边的磁纬度较高区域)更可能看到绚烂极光,且随着高能粒子流向赤道方向扩张,不少中纬度地区,包括我国北部也能看到极光。

据华西都市报,普通人对地磁暴并不需要进行特殊防护,太阳剧烈活动与紫外辐射强弱无关。“防晒霜和太阳风暴、地磁暴完全风马牛不相及。只有上高原,大气稀薄,紫外辐射强的时候才需要。”

专家:地磁暴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几乎没有影响

一些网友表示,大地磁暴给自己身体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影响。比如就有网友表示最近两天比较困,嗜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磁暴对我们日常生活究竟有什么影响?

据环球资讯,中国航天科普大使刘勇表示高能粒子干扰地球磁场产生地磁暴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几乎没有影响,但会对人类的航天与通信造成影响。

1.人——对普通人的身体健康没有影响,但对在空间站的航天员与飞越极地航班上的人员有影响。空间站的宇航员需要加强保护。坐飞机跨越极区时,通常来讲辐射会增强,但没有到危险的程度。极地位置地球磁场会有一个开口,太阳风暴产生的高能粒子,集中在这里,通过开口跑到大气层里头。通常有地磁暴时,航班会选择绕过这一地区,更改航线。

2.通信与设备——对人类生活会有怎样的影响呢?高能粒子可能对人造卫星、空间站等人造飞行器造成影响。同时,会影响地球无线电波传播、干扰无线电通信、影响陆地导航。

3.生物——此外,地磁暴也会对一些生物活动产生影响。例如信鸽,其定位和飞行依赖地球磁场,因此也会受到地磁暴的影响。

据中国气象局,“地磁暴的发生对公众日常生活的影响微乎其微对航空器和卫星轨道运行会有一定影响,但也都可测可控。”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空间天气技术研发室主任宗位国表示,受地磁暴对磁场的影响,卫星空间站可能会因大气拖曳造成轨道高度有所下降,需加强对轨道的监测并根据需要进行轨道调控;卫星导航设备定位误差可能有所增大,但对公众日常使用导航等功能影响不大。对于航空飞行来说,日常一次国内航班飞行的辐射剂量大约是2至6微西弗,跨越极区的国际航班辐射剂量稍高一些,大约为50微西弗,这个剂量是国家安全标准的几十到几百分之一。当发生大地磁暴或太阳质子事件时,航空辐射剂量会有所增加,但一次飞行影响也不大,大家不用担心。对于信鸽放飞来说,地磁暴预报预警对于开展相关活动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可提前关注相关空间天气预报预警产品,尽量减少在不良天气条件下以及远距离的放飞活动。

地磁暴还是奇妙的“加工厂”,比如极光的发生。 “在我国看到极光并非易事,空间天气预报是我们‘极光猎人’追逐极光的指引标,是我们追逐极光的底气。”此前,星空与极光摄影师戴建峰说,他和身边爱好极光摄影的小伙伴们经常查看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空间天气”微信公众号,在看到预报中极光可能发生的日期、时间段、适合观测的位置区域、观测地区云图等信息后,会即刻动身前往目的地。从极光爱好者的角度来说,此次地磁暴是观看极光的良好时机,再加上春分过后不久的绝佳时间点,“极光猎人”们可抓住这次时机,与美景来一场“如期而遇”。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空间天气公众号、科普中国、环球资讯、中国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