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室的试管和摇瓶,到工业生产中的庞大容器,每一步都是对生物过程理解的深化与应用的拓展,这不仅是量的飞跃,更是质的升华。实验室阶段的探索和实验,其最终目的在于为实际生产提供坚实的基础。那些在显微镜下才能窥见的微生物如何在巨大的发酵罐中繁衍生息,又是如何在工业规模上展现出惊人的生产力的呢?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话题。

而科技的进步,让发酵技术对制药、食品等行业愈发重要。发酵罐从单罐演变成多联,罐体体积也在逐步增大,满足了可大规模且高效连续地发酵生产。

一、发酵罐规模放大:跨越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一、发酵罐规模放大:跨越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当实验室的成果需要在工业规模上重现时,所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实验解决反应中的问题要比放大时再去解决的压力要小得多。实验是代表工艺是否成功,但把它投入生产后,需要考虑的就是精细化问题,否则,一个小失误会在放大过程造成不可估量的成本损失。从微生物的培养条件到发酵罐的设计,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调整。

(HOLVES HF-AS系列不锈钢发酵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OLVES HF-AS系列不锈钢发酵罐)

发酵工程的目的和任务是实现生物技术成果走向规模化生产。具体地,就是力求在发酵过程中,保证所有规模都有最佳的外部条件,以获得最大生产能力。而在放大过程中,物理条件会随规模扩大而发生明显变化,必须进行科学设计,才能使放大后的设备满足工艺放大要求。

1.发酵罐的温度控制

实验室发酵罐一般会使用冷水对罐体进行降温,但在工业生产必须考虑成本的需求,一方面,使用冷却水需考虑到换热面积、制造排布难度清洗灭菌隐患等问题;另一方面,过于依赖冷水,必然会造成生产成本的上升。所以在工业生产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发酵罐换热冷却形式。

(罐体换热冷却示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罐体换热冷却示意图)

2.发酵罐中的料液混合

搅拌器的设计必须保证在不同规模的发酵罐中都能实现高效的混合和传质。工业规模的混合可能出现不均匀的问题,从而导致局部浓度过高和放热过快,增加副产物。在大规模发酵中,确保微生物与营养液的均匀混合是成功的关键。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合适功率的搅拌动力、桨叶等提高罐体性能

3.发酵中的清洗灭菌

规模放大后,保持无菌环境的难度也随之增加。实验室罐体清洗一般可用大量水冲洗,或者人工拆洗,以及不计成本的蒸汽空消。但在大型工业化发酵中我们不得不考虑到成本及操作问题。

对于反应液要进行合理的处理,防止破坏自然环境,反应中所使用的溶剂回收处理后看能否二次利用,若不影响反应再建立其相应的质量标准。

二、工业生产中发酵罐的精确管理

二、工业生产中发酵罐的精确管理

规模放大并非简单的线性扩展,它涉及到生物过程、罐体的传质性能和经济考量的复杂交织。在实验室中,我们或许能够精确控制每一个变量,但在工业规模上,这些变量的控制变得异常复杂。工业生产中的发酵罐管理是对精确性和效率的双重追求。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 实时监控: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实时监控发酵罐内的温度、pH、DO等关键参数变化。

(HOLVES-对于罐体各参数的实时监控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OLVES-对于罐体各参数的实时监控画面)

  • 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生产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以优化生产效率。
  • 风险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确保在遇到不可预见的情况时,能够迅速采取行动,减少损失。

合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为发酵罐的规模放大和工业生产管理带来新的变革。通过合成生物学,我们可以设计出更高效的微生物菌种,优化发酵过程,甚至开发出全新的生物产品。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让我们一起探索发酵罐的无限可能,共同推动生物技术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