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国经济常常有个黄金十年(1927年-1937年)被反复拉出来说道,然而根据《剑桥民国史》的统计,所谓黄金十年期间的工业增长率,与北洋时期历年间的工业增长率基本持平。

因此所谓黄金十年,不过是中国的工业规模过小,而正常增长的年份而已。

日本的榜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1931年日本侵略者占领东三省后,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才是快速发展工业。到了1939年东北的工业投资率已经高达29%,而民国整个时期最高工业投资率大概5%。1939-1941年间日本在东北大量投资,建立起了一大批矿山和重工业,当地的工业规模以9.9%的年均增长率扩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日本的大力投资下,仅占中国人口10%的东北地区,工业产量一度占到了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而这其中重工业占全国的比例,更是超过六成!

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日本侵略者,它整支军队拥有的兵员数量、飞机数量都还不如东北军。而到了1937年,它已经能迅速动员百万之众赴华参战!中日两国的军力差距,其实就是从1931年日本侵占东三省后才开始拉开的!

日本在1931年-1937年间的经济建设,真的是给我们好好上了一课。

之所以解放战争中,东北的得失决定国共的命运,正是因为东北是中国的工业基地。

民国抗战时期让人一言难尽的工业发展

民国时期的飞机制造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时期的飞机制造厂

平心而论,民国在抗战开始时的工业基础确实不行。

而抗战中国统区占国土面积四分之三,但是这里在1937年七七事变前,只占有全国工厂的6%,全部产业工人的7%,工业总投资、发电量都只占全国的4%。不过这一比例也恰恰说明,民国的工业毫无梯度,集中建设在沿海省份。

而这一布局也说明,民国的工业是外向型的,所以工厂都建在便于出口的沿海地区。毕竟贫穷的民国国民,也消耗不起多少工业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民国政府西迁重庆,民国政府终于开始对西部地区进行一些工业的开发和投资。由于民国政府获得了苏、美两国大量的援助资金和机器,所以国统区的工业产量还是获得了较大的提升,1945年相对于1938年工业产量增加了四倍之多。

但是拉通来看,民国在西部发展工业的成果实在是不彰,民国的工业品产出远远不能满足国统区的需求。控制着七七事变前一半人口的国统区主要工业品产出量,历经八年时间发展,最高的也仅仅是达到战前全国水平的12%。

1944年国统区棉纱、棉布、面粉的产量,仅仅为战前的5.3%、8.8%、5.3%。虽说1944年有豫湘桂大溃败的影响,但是国统区1939新厂开设投资便达到了巅峰,而1940年工业投资便一路下降。1943年9月以后国统区工业便陷入了危机,这导致1944年国统区仅有928家工厂开工,占国统区工厂总数不过1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换句话说,在苏联提供援助的期间,国统区的投资年值达到了最大值,其后美国援助虽然规模更大,但是国统区的工业投资却下降了。出现这一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民国向苏联出口矿石和工业原材料,偿还苏联的贷款,因此国统区掀起了一波投资建厂的热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Roscoe Turner上校向中国籍女飞行员Miss Hilda Yen赠送飞机“中国精神”号 1939 年华盛顿特区

美国对民国的援助更加全面,而这也是国统区工业危机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美国援助的粮食和商品利润更大,所以大量资金从工业中抽出,转投到了美国飞机运来的这些更赚钱的货物里。

囤积居奇和投机代替了正常的工业投资,这其中的代表就是买办资产阶级出身的四大家族。

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四大家族大肆囤积居奇和投机,这使得国统区的小工厂根本没钱可赚纷纷倒毙,这其中不乏钢铁、化工这些与军事密切相关的工厂!而四大家族利用自己聚集的财富,又不断地在民生必需品上开设新厂兼并民营企业,使得国统区民用工业被这几大家族垄断,这也为日后国统区的物价飞天积累了因果。

1948年上海为阻止银行出现黄金挤兑,军队封锁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8年上海为阻止银行出现黄金挤兑,军队封锁道路

1944年国统区高达86%的投资投进了商业和投机中,一边四大家族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从民国银行获得了绝大部分贷款去投机,而另一边民国政府提供给工厂主们的贷款却远低于1939年,这直接导致民营资本82%的工厂在1944年关闭!

而国统区工业在抗战时期,出现了一个更加离谱的现象。

都说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国统区农业品与工业品出现了利润倒挂,从事工业成品生产的利润,居然远远低于出售农产品的商业利润!这是由于国统区采取的限制工业品价格政策,例如1941年国统区原棉价格比1940年上升了13%, 这使得出售原棉的利润超过出售棉纱和棉布!

本来限定工业品价格对于平民无疑是有利的,但是在国统区这种限制价格的政策,却成为了四大家族敛财的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大家族一边限定了工业品价格,一边却囤积农产品走私外国工业品牟取暴利。老老实实经营工业的企业主,最终把自己口袋里的钱都送进了四大家族的口袋中。这种模式下谁经营工业谁傻子,而民生产品工厂的大量倒闭,又助推了四大家族走私的外国商品的价格。为了自己的利益,四大家族不断持续这种骚操作,中国自产的民生工业品被他们各种打压,这使得社会财富向他们这一小撮人集中。

不过由于国统区限制工业品价格,这使得国统区比敌后根据地,在一项数据上要好看的多。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为代表的敌后根据地的工业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身敌后根据地相比于国统区工业更加落后,所以依赖从国统区获得工业品的敌后根据地,自然工业品价格更加高昂。而且从皖南事变后,国统区便对敌后根据地实行商品禁运,这无疑进一步助推了工业品在敌后根据地的价格。

与国统区相邻的陕甘宁边区对此感受最为深刻,1938年陕甘宁边区的棉布产量仅仅为7370匹(一匹为25㎡),由于自身没有什么棉花产量,所以陕甘宁边区严重依赖从国统区获得棉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从国统区购买物品,在敌后根据地里控制区域最为稳定的陕甘宁边区,从1941年开始不得不大幅提高谷物税,以便用粮食从国统区换取工业品。但是到了1944年,谷物税便开始稳步下降了。

这是因为陕甘宁边区进行了大生产运动,自身的工业品自给率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4年陕甘宁边区已经年产皮棉300万斤,棉籽600万斤。陕甘宁的棉布产量,1942年上升到45000匹,到1944年达到了105000匹,比1938年的7370匹,整整增加了13倍以上!陕甘宁边区的布匹不但能自给自足,还能走私到国统区去换取亟需的物品!

不仅仅是棉布,在被国统区封锁的几年间,陕甘宁边区开发出了一批盐、煤、油气矿产;建立起了各种灌溉设施、牧场,家畜的存栏量明显增加;大量军工、民生、能源企业,虽然它们有些显得很原始,但确实解决了陕甘宁边区有没有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认真打毛线的八路军大叔,这种全民全军参与铸就了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奇迹

陕甘宁边区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因为它全面调动了整个陕甘宁边区军民的积极性。由此也可见经济发展中,政权的组织能力是何等的重要啊。

在南泥湾进行大生产的王震359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南泥湾进行大生产的王震359旅

由于缺乏相关资料,这里仅能列出陕甘宁边区的工业发展情况。作为唯一个控制地区稳定的敌后根据地,陕甘宁边区在发展工业上有比之其它敌后根据地的特殊优势。不过,陕甘宁边区这个优势对比起国统区来,显然就不值一提了。

而敌后各个根据地,无疑在军工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1944年,华北敌后各个根据地已经解决了自产枪支弹药的问题;而到1944年底时,各个敌后根据地解决了自产迫击炮炮弹,以及生产日制92步兵炮炮弹的难题。1945年大反攻中,八路军、新四军能迅速拔除大量的日军据点,正是依赖敌后兵工厂源源不断输送来的炮弹。

对比陕甘宁边区取得的成就,拥有更好发展工业资源的国统区,实在是没法比啊!从抗战时期的工业发展情况,就能看出国共两党在统合资源办事上的巨大差距。

觉得码字的文章还行,走过路过看过请赞个粉个转个。

谢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