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意气风发的余承东回来了

5月31日,问界新M7 Ultra正式上市,华为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依然是主讲人。

台上激情满满。

公布成绩:问界新M5上市1个月大定破2万台; 问界M9 参数 图片 )上市5个月大定破9万台;问界新M7上市8个月大定破18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布新车:问界新M7 Ultra上市,售价28.98万起

提高预期:6月问界计划交付40000辆新车

回应事故:“不能买了不是华为智驾的版本,不管场景开,然后狂黑我们”;

宣告应战:等特斯拉FSD入华后,华为有信心干翻对手;

预告新品:享界S9将首发ADS3.0,预售价为45万~55万元,预计8月上旬上市……

台下欢呼不断,“遥遥领先”声不绝于耳。

这是职位调整后,余承东首次登台演讲。

今年4月30日下午,华为内部发布人事调整文件,宣布余承东将卸任华为终端BG CEO一职,保留终端BG董事长职位。

余承东个人账号微博认证更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承东个人账号微博认证更新

彼时,有声音猜测,他会把精力更多放到汽车业务;也有声音认为,余承东会淡出汽车相关业务。

而身处此次发布会之中的人,肯定会更相信前者

实际上,这一个月时间,他一直没闲着,不断在为汽车业务奔波:接受媒体采访,给用户交车、为新车宣传。

从2021年5月,余承东被任命为车BU CEO,负责汽车业务以来,他一步步将华为这一块业务带上正轨。

今年一季度,我们的智选车BU、车BU都已经全部扭亏为盈了。”不久前,余承东接受腾讯汽车采访,透露提前完成盈利目标。

但显然,一向要强的他并不满足于此。这次,他应该想要成功登顶,拿下第一。

01

带领无线通讯走到全球第二

作为华为重臣,余承东是很多人的“偶像”,而他也确实足够优秀,屡战屡胜。

第一次“大战”,是进入欧洲

2004年,荷兰一家小运营商,迫切需要一种既节省空间、部署又灵活的方案。

这种订单不算大,要求却不少的产品,显然入不了大企业的眼睛。

当时,华为已经进入欧洲市场三年时间,却迟迟拿不到订单。

余承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承东

看到如此机会,时任无线产品线负责人的余承东赶紧抓住,提出了分布式基站的解决方案,基站室内部分做成分体式空调一样,体积只有DVD一般大小,然后把大部分的功能抛到室外去

凭借这一款产品,华为不仅拿到了当地第一单生意,也慢慢撕开欧洲“口子”,一一叩开德国、法国、荷兰、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大门。

华为由此在当地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但与巨头相比,还存有鸿沟。

很快新机会又来到面前。

2006年,世界第一大运营商沃达丰找到华为,想邀请其设计一种全新的基站,以帮助他们从2G向3G平滑演进,从而大幅节省更换基站硬件的成本。

首次被欧洲大客户相中,诱惑极大。

但这也意味要用与爱立信等完全不一致的架构,把GSM、UMT、SLT做在一块板上,去做革命性的产品升级换代,技术变革背后的风险也巨大

当时,尽管内部皆是反对的声音,余承东依然选择接下来这个项目,因为“不做就永远超不过爱立信,拿不到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8年,华为第四代基站研发成功,这个方案继承了华为分布式基站的优点,且系统集成度和功耗上又领先欧洲同行

同时,通过算法实现了无论2G、3G还是4G、5G;无论是GSM、CDMA,或者其他通信标准,一台华为基站可以全部兼容,大幅降低了运营商成本

此后,华为的市场份额一路高歌猛进,订单量一跃升至全球第二,直逼爱立信

2012年,华为无线通讯市场份额达到了33%,高居欧洲第一。全球十五大重点运营商华为拿下了其中的12个,成为全球最大设备商。

但这一历史性时刻,余承东没赶上

就在距离“世界第一”还差临门一脚之际,余承东被召唤回国,迎接更加惊险的一仗——手机市场。

02

主动奔赴手机业务

2010年前后,华为主攻的B端端运营商市场逐渐饱和,需要开辟全新的增长曲线

而与此同时,手机产品正从功能机向智能机转变,iPhone的火热更是让任正非决定对终端业务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向高端智能手机品牌进军。

于是,2011年初,余承东接手华为终端公司和消费者业务,负责手机业务

彼时,诺基亚虽然仍占据冠军宝座,但三星紧随其后、iPhone4s横空出世、小米也蓄势待发……正是手机各大厂商群雄逐鹿之时。

尽管市场竞争激烈异常,但余承东并没有胆怯,甚至表示:“华为要在三年内超越苹果,五年内超越三星,把华为的手机做成世界第一”

砍掉了大量运营贴牌手机和非智能手机的型号,坚持要走高端战略

华为Ascend P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为Ascend P1

2012年初,在美国的CES展上,余承东意气风发的走上了讲台,用英语给全球记者介绍“全球最薄”的智能手机P1,但这款手机没有达到其预期,全年销量仅50万台,而彼时小米的手机销量已经突破千万台;三星Galaxy S、iPhone 5销量则是达到数千台

不仅如此,华为此后推出的D1、D2、P2等都没有获得好的市场表现。

但余承东没有后退,坚持要“赶三星、超苹果”,并展现出强大的学习能力。

一方面,他改变自身演讲风格

现在很多人对余承东的印象是“台上能说会道,台下一片掌声”。但最开始他的风格并非如此。技术出身的余承东在最初手机新品发布会上,习惯性说工业参数和科技术语,台上台下一片寂静,最后宣传效果显然不会好。

华为Ascend P1发布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为Ascend P1发布会

为此,余承东不断改变风格,学会用最直接的方案介绍产品,“遥遥领先”也一度成为热梗。

“我的性格、骨子里不喜欢在外面抛头露面的,不喜欢在外面天天显摆的,那不是我的风格。”在最近接受媒体采访时,余承东坦言,“我就是干事情不想服输,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到最好,这是我的风格。干这个行业逼迫自己,必须得出去露面、去讲,这没办法”。

另一方面,他也在学习友商的经验

线上,学小米

2011年以来,小米正凭借独特的互联网营销手段迅速占领市场,余承东迅速跟进甚至成立子品牌荣耀,专门对标小米。用同款芯片,建电子商场、晒更高跑分……亦步亦趋。

线下,学OPPO和VIVO。随着扎根四、五线渠道的OPPO和VIVO迅速起量,余承东号召华为终端公司全体成员快速学习他们的的渠道、营销和产品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米集团参谋长潘九堂曾表示,手机厂商都眼红过小米的线上和OPPO、VIVO的线下,但只有华为这一家真的放下身段去学去干了

当然,华为的压强原则,在其中也体现出来。

压强原则,是为了重点突破某项业务,华为会以远超主要竞争对手的强度,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持,不光是巨额资金,还有来自全球的顶尖人才。

据称,余承东一旦察觉到了对方公司的精髓,立马会投入50倍的工程师进行攻关,在某个单点上快速把他们打趴下,在竞争对手眼中就是这种人海战术极其恐怖

这些投入很快迎来了回报。

2013年6月18日,华为P6上市,全年销量超过400万台;2014年,MATE 7问世,销量更是直接突破700万台,市场上“一机难求”。

值得一提的是,是Mate 7高配版售价为3699元,这在当年的国产手机中,绝对算得上是高价格,它也成为华为在手机市场的转折点,在消费者心目中刻下了“高端”印象。

2014年9月12日,HUAWEI Mate 7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4年9月12日,HUAWEI Mate 7发布

随后华为手机业务一路高歌猛进。

2015年,华为成为中国第一家年发货量超过1亿台的智能手机厂商。

2018年跻身世界第二大手机厂商,市场份额达14.6%位于三星之后、苹果之前;

2019年,华为的手机业务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出货量2.4亿台左右,市场份额高达20%,保持着第二的地位

但从2019年开始,华为3年内受到了美国4次制裁,手机业务遭受冲击,销量、营收等大幅下滑。

2020年、2021年华为手机销量大幅下滑,2020出货量约为1.9亿台,2021年,在剥离荣耀之后,华为的手机出货量更是大幅下降,仅为3500万台,同比下滑82%;2022年再次跌至2800万台,基本丧失手机市场统治力。

华为手机全度世界排名止于“第二”,没有来到第一

而余承东又迎来了新的挑战——汽车业务。

03

被动应战汽车市场

与发展手机业务,是主动求变不同,余承东、甚至华为进军智能汽车市场,有点被迫的意思。

2019年以来,伴随着手机销量下滑,华为业绩增速明显放缓且出现负增长,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华为营收分别为8588.33亿元、8913.68亿元和6368.07亿元。

华为近年来营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为近年来营收

其中,消费者业务(现已更名为终端业务)下滑最为明显。2019年至2021年消费者业务营收分别为4673.04亿元、4829.16亿元和2434.31亿元。

于是,2021年5月,余承东被任命为车BU的CEO,华为集团希望利用余承东在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各项经验充分赋能汽车业务

和手机一样,华为在汽车业务上也是几经波折,但不同的是,由于这场仗华为没有全力亲自下场,局面更加复杂,内外阻力也更大

但余承东确实争气。

三年时间,带领华为,在汽车领域,从几乎是“0”开始,尽管此前有零部件业务但不直接面对终端市场,到了如今拥有一席之地:从喊出爆款,到造出好车

2021年12月23日,余承东发布<!--link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12月23日,余承东发布

2022年2月,AITO品牌旗下首款车型问界M5上市。

如今来看,它实在算不上一辆好车,只是基于 赛力斯SF5 外观内饰进行改造,再加入鸿蒙智能车机系统,但是依托华为强大的品牌力,一炮而红

依靠问界M5和 问界M7 两款车型,问界品牌全年累计销售7.5万辆新车,给了汽车圈一个小小的震撼。

看到了华为“甜头”,江淮、奇瑞、北汽等车企也陆续宣布要和华为合作,造“智选车”,如今这些品牌的产品也陆续上市。

近日,余承东对合作车企品牌名称由来,也做了解释

他表示,“问界”品牌名中的“问”寓意着询问、探路,代表了华为与赛力斯首次合作的积极探索精神,目前重点聚焦在全系列SUV上;“智界”品牌则主打中档和中高端产品,旨在通过差异化和区隔化的产品策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而“享界”品牌则主打行政高端市场,注重舒适性和实用性,适合家庭和商业使用。

以此来看,外界盛传,与江淮合作的品牌名称为“傲界”,倒也不无道理,毕竟其要做“百万级的、非常高端的,对标远远超越了 迈巴赫 、劳斯莱斯Phantom的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这一切的发展并没有那么顺利。毕竟造车终究没有捷径,2023年上半年,或者说大半年时间,华为智能汽车业务过得并不好。

终端销量数据显示,2023年前9月,问界月销量持续保持在5000辆以下,与2022年月销过万降幅明显

在此之下,华为不断针对主力车型问界M5做调整,先是做加法,推出问界M5智驾版,首次在问界系列车型上搭载华为智驾技术;后又做减法,推出问界M5标准版的同时,还给智驾系统降价,但效果都不明显。

于是,华为开始下“猛药”,推出新款M7,最低24.98万元的价格,不仅比处处对标的 理想L7 便宜了数万元,甚至和问界M5来到了同一起跑线,并且在车身、底盘和性能上进行了重新改造。

效果显然是显著的,销量直接“起飞”。

正如余承东公布最新数据,上市8个月,问界新M7大定破18万

尽管销量不错,但实际上,问界M7依然是一款改款车型,基于 风光ix7 平台而来,之所以有如此影响力,主要有两大原因:麒麟9000S芯片回归,让华为系获得了空前且正面的关注;问界M7自身增量降价策略奏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为造车的真正第一款车型是问界M9。

此前有消息透露,问界M9和M5同期立项,并与重庆市政府达成合作,后者支持了问界的第三工厂建设M9车型专属的“高端现代化无人工厂”

基于新平台开发,也给了华为更多可操控空间,外观采用了全新的设计风格;配置上,华为更是倾其所有,配备了鸿蒙4.0座舱、华为ADS智驾、AR-HUD等。华为带着全新十大智能汽车黑科技全量上车,把多年汽车领域学习经验全部实践。

如果将问界M9类比华为旗下的手机产品,很多人会觉得是Mate30,其搭载麒麟990芯片开启了华为旗舰机5G时代,家族设计语言也沿用至今

问界M9上市后,问界品牌也进入了真正“造车”阶段。

04

新车,加料不加价

“尤其是问界的大卖,今年一季度,我们的智选车BU、车BU都已经全部扭亏为盈了。”余承东称,华为汽车业务提前实现了扭亏为盈。

华为原本对于车BU盈利时间预期是2025年。这是2022年底的华为内部会上,余承东给出的规划。彼时,他表示,车BU已经经历了三年业务探索期,要完成盈利任务,车BU还有三年的上升期。

盈利后呢,余承东应该希望要带领鸿蒙智行“冲第一”,其中,最重要的伙伴还是问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依然是,问界M5先至。

今年4月23日,北京车展前夕,华为举办发布会,全新设计语言下的问界新M5系列上市,智驾版车型低至24.98万元,相比此前下降3万。

余承东希望,这款产品能够开启鸿蒙智行的下一个三年

如今看来,上市1个月大定破2万台,属于小试牛刀。市场表现与此前一样,有亮点但不断大爆。

更大的期待来自爆款产品:M7。

5月31日,问界新M7 Ultra上市。新车与之前相比,变化不大,主要有四大方面

首先是采用全新家族化设计

外观方面,最直观的变化是前脸造型采用格栅设计,余承东又笑称“大嘴变成小嘴了”。新车标配全新20英寸双七辐星烁轮毂,并提供5种外观颜色、3种内饰配色。

其次是,升级192线激光雷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界新M7 Ultra全新升级了192线激光雷达,这是目前业界量产车规级最高线数激光雷达,最远可探测距离达到250m,20Hz扫描频率。

在此之下,问界新M7 Ultra的全向防碰撞能力再进阶,前向主动安全AEB生效范围提升至4-150km/h,静止车辆场景刹停速度提升至120km/h;侧向主动安全可主动识别成排水马、锥桶、路沿、行人和车辆,生效范围提升至40-130km/h;后向主动安全可主动识别行人、车辆和两轮车,生效范围提升至1-60km/h。

根据华为数据,截至2024年5月,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持续进化,城区NCA领航已覆盖全国超过40,000+城乡镇,智驾总里程达2.2亿公里,云端学习训练算力提升至3.5E FLOPS。

第三是全新升级CDC可变阻尼减振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界新M7 Ultra全新升级CDC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底盘悬架提供三种模式可调,针对不同使用场景,减振器可在10毫秒内实现信息传递,调节频率达到100次/秒。同时,CDC可独立控制对应车轮减振阻尼,主动抑制车身姿态起伏,可提升驾乘舒适性和行驶稳定性。

余承东表示,问界新M7 Ultra麋鹿测试成绩提升至75.5km/h;四驱版零百加速4.8s;在满油满电CLTC工况下,问界新M7综合续航1300km

第四是智能座舱空间再升级

问界新M7 Ultra升级全新星环散射体融入施罗德声学散射技术,声音扩散角提升2.5倍,均衡性提升40%。结合HUAWEI Maglink魔力磁吸可拆可合,适配多种尺寸平板,实现前后屏互动。

同时,问界新M7 Ultra大五座版本拥有3338mm车内有效空间,全新升级的舒云座椅、Nappa真皮提升乘坐体验。

此外,空间灵活性方面,问界新M7 Ultra升级主驾驶音乐头枕,采用可插拔设计。前排座椅靠背可向后放倒69°,与后排坐垫对接后纵深最长达到3m。同时,享六座的二排零重力座椅新增防夹功能,可调角度更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量并没有加价。新车共推出4款车型,售价区间为28.98-32.98万元。并且,6月30日23:59:59前定购的首批用户可享受至高价值35000元的购车权益,包括赠送3000元现金权益、赠送价值12000元选配金、赠送价值20000元ADS高阶功能包补贴权益。

从目前来看,效果还可以。根据鸿蒙智行官方消息,问界新M7 Ultra上市首日大定破1.2万台。

根据赛力斯汽车总裁何利扬介绍,问界新M7 Ultra将大幅缩减用户下订后的等待周期,目标6月第一周交付4000台,全月交付2万台

正是在此之下,余承东提出,6月问界计划交付40000辆新车。其中,包括1.6-1.9万台M9。

有意思的是,余承东还表示,问界新M7 Ultra6月2日起批量交付,首批车主由他来交付

当然,鸿蒙智行想要进一步往上冲,仅靠问界还不行。

享界S9开启预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享界S9开启预定

余承东也透露了鸿蒙智行其他品牌的进展:智界S7在4月交付量获30万元以上纯电轿车市场的第三名;华为与江淮汽车合作的智选车品牌的首款车型预计将在2025年春季上市;享界S9将首发A DS 3 .0,预售价为45万~55万元,预计8月上旬上市

伴随着新职务的新挑战,余承东又一次迎来证明自己的机会。

他能否续写神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