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新月异,智能传感器作为连接物理与数字世界的桥梁,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重塑各行各业的面貌。伴随着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浪潮,智能传感器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智能化、微型化、仿生化是未来传感器的发展趋势,并且还会涌现出一系列新的应用场景,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面临的机遇
01 产业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智能传感器作为电子元器件,处于电子信息制造产业的前端和上游,是支撑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石,也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供应链的 “命门”就会掌握在别人手里。
近年来,中央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国家工信部陆续印发了《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 年)》、《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 计划(2021-2023 年)》,为产业勾勒出清晰的发展蓝图,旨在突破关键技术瓶颈,稳固供应链安全,为产业升级保驾护航。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北京等地传感器产业园的蓬勃发展,正汇聚成一股推动数字经济转型的强大动力。
02 市场需求日益旺盛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传感器行业分析及发展预测报告》显示,中国传感器市场正展现出蓬勃的增长态势,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实现了大幅度飞跃。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近年来实现显著增长,2022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为3096.9亿元,2019-2022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26%。2023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到3324.9亿元,2024年将达到3732.7亿元。市场规模的稳步攀升揭示了传感器行业需求的持续高涨与市场的广阔前景。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03 教育体系升级,人才引擎加速启动
此前,集成电路专业属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下属二级学科,改设为一级学科意味着将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上具备更多自主性。这一变革不仅拓宽了学科交叉融合的边界,更预示着新一代半导体人才的加速培育,为智能传感器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存在的挑战
目前我国国产传感器存在品种少、质量较差、 制造工艺落后、缺乏先进核心制造技术、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等问题,高端传感器国产化率低于 20%,严重依赖进口,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障碍之一。
01 产业规模偏小,技术短板与工艺滞后
我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尚处成长阶段,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模仿而非创新的模式,限制了产品进入高端市场的步伐。核心制造技术的缺失,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02 自主可控与进口依赖的矛盾
高端产品及关键部件的高度进口依赖,不仅增加了成本,更在国际局势动荡时暴露了供应链的脆弱性,对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03 人才短缺与创新转化不足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根本,而当前研发人才的匮乏,加之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的低效,进一步拉大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
捷杰传感人的使命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状,捷杰传感技术有限公司依托于强大的研发实力与丰富的行业经验,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不仅在技术创新上保持领先,还积极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成功案例遍布多个行业工业现场,其智能监测系统成功部署并取得显著成效。公司秉承“让设备运维更简单”的经营理念,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实现产业化落地,助力客户实现流程型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提升竞争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