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做什么事,竞争对手就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成事就意味着超越,而超越的内在驱动力是加速度,加速度就是效率。假如在同一行业创业的两个对手,无论刚开始时他们俩的初始值差距有多大,加速度都会一下子将这种初始值差距壁垒抹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一鸣在分享创业成长心路时就提到:“创业刚开始时的差距再大,你比别人多出2000万,这都是很小的差距,后面的加速度一下子就扯平了这种竞争的起跑线。”那怎么在激烈竞争中谋得加速度呢?他给出的答案是认知的跃迁。

爱因斯坦也曾经给出类似的观点:无法解决的问题,需在认知的上一层才能找到答案。因为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基本上是由阅读和阅历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的。

所以在诸事不顺的时候,与其叩问老天,不如叩问自己:“每一天,你看到了什么,看懂了什么?”“这几年,你看到了什么,看懂了什么?”“这几十年,你看到了什么,看懂了什么?”古人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其实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这样:生活中的事情千端万端,你真正看懂了的不足一两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爱因斯坦算出了物质和能量之间的转换关系,从而帮助人类开拓了一个新时代。但人类现在又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信息时代。由信息构成的世界慢慢演变成了另一个平行宇宙,现在的元宇宙就是一个雏形。那么信息和能量之间是否也会存在一个确定的转换关系呢?对此,部分人是持有肯定的态度。他们坚信,思考能让信息更有效地转换成为能量。广度的阅读,深度的思考,凭着这种积淀法让他们的认知不断获得跃迁,使得他们在竞争中谋得了加速度,取得了超越的优势,有的人因此而登上了人生的颠覆。

思考成为了一种活法,这种活法可以归结为一个终极叩问:“你看到了什么,你看懂了什么?”思维活法,它总会在一盘散乱中挖掘出规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立起这种思维活法的人生框架,每天都可以成为新鲜的探索。比如你去读历史,就不会只是死记硬背,你可能会去寻找在历史的时间轴上,有没有什么关键词在做规律性的交替。

在中国的近代史,可以发现是封闭和开放的交替。近代以来,主动封闭、被迫开放、被迫封闭、主动开放、

习惯在时间轴上寻找规律,对关键节点往往非常敏感,通过关键节点更容易看懂细分的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目前的国际结构,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这就可以解释了目前日益白日化的国际竞争环境。我们想改变国际权力阶层,必会遭受目前国际结构中既得利益国家的强力反击。

回到日常生活道理也是相通的。利益也是结构化的。只要你一直在努力上进,无论你是多好的人,那你在某些人的故事里一定是个坏人。因为你的超越改变了利益的结构,触动了某些人的既有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着结构坚固的属性往前看,你会看懂一个道理,短时间内去改变一个既有的结构是不现实的。从结构延伸到系统,道理还是一样。前几年炒得很热的芯片和操作系统的问题,芯片和操作系统自主化的进程,本质的问题是:单靠中国自己,市场和资本的体量不足够大。

从点到线再到面,看得多了,会透视出视觉的结构:视觉是分层的,不同层面的视觉追求看懂的东西不一样。政治追求看懂的是“正确”;艺术追求看懂的是“品味”;哲学追求看懂的是“真相”。

用哲思的视觉所看到的世界,更为广阔而深邃。哲思视觉的透视力异乎寻常的强。用哲思视觉重新透视曾经的理想,理想其实是个危险的词,一不小心就吸干了你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人生的常态是竞逐,因为内心的常态是焦虑。因为焦虑,所以竞逐。美名其曰寻找人生的意义。哲思并不是一味地透视,还会发挥平衡的力量。哲思的两端,一头挑着痛苦,一头挑着快乐。每颗凡心都是间两居室,一个房间住着痛苦,一个房间住着快乐。你不能笑得太响,否则笑声会吵醒隔壁的痛苦。

维系着内心秩序的核心力量正是哲思。哲思、钱和宗教,历史最悠久的三驾马车,驮着人类从远古走到现在。当思考成为一种活法,阅读的边界就不断延伸,看懂的东西越来越多,认知的圈层就不断跃升,信息的能量转化率就越来越高,你就化身为效率的生物体。命运所频频眷顾的,正是这种效率的生物体。

所以在扑面而来的大巨变中,你看到了什么,看懂了什么,这对于历经逆境中的你会特别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