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范闲与庆帝的关系变化,可以梳理出大庆朝堂的格局变迁。

赖御史之死是庆帝范闲父子关系的分水岭。在此之前,范闲对庆帝仍抱有期待,所以他算计庆帝时有所顾忌,失望时会逃避发泄,父子矛盾推进缓慢,终究是试探性地进两步退一步。赖御史死后,范闲对庆帝其实已经没有父子情分可言了,在与庆帝的斗法上,范闲的推进速度明显快了很多,所以春闱→大婚→悬空寺其实就是庆帝为范闲准备的联锁大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先来分析“范闲同时接手察院和内库”这件事。

庆帝为什么让范闲同时接手鉴察院和内库?

不是庆帝主动选定的范闲,而是因为范闲是陈萍萍鉴察院继承与林相女儿婚约上共同的选择。庆帝想让两个老狐狸心甘情愿的让位,就不得不选择令他们满意的继承人,否则,这两个老狐狸真联起手来可比一个范闲难搞得多。

庆余年的时间线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再是范闲从澹州入京时的格局了,范闲已经从一个边缘人士成长为局中人,有些改变在庆帝的预料之中,而还有些改变早已偏离庆帝既定的轨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先谈内库的继承问题。

李云睿明面上与太子合作,背地里与二皇子联盟,在庆帝的儿子间搅弄风云,这其实是让庆帝忌讳的。只不过目前阶段李云睿的闹妖幅度还未影响到庆帝的皇权,所以他一边纵容李云睿搅混水,一边推进内库的交接。

庆帝为什么选定范闲接手内库?

首先,范闲是叶轻眉的儿子,在血缘关系上范闲是最名正言顺的继承者。庆帝对叶轻眉是有真感情的,悬空寺之后父子相认那段,庆帝带范闲去看叶轻眉的画像,看着窗外说那些花是叶轻眉种下的,每次赏花大会赏的都是叶轻眉留下的这些花。说这些话的时候庆帝的态度是有软化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怀念,只不过他的这种爱很有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范闲名义上是范建的儿子,以范建的谨慎,他不会鼓动范闲与任何皇子站队,他也不惧林相势力的威慑。所以“范建的儿子”,他有坚持中立的资本,也有支持中立的家教环境。庆帝想要让内库彻底只为自己所用,范建家是最佳的选择,既能满足与林婉儿的门当户对,又能方向立场问题。相比于血缘传承,其实范建的优势更加上大分。

第三点,林相的认可。林相的认可是范闲继承内库的最后一环,从范闲进京到范婉大婚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即便林相表面上接受了赐婚,但如果范闲人品低劣,林相是一定会背后做手脚搅黄这场婚事的,就更别提之后的退出朝堂计划了。

因此,范闲接手内库,其实是由庆帝提出,由林相赞同的双向协议,范闲是在势力、地位、人品三方面上最合适的人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完了内库,我们再来谈谈鉴察院。

范闲接手察院,是陈萍萍一意孤行的决定。

春闱之前,庆帝与林相并未撕破脸,但庆帝与陈萍萍的关系自第一季故事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很紧张了。让范闲接手鉴察院,是庆帝妥协的结果,因为陈萍萍不会自愿将鉴察院交予除范闲之外的人,即便庆帝与陈萍萍斗法赢了,陈萍萍也会给庆帝留一个空壳鉴察院,所以权衡利弊之下,庆帝默许了陈萍萍的决定,因为无论鉴察院由谁来继承,都不会比陈萍萍更难缠。

庆帝很忌讳陈萍萍对叶轻眉的追随,而更令他不安的地方在于陈萍萍比其他大臣更了解他,所以他无法看透陈萍萍的计划,更担心陈萍萍一面对他迎合,一面暗度陈仓,所以自庆余年故事展开以来,他对陈萍萍总是不停地试探,就是想弄清楚陈萍萍的思维轨迹。举一个第二季最明显的例子,庆帝让他们去搬花那一段,包括范建在内,大家都不知道庆帝想干什么,所以只是漫无目的地抱怨,只有陈萍萍往楼上看,因为只有他知道庆帝在那个地方观察大家的一举一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第一季到第二季,范闲的能力与想法都是有明显提升的。

第一季的范闲在庆帝眼里就一个字——“嫩”。

在第一季里,庆帝对范闲同时接手一库一院没有太大抵触。因为第一季的时候,范闲还是那个对不跪之恩心存感激与认可的臣子,庆帝安排他去做什么事,范闲都屁颠屁颠尽心完成。范闲是否接手一库一院,本质上并不犯庆帝的忌讳,只要范闲真的与庆帝同心,只要范闲对庆帝的要求指哪打哪,庆帝绝对不会吝啬给范闲更多的权力。

更何况鉴察院能否真正彻底被范闲所用仍旧是一个未知数,倘若范闲无法让鉴察院全体同僚信服,在陈萍萍退下后,终究范闲还是要依靠庆帝的支持来强化鉴察院的运行。

所以这个时候庆帝并没打算让范闲做孤臣,因为在庆帝心里,即便范闲从陈萍萍手里接过鉴察院,范闲的鉴察院也不会延续陈萍萍时期的风格,只要范闲对庆帝的人品不存疑,那么庆帝就能够打着冠冕堂皇的理由让范闲按照他的想法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闲的“听话”是从北齐之行时改变的,只不过第一季完结的时候范闲未来得及回大庆,所以庆帝对范闲的防备尚未摆到明面上。北齐之行,范闲窥探到了陈萍萍的部分计划,让他第一次意识到身边对他关怀备至的长辈的阴暗面,所以连锁反应也触发了他对其他命令的重新审视,也误打误撞地开启了他与庆帝之间的摩擦。

第二季开头的假死,让范闲误打误撞地触犯了庆帝的禁区,庆帝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对范闲有所防范。所以第二季以来庆帝对范闲的打压越发严厉,就是在试范闲的弹性,他想知道范闲反叛的底线在哪里。试着试着,庆帝就彻底试断了这条父子情分(赖御史之死),说来也很讽刺,明明可以和和平平父慈子孝,结果偏偏在猜忌上不断作死,最后彻底成了死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赖御史死后,范闲对庆帝的态度是有微妙变化的,他对庆帝更加恭敬了。

在春闱舞弊这件事上,范闲首先进宫请示庆帝,表面上说是找一张最硬的挡箭牌,但实际上范闲更是为了迎合庆帝的喜好。既然庆帝的控制欲如此之强,那么范闲就做大事前主动请示,这样既能利用庆帝的特权,又能提前告知让庆帝满意,让庆帝挑不出错来。

庆帝在这段剧情里对范闲的态度有所缓和,并不是庆帝想挽回父子亲情,而是庆帝想在范闲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问出他是否对赖御史之死仍心有怨气。“是”,范闲这个回答很巧妙,虽然给出了忤逆的回答,但情绪很平静,因为范闲如果说自己不怨,庆帝肯定不会相信的,所以不如用平静的情绪来暗示自己已经想通了。“不该有”“是”,“不该有”是庆帝的进一步试探,而范闲依旧重复恭敬稳定的“是”,从庆帝视角上看是范闲已经诚心接受结果了,但从观众视角上看则是范闲对庆帝的态度彻底沦为演戏。那种少年的锐气在范闲面见庆帝时彻底被掩盖,变为精打细算的迎合,父子之情彻底沦为过去式。

还有在范闲得知庆帝罢相计划时,范闲只是愤怒地重复“孤臣”,但他这次没再暴走,也没再崩溃,所以说明范闲对庆帝的攻势是有所承受能力的,因为心凉了,所以能以客观的心态来评判庆帝的图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婚,是庆帝继春闱罢相之后的第二回合。

救林相与黑骑对冲,让庆帝看到了范闲对他的不满,所以庆帝要立即推进大婚来笼络范闲。

李云睿交出亏空的内库,是李云睿的算计,同时也是庆帝的暗示。庆帝的计划就是要让范闲动用庆余堂的力量,这样范闲即便成功继承了内库,但也损失了叶轻眉的残余力量,也得罪的京城的各大老板,大大削弱了范闲的后备力量。所以在范闲拒绝动用庆余堂的力量后,庆帝假惺惺地提出自己可以收回内库,其实就是因为庆帝后悔了,他看到如今范闲的成长,根本就不想让范闲继承太多的力量,鉴察院那边动不了陈萍萍,所以庆帝的心思就动在了内库继承上。

范闲以国家的名义发行库债,庆帝不是真正的昏君,所以他为了维护国家的名声必然要迎合范闲的计划。但是,很明显,如今的范闲已经不对他感恩了,范闲只是通过这件事得出“就因为他一句话”的结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悬空寺是庆帝布置下的第三个回合。我个人认为无论范闲是否救驾,他的身世之谜应该都会被庆帝公开,因为范闲超出他的计划成功接手内库,庆帝自然要激化与范闲相关的矛盾,这样让范闲忙起来,就不会有精力挑战皇权。

范闲受伤濒死,庆帝想拉他手那个动作是自发的,想不想传真气不好说,但庆帝确实没想让范闲死。只不过等范闲真的活过来后,庆帝首先想到的是范闲还有多隐藏技能,范闲为什么先救三皇子,终究,庆帝的爱存在,但却很稀薄,只要人还活着,亲情终究是可以压榨的。

范闲与陈萍萍的那段哑谜,两人绕来绕去始终没说结果,其实陈萍萍派出影子刺杀并不是单单迎合庆帝的计划,他就是存了侥幸除掉庆帝的心态,所以这一季陈萍萍的台词里经常出现“仇恨”一词,他终究是因为叶轻眉的死而恨庆帝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庆帝的悬空寺第三回合看似没太起效果,主要是因为太子没按剧本走,协助范闲破了这个局。范闲的身世曝光后,二皇子、李云睿、皇后的反应都很大,庆帝就是希望所有人都斗起来,这样范闲无论是在朝堂,还是在后宫,都成了孤臣。只不过太子拉住了皇后的暴走,让争斗又回到了了范闲与二皇子派的对峙。

范闲下江南之前,强调自己姓范,要进范家祠堂,这话是真心对范建说的,同时也是对二皇子说的。庆帝挑破范闲的身世,就是想让太子和二皇子都对争储一事更加敏感,让他们觉得范闲也是他们争储的对手,这样就不仅仅是立场不同的问题了,还有你死我活胜者为王的意味。只不过范闲更想让二皇子明白,他们之间的矛盾和之前一样,只是因为你给我使坏,所以我才要回敬你给你添堵,但至于皇位,老子没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