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潇湘

原创出品 | 潇湘经略

1

巴菲特出人意料抢筹保险股,在全球引发了巨大的连锁反应。

5月14日,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提交了13F美股持仓文件,其中一项投资让很多人始料未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2023年3季度开始,伯克希尔便开始买入安达保险,持续地买,截止今年一季度末,一共持有2592万股,持仓市值超67亿美元,安达保险已跻身伯克希尔美股前十大重仓股。

很多人可能对安达保险不太熟悉,其实它是全球最大的上市财产保险公司之一。

巴菲特入手安达保险,态度可以说是非常坚决,持续三个季度买入,可能后面还要继续加仓。

向来出手谨慎的“股神”巴菲特,这次为何对安达保险重拳出击?

回到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其实他押注安达,在底层逻辑,同样离不开“好行业、好企业、好价格”这三个维度。

好行业。 保险本来就是伯克希尔的主营业务之一,在此前的投资版图中,伯克希尔在汽车保险商Geico和其他一些保险公司中都持有股份。 巴菲特在致股东信中说了: “财产和意外伤害保险为伯克希尔的健康和增长提供了核心保障。 我们已经从事这项业务57年,尽管业务量增长了近5000倍——从1700万美元增加到830亿美元——但我们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

好企业。安达是典型的优质险企。一季度,安达保险2024财年第一财季实现净利润21.43亿美元,同比增加13.27%;营业收入为130.78亿美元,同比增加17.32%。安达的综合赔付率,在美国险企里面是很低的,企业的经营效率出类拔萃。

好价格。安达保险的市盈率是12倍,而标普500指数的市盈率高于20倍,金融类股的盈率高于15.3倍。

好行业、好企业、好价格,三者兼具,所以巴菲特在长期跟踪后,毅然决然挥起了他的球棒,精准出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达保险股价屡创新高

无独有偶,在5月30日的中国平安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上,中国平安副总经理付欣在回答股东提问时讲到:“长期来看,中国平安兼具行业、公司、价格三方面的价值投资标准。”

行业层面,中国平安战略聚焦“综合金融+医疗养老”,行业增长潜力巨大;公司层面,中国平安成立36年来,始终保持了稳健的财务增长表现,综合金融和医疗养老两大主业板块协同性很强,2.3亿的庞大客户数量“基石”筑就了强大的竞争力;价格层面,当前中国平安的PB、PE处于历史低位,不能反映公司的基本面,且公司连续12年保持了分红的持续增长,投资价值持续凸显。

可见,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仍然是评估投资标的的核心维度,对美国的安达、中国的平安,都适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巴菲特垂青保险行业,也让全球开始审视保险股的投资价值。得知巴菲特大量买入安达保险后,马里兰大学罗伯特·H·史密斯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戴维·卡斯评论说:“数百万人会追随巴菲特的做法,巴菲特对这个问题比其他人更敏感。”

虽然远隔重洋,但有意思的是,近两个月,国内的保险板块也表现不俗,强于大盘。龙头中国平安四月上涨1.35%,五月上涨4.13%(沪深300指数五月下跌0.68%)。

6月的首个交易日,超4400只个股下跌,保险板块却逆势收红,中国平安也上涨0.14%。最近两周大盘回调,平安控制了回撤幅度,韧性十足,等待空方力量释放得差不多了,保险板块又可以启动新一轮主升浪。

险企近期表现不俗,这是消息面、政策面和基本面共振的结果。

消息面上,自然是巴菲特的加入,让投资者吃了定心丸。老谋深算的巴菲特都看好保险行业,行业的前景肯定无须担心。虽然中国经济告别狂飙突进,但国内的保险密度深度,跟发达国家相比仍差很远,这是一条湿雪长坡。

政策面上,国家加大地产救市力度,甚至有地方政府开始收储存量房,利好政策如枪炮声轰隆隆响,地产板块应声而起,保险股也跟着受益。毕竟,地产目前仍是险资最重要的一类底层资产,地产修复,险企的资产负债表也会受益。

基本面上,优质险企仍然经营稳健,保持增长。一季度,中国平安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303.77亿元,同比增长2.4%,4月份,中国平安单月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59.55亿元,同比增长5.45%,整体呈现加速增长态势。

消息面、政策面、基本面,短时间内这“三碗面”不期而遇,激荡共振,迅速把中国平安以及整个保险板块的指数推向了一个新平台。

3

安达保险被巴菲特所看重的很多特质,其实在平安身上都有影子,比如保费的持续增长、领先同业的经营效率、正直靠谱的管理层、滚雪球般的股息分红(香港上市的寿险股股息率为6%至8%)。巴菲特入局安达保险,显然是做好了长期持有的准备,而在中国市场,中国平安也获得了为众多价值投资者的青睐,在投资的深层次逻辑上,两者其实是相通的。

而对中国险企来说,相比国外同行,他们还有另一重想象空间,即“养老金融”。如今,国内险企已经形成共识:保险+医疗养老,才是保险业务的进化方向,才是最具想象力的业务延伸空间。

这跟中国社会急剧老龄化有关。

不久前,在财新举办的中国养老产业论坛上,十三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人口专家李伟便指出,中国的养老问题有三点特殊性。一是规模宏大,二是未富先老,三是来势汹汹。

规模宏大: 截至2023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97亿人,65岁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比15.4%,其中还有约5000万的失能、半失能老人。

来势汹汹: 2000-2023年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增长到2.97亿人。该年龄段的人口总量,超过了印度、美国之外任何一个国家人口的总和。

未富先老: 中国和日本同在老龄化率13.5%时,日本人均GDP为3.6万美元,中国人均GDP仅1万美元,“未富先老”的趋势加重了我国养老负担。

养老挑战空前严峻,但对企业来说,机遇也巨大。而不论是日本美国德国的养老产业巨头,还是国内行业之间的资源融合度,险企在其中注定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2023年11月底,日本生命人寿以14亿美元收购第一大护理公司日医学馆。而在2015年底,日本的财产险公司Sompo Japan收购了全日本第三大护理机构运营公司Message Co,旗下有185个护理机构,年收入超过6亿美元。Sompo Japan将这家公司变成完全控股的子公司,股权比例从3.5%增长到51%,并最终推动Sompo成为日本第二大护理运营公司。

为了寻找第二增长极,日本保险公司与美国健康险公司类似,大手笔收购护理公司,入局养老赛道。而平安董事长马明哲曾提出:“金融是平安的现在时,医疗是平安的未来时。”国内险企里,平安入局医疗养老时间早,力度大,它在改变自身业务结构的同时,也悄然重塑着中国养老服务产业。

在养老金融的时代大风口上,中国平安如何玩转“保险+医疗养老”,成了备受业界瞩目的一个样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从保险到综合金融,再到“综合金融+医疗养老”,过去36年,平安的每一步战略大转型,都切中了时代的脉搏,与顶层设计保持同频共振。如今面对日益严峻的养老挑战,国家未雨绸缪,从各方面对养老服务展开供给侧改革,其中,为养老行业提供资金、人才和标准,更是重中之重。

2023年年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养老金融,赫然在列,在资金端增强对养老产业的支持,已上升为国策。

紧接着,2024年1月,中央民政部、发改委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这是从人才供给方面进行政策推动。

2023年10月,民政部发布《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基本规范》,这是我国首个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国家标准。

目前中国养老服务还存在诸多短板和痛点,而缺资金、缺人才和缺标准,则是痛点中的痛点,这已经成为政策的发力点,而解决这些痛点,也成为平安入局养老赛道的出发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才:将专业进行到底

当前,在“保康养”产业融合的大背景下,客户不再满足于单一的产品功能,更希望得到一套全生命周期、全方位、全家庭的个性化保险保障。所以,保险公司不仅需要提高保险代理人的业务水平,更重要的是孵化一个涵盖老人生活护理、生活管理和医疗服务等全方位的专业团队。

中国平安持续打造高素质、高品质和高粘性的“三高”队伍,以优增优促进内部良性循环。今年一季度,平安代理人渠道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56.4%,新增人力中“优+”占比同比提升11.0个百分点。

代理人渠道人均业务的高速增长,反映出平安顺利适应客户对“保康养”提出的新要求,证明了平安保险与服务的高价值。

前述三座老龄化大山重压下,要打造一个和谐有序的老龄化社会,就必须先培育一支优质的养老服务队伍。

中国平安深知其利,在多年实践中打造了一支5万人的专业医生团队,与超3.6万家医院以及国内所有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达成合作,构筑起一个平安专属的医疗资源库。

在海外,平安的合作范围也已经覆盖全球35个国家,超1300家海外医疗机构,其中全球前10覆盖8家,全球前100覆盖54家,让中国医疗养老与国际接轨。

平安2022年正式推出服务品牌“平安管家”,截至目前,中国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54个城市,累计超过10万人获得服务资格。

从医生、医院到居家养老的管家,平安的目标就是打造一个不断壮大的医疗养老生态圈,为老人提供“到线、到店、到家”的网络服务,让中国老人的老年生活“省心、省时、又省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内循环的生态圈直接推动了平安保费收入的增长。2024年一季度,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达成128.90亿元,同比增长20.7%。同期,平安实现健康险保费收入近400亿元;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覆盖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约70%,同比增加6%。

显然,在“保康养”产业密切交叉竞合时,中国平安再次用实力诠释了“你的平安,平安守护”的服务理念,不仅搭建起平安医疗养老的护城河,还交出了一份穿透周期的“平安样本”。

标准:服务规范龙头示范

如果说“人”的层次解决了“谁来提供养老服务”的源头性问题,那么“地”的考量就在于解决“在哪养老”的基础性问题。

中国养老呈现出“9073”格局: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依托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但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要实现这样的养老服务结构并不容易。

这是因为90%老人倾向的居家养老空间,并不适合养老。例如,我国智能马桶的渗透率仅为5%,而大部分智能马桶都安装在了酒店和机场,部分进了高端康养机构和医院,家庭的渗透率还远未达到理想目标。

但今天,浴室却是家庭空间中老人最容易发生危险的场所。试想,如今有多少老人还在使用蹲便器如厕,又有多少老人在上厕所时不慎跌倒而受伤甚至离世?

如果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中,老年人缺少情感陪伴的现状难以改变,那么至少不应该让3亿人生活在高危险系数的居住地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安为老人的居家空间进行智能适老化改造

中国平安给出的方案,就是家庭空间的适老化改造。

今年3月份,平安联合合作伙伴共同组建了“平安管家安全享老服务联盟”,发布"573居家安全改造服务",实现五分钟快速评估居家安全隐患,并对厨房、浴室等七大空间进行适老化改造,结合三位一体的养老管家全天候监测风险、全流程跟进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至2024年3月末,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54个城市,累计近10万人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未来的医疗养老中,居家养老是不可忽视的一块厚土。而平安今天所有的深耕,未来都将自成一格,在点滴中为中国老人营造安全且有温度的暮年岁月。

资金:打造养老金融产品超市

一家险企最大的底气,就是强大的偿付能力。这是银发经济中的掘金铲,也是解决养老资金保障问题的关键。

平安一季度显示,平安寿险、平安产险、平安养老险和平安健康险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达到206%/199.1%/296%/318.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色的偿还能力叠加优质的医疗养老产品,平安不仅穿越周期,更为中国养老服务业加注了一剂最重要的强心剂。中国平安积极参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提供多样化养老金融产品。目前平安的保险金信托规模超千亿元,提供多元化保险产品与健康管理服务。截至2023年末,平安寿险有效重大疾病保单达6000万件、总保额超8万亿元,慢病管理服务覆盖中老年人群150万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及长期护理保障,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54个城市。平安产险在5个省份13个地市为失能人群提供长期护理保障,定期走访、服务重度失能人员及困难群众。

截至2024年3月末,在平安近2.34亿的个人客户中有超63%的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其客均合同数约3.37个、客均AUM达5.76万元,分别为不使用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的个人客户的1.6倍、3.6倍。

同时,集团医疗养老相关付费企业客户超4.5万家,超1000万平安寿险的客户使用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其中新契约客户使用健康服务占比超60%。

养老既有社会公共事业属性,也有产业经济属性。未来3亿老年人尚待开发的各类社会生活需求,无疑蕴含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而养老服务业的稳健发展,也离不开险企的人才支持、因地制宜改造养老空间和雄厚的耐心资本保障。 但平安深知,无论这些潜藏的效益如何可观,唯有凭借自身充足的实力赢得人心,轻舟才能越过万山叠嶂,抵达下一个未来。

5

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在股东大会上讲到:“寿险改革的成绩很好,寿险新业务价值持续增长,寿险新业务价值率也在增长,但改革没有完成时。未来平安将持续优化‘4渠道+3产品‘服务体系,即代理人渠道、银保渠道、社区网格渠道、下沉渠道,以及健康管理、居家养老、高端康养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在股东大会上也坦言:“我们管理层是股东的‘打工仔’,一定会倾听所有股东的意见,并认真研究,为股东创造价值是我们的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伟大的企业家都有一样特质,就是对疯狂创造价值抱有执念,对这群人而言,他们永远在创业路上。平安董事长马明哲曾讲过:“平安永远不要去想守业,想守业的话,那就不是平安。如果有一天,你们发现我这个董事长开始谈守业了,就可以让我下课。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不停地创业、永远不断地在克服困难中前进,永远勇敢地迎难而上。”

管理学大师熊彼特认为,企业家最核心的特质,就是他们“存在着征服的意志,战斗的冲动”。

从综合金融再到医疗养老,平安的战略规划随时代而变,以专业创造价值的初心,从未改变,刻在DNA里的企业家精神,正是平安基业长青的文化秘诀。

每个人都注定会有老去的一天。而在当下,强势入局养老赛道的中国平安,战略方向清晰,方法论上将“省心省时又省钱”的“三省服务”贯彻到每个细节、每个员工,道正不怕路远,永远充满危机感、一直把自己当“创业公司”的平安,正为自己赢得又一个生机勃发的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