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话语体系里,“补”似乎是一个能带来安全感的字。所谓“缺哪儿补哪儿”,补课,希望学业上更上一层楼;补身体,希望让体质更好;补心眼子,言外之意,缺(心眼儿)……
当然,要说营养健康方面要补的,最常见的搭配自然还是“补钙”。似乎每届家长对补钙都有一种执念:头发少,要补钙;头发黄,要补钙;爱出汗,要补钙……补钙似乎是应对儿童各种问题的万能答案。
在小红书上,儿童补钙长高食谱、补铁补钙汤、春天“高钙菜”等和补钙有关的帖子,总能收获不少收藏关注和点赞。
无论是通过食补还是其他方式,家长们对儿童补钙的关注度始终居高不下,相关电商平台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根据京东健康的消费数据洞察,目前儿童营养补充的受众主要为0-12岁,在儿童营养品类增长中,钙剂相关产品占据着一席之地,且品类也是层出不穷。
为啥家长们都流行给孩子补钙?
首先,家长们热衷给孩子补钙,确实有一定的路径依赖。
80、90后或许对这种场景再熟悉不过:曾经还是孩子时,在匆忙出门前的最后一件事是,被妈妈突然喊住,说一句“喝了牛奶,补钙!”,从端起牛奶一饮而尽的那一刻起,“补钙”的意识深刻地根植于脑海。
图源:图虫创意
时过境迁,曾经的小孩摇身一变为家长,对从小给孩子补钙这事儿自然也形成一定的惯性依赖。不过与当时不同的是,伴随补钙意识不断增强,以及消费升级,这届家长可借力的补钙手段,也在不断进阶。
从补钙的种类上,有液体钙、咀嚼钙等各种钙剂;产品口味上五花八门,有酸奶味、橘子味等;除此之外,在科学补钙理念不断升级之下,钙不是单纯地补了就行,还要考虑是不是好吸收。也由此,催生出含有赖氨酸、维生素D、维生素K等成分协调配合的补钙产品在市场上兴起,并受到关注。
根据京东健康今年5月的相关数据显示,“赖氨酸”相关搜索词的数量同比翻了4倍;搜索用户数同比增长了125%。
其实,在家长们补钙焦虑的背后,中国儿童容易缺钙,也是有据可依的。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1~3岁幼儿的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500mg,4~6岁学龄前儿童的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600mg。而根据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发布的《中国儿童钙营养专家共识(2019年版)》全国抽样调查数据中,2~11岁前儿童的钙摄入量平均不到300mg/日;11~18 岁儿童的钙摄入量最高也不到 380mg/日,达到适宜摄入量(AI)的儿童仅有 10% 左右。
图片来源:《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
每届家长都重视补钙,但儿童还是容易缺钙,这到底是为啥?要知道,“人体工厂”无法合成钙元素。钙不仅不会合成,反而还会通过皮肤、尿液、粪便、排汗等途径丢失。要补钙必须靠外界摄入,也就是发挥我们的本能——吃。
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中,针对儿童膳食钙的推荐量是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骨钙增生量、排泄量及吸收率等指标综合计算得出的。此外,该参考摄入量也详细列出了每100克常见食物的钙含量范围,如鲜奶约含100~110毫克钙,豆腐为110~140毫克,深绿色叶菜和菜花为50~130毫克,柑橘类水果为20~30毫克,贝壳类通常高于200毫克,鱼类为50~150毫克,而蛋类则约为50~60毫克。
理论上,通过合理膳食,可以确保摄入足够的钙,然而,实际生活中,钙的吸收情况会受到个人体质、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即使饮食中的钙摄入量达到了推荐标准,但如果这些因素导致钙的吸收率较低,儿童体内的钙总量仍可能不足。
如此看来,每届家长流行给孩子补钙,也就不足为奇。
除了钙,这届家长总想给孩子补点啥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要说对“补”的痴迷程度来看,这届家长的确更为激进。
除了流行补钙以外,他们似乎更追求“进补”的全方位。保护视力,叶黄素要安排上;考试学习费脑,DHA也不能停;调理脾胃,益生菌也要吃一阵……似乎补点啥,就能带来满满的安全感。
小红书上,一位宝妈晒图说到“小孩吃的营养品比我的还多……”,评论区里是不少家长的跟帖留言,有的询问营养品口味,说自家孩子嘴刁;有的想取经,似乎觉得自家孩子也应该补点啥。
近年来儿童营养保健品呈现增长爆发的趋势。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0-14岁儿童人口为23859万人,儿童保健品人均消费为219.5元。
根据京东健康的消费洞察,在儿童营养品中,和视力保护有关的叶黄素,对于呵护肠胃、防护舒敏有关的益生菌类产品,占据着家长们关注的首位。数据显示,今年5月,京东健康叶黄素软糖的商品数同比去年增长40%,相关搜索用户数同比去年增长104%。
家长们除了越来越重视给孩子进行精细化地营养补充以外,在产品选择上,也更加注重个性化,相关产品品类也愈加细分。比如,在关于儿童益生菌类产品之下,又出现了按功能区分、按成分区分、按年龄、按剂型选的不同产品。
除此以外,在选购儿童营养补充产品时,家长们也更加注重口感,孩子的接受度。如果适合孩子,则更倾向于“打包”购买,省时省力。以京东上某品牌叶黄素软糖的销售情况为例,三瓶组合装的订单量占整体订单量5成以上,该组合套装一般可满足25周-28周食用。
尽管这届家长热衷给孩子补点啥,但在选择儿童营养品时,也会向营养科医生或营养师进行咨询,而非冲动购买。据京东健康“问营养师”服务显示,家长和营养师平均沟通在5轮次以上。今年“618”期间,基于家长对营养补充咨询的需求洞察,京东健康对该服务进行了全面升级,为全网消费者提供免费营养咨询服务。
作为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合作营养师,杨秀丽每天会接触到上百位家长进行儿童营养品的咨询。然而,在这些咨询中,她发现真正为孩子做过专业骨龄或血液测试以判断是否需要营养补充的家长比例不到10%。大部分家长仍然抱着“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心态,希望通过营养补充品来提升孩子的健康水平和成长潜力。
咨询中,家长们问的最多的两个问题是,产品是否可以长期服用,是否有副作用以及服用方法。通常,杨秀丽在给合理建议前会先问询宝宝的具体年龄,比如是婴儿还是儿童,根据年龄给宝宝建议更合适的产品。像有些产品是三岁以上的儿童服用,那婴儿就不建议使用;此外,还会根据营养症状给出判断,比如孩子睡得不踏实、盗汗,可能就是因为缺钙导致的;那如果没有任何症状只是日常保养,就建议含量相对较低,短服用的产品作为补充。
有时,为了避免家长盲目跟风,杨秀丽会详细询问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比如身高、体重、《参考儿童生长标准图表》饮食量,大小便问题正常范围,根据这些基本情况进行判断后,建议家长们尽量从饮食中摄入,因为饮食中营养更全面。
“营养补充剂是在身体缺乏的时候作为补充,如果身体不缺,长期补充可能会给身体造成负担。建议孩子在补充前询问专业的营养师或者儿科医生。”杨秀丽说。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儿科全职医生则认为,每个孩子生长发育的特点不同,所需要的营养补充剂也不相同,需要结合孩子实际膳食营养摄入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补充,亦可咨询专业人士进行评估后补充。
如何正确“缺啥补啥”?
一面是处于快速成长期的孩子,一面是不安的家长,中国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到底怎么样了?
根据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和京东健康联合发布的《中国孕婴童营养与健康状况白皮书》显示,近年来,中国0~5岁儿童的营养状况取得明显改善,表现为营养不足(低体重、生长迟缓)的患病率明显降低,微量营养素缺乏率也显著降低。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膳食结构的变迁,我国儿童营养也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具体而言,0~5岁儿童的营养状况存在地区之间的不均衡,超重肥胖问题逐渐显著,部分微量营养素缺乏高发等。而在6~17岁儿童中,则是普遍存在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不足与超重并存等情况。
家长对营养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水平。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儿科全职医 生的建议是,在给孩子补充营养时,应该走出“多多益善”的想法 误区。 儿童补充营养应遵循“适量均衡”原则,按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对应实际年龄进行合理补充。
图源:图虫创意
而对于如何补充营养素、选择营养品等方面,则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不能只关注微量营养素补充,忽略宏量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补充;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过分注重“营养补充剂”的作用,而忽视自然食物的补充。“天然食物仍然是孩子日常营养素的主要来源途径,营养补充剂可作为辅助来源,不能本末倒置。”
“中国儿童目前普遍存在的情况还是蔬菜吃的不够,水喝的不够,以及户外活动缺乏。不要等孩子口渴了再去喝水,临床发现,几乎所有便秘的孩子都是因为蔬菜量不够或者是喝水量不够导致的。”具体如何平衡膳食结构,杨秀丽建议可以把《中国7-24月龄婴幼儿平衡膳食宝塔》、《中国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宝塔》、《学龄儿童平衡膳食宝塔》等作为参考。
儿童节到来之际,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得到科学合理地营养补充,实现“缺啥补啥”,当 然最好是啥都不缺~
作者:谨言
编辑:王潇仪
值班编辑:敏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