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产业互联网周报是由钛媒体TMTpost发布的特色产品,将整合本周最重要的企业级服务、云计算、大数据领域的前沿趋势、重磅政策及行研报告。】

国内资讯

六大行拟向国家大基金三期出资1140亿元

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消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股份有限公司于5月24日成立。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银行六家国有大行5月27日晚均公告参与出资。其中,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均出资215亿元,交通银行出资200亿元,邮储银行出资80亿元。

中国科学家研发出低功耗类脑芯片

据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消息,该所一研究团队与其他单位合作设计了新型类脑神经形态系统级芯片Speck,展示了神经形态计算在融合高抽象层次大脑机制时的天然优势,相关研究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科大讯飞:讯飞星火V4.0正在训练中,预计6月底发布

科大讯飞在互动平台表示,对标GPT-4当前能力的讯飞星火V4.0正在训练中,预计在2024年6月底发布,对标GPT-4o的产品正在研发中。衔远科技AI营销大模型正式公测

衔远科技AI营销大模型正式公测

衔远科技营销大模型产品“MODI摹小仙AI营销大脑”正式开启公测。通过大模型技术面向营销场景的分析、决策、执行系统,能够为品牌企业提供高质量的营销建议、创意、物料、复盘等能力。目前该产品已在多家企业中应用,包括伊利集团、VISA、一轻集团、柒牌等。

中国算力网粤港澳大湾区算力服务平台上线

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算力产业大会暨第二届中国算力网大会31日在广东韶关举行。会上,中国算力网粤港澳大湾区算力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据悉,该平台目前已成功接入鹏城云脑、广州超算、华南数谷智算中心等多家算力资源节点,为大湾区乃至全国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算力应用服务。

快手上线自研文生图大模型“可图”,参数规模达十亿级

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快手自研文生图大模型“可图”已于近日正式对外开放。“可图”大模型目前支持文生图和图生图两类功能,可用于AI创作图像以及AI形象定制。用户可通过“可图”微信小程序和网页版使用,这也是快手首次将其自研的系列大模型对外开放。“可图”大模型的参数规模达十亿级,这些数据来自于开源社区、快手内部构建和自研AI技术合成,覆盖了常见的千万级中文实体概念,还引入强化学习和奖励模型技术(RLHF),解决了文生图大模型在长文本和复杂语义文本输入下的效果问题。

腾讯元宝正式上线

腾讯基于混元大模型、面向C端的AI助手App腾讯元宝正式上线。腾讯表示,元宝支持用户创建个人智能体,近期元宝App将推出腾讯新闻哥、《庆余年》主题等特色智能体。腾讯云副总裁、腾讯混元大模型负责人刘煜宏透露,混元大模型接入超过600个内部应用,每天调用量超2亿。

储瑞松:亚马逊云科技年化收入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未来长期投入中国

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上,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总裁储瑞松表示,亚马逊云科技全球年化收入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并且还在以超过17%的年增长率快速成长。这其中也包括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业务稳定增长所带来的贡献。“未来,我们将坚持在中国长期投入,并重点关注方向包括生成式AI、行业化战略等,加速数字化转型和创新。”

即将上任的亚马逊云科技全球CEO Matt Garman表示,中国是亚马逊云科技全球最具战略重要性的地区之一。过去十多年间,亚马逊云科技持续投资并扩大在中国的基础设施,支持了各行各业、各种规模的中国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我对亚马逊云科技在中国的持续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Matt表示。

消息称京东产发暂缓在港上市计划

有报道援引接近京东的消息人士称,京东产发已暂缓来港上市计划,将会待时机适合再筹备上市。至于京东工业的上市程序仍在推进中,若时机适合,将会先行在港上市。

世纪互联:2024年Q1营收19亿元,同比增长5.1%

世纪互联(VNET.US)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第一季度净营收为19亿元人民币,相比于2023年同期的18亿元增长5.1%;调整后EBITDA为5.398亿元人民币,相比于2023年同期的5.562亿元下降2.9%;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为28.4%,2023年同期为30.8%。

百度何俊杰:智能体将成为商业经营标配

百度移动生态万象大会上,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百度移动生态事业群组总经理何俊杰表示,智能体将成为商业经营标配和基建。不仅是面向用户,大模型正在为众多行业带来业态模式和商业逻辑的变革,尤其是供需对接、降本增效和内容创新。

宁畅发布千卡级别算力集群“全栈全液”AI基础设施方案

宁畅正式发布“全栈全液”AI基础设施方案,可支持大模型落地所需的计算、存储、网络、建设、管理、应用及液冷等。该算力栈是一个包括128台GPU服务器的千卡级别算力集群,标准化智算中心建设方案囊括了羽量级128、轻量级256、中量级512、重量级1024四个等级。据钛媒体App了解,该方案提供“先享后付”的算力购买模式,目前已开放免费试用。

亚马逊云科技宣布接入零一万物、百川智能两款国产基础大模型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宣布,零一万物、百川智能两款国产基础大模型在Amazon SageMaker Jumpstart中国区正式上线。

蚂蚁首次公布AI应用矩阵

蚂蚁在开放日上对外展示了多个AI创新应用产品。基于大规模业务场景的需求,蚂蚁集团已经布局了包括知识图谱、运筹优化、图学习、可信AI、大模型等在内的AI技术,其中蚂蚁百灵大模型已于去年底完成备案。蚂蚁集团CTO何征宇透露,基于蚂蚁百灵大模型的三个应用是蚂蚁当下重点破局方向:生活管家、就医助理及金融助手。此外,多模态大模型技术也在蚂蚁内部也有一些创新应用,如AI智绘、AIGC数字人等。

蚂蚁集团CTO:大模型还处于钻木取火阶段,能用但太贵了

在第九届蚂蚁技术日上,蚂蚁集团CTO何征宇表示,大模型仍处于钻木取火阶段,规模落地需要攻坚三大挑战:可靠性、经济性、易用性。其中,可靠性是在技术层面用AI监督AI,以解决控制和“对齐”模型。经济性是把大模型做“小”,这决定了大模型应用能否成为主流。易用性则是将智能“傻瓜化”,进一步降低C端门槛,这决定了生成式AI是否能规模化落地应用,扎根C端。

商汤大模型5.0粤语版本发布,定价30港元1M tokens

商汤正式对外发布日日新大模型5.0粤语版,定价为30港元1M tokens(输入和输出同价),最大支持128K窗口。同时,“商量粤语版”将推出网页版及App版两个端口给公众使用。

智谱AI刘江:AGI 5~10年会达到普通人水平,智谱AI已启动“超级对齐”

智谱AI首席生态官刘江在2024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上表示,他认为5~10年内,AGI会达到普通人水平,“大模型可能是我们这一代人遇到的最大的技术突破。”刘江同时透露,智谱AI已经启动“超级对齐”。超级对齐(superalignment)是指确保在所有领域都超越人类智能的超级人工智能(AI)系统,按照人类的价值观和目标行事。

中国石油、中国移动、华为、科大讯飞共建昆仑大模型

钛媒体App 5月28日消息,今日,昆仑大模型建设研讨会暨合作共建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石油、中国移动、华为、科大讯飞四家企业共同签署昆仑大模型合作共建协议。此次签约标志着昆仑大模型建设正式启动。

浪潮信息发布“源2.0-M32”开源大模型

日前浪潮信息发布了“源2.0-M32” 开源大模型。该模型在源2.0系列大模型基础上,采用了“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门控网络”技术,构建包含32个专家的混合专家模型(MoE),并大幅提升模型算力效率。M32凭借特别优化设计的模型架构,在仅激活37亿参数的情况下,取得了和700亿参数LLaMA3相当的性能水平,所消耗算力仅为LLaMA3的1/19。

海外消息

OpenAI董事会成立安全委员会,开始训练下一代AI模型

OpenAI在官网宣布,董事会成立安全与安保委员会,由董事布雷特·泰勒(Bret Taylor,主席)、亚当·德安杰洛(AdamD'Angelo)、妮可·塞利格曼(Nicole Seligman)和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首席执行官)领导。该委员会将负责就OpenAI项目和运营的关键安全与保障决策向董事会全体成员提出建议,首要任务是在未来90天内评估并进一步发展OpenAI的流程和保障措施。OpenAI还透露,近期已开始训练其下一代前沿模型,并预计将使他们在通往AGI之路上达到更高的能力水平。

OpenAI:所有ChatGPT免费用户都可以使用翻阅、视觉、数据分析、文件上传、多种GPTs

OpenAI称,所有ChatGPT免费用户现在都可以使用翻阅、视觉、数据分析、文件上传、多种GPTs。

英伟达推出AI模型推理微服务NVIDIA NIM

英伟达在Computex2024展会上宣布推出 一项AI模型推理服务NVIDIA NIM。全球2800万英伟达开发者可以通过NIM将AI模型部署在云、数据中心或工作站上,轻松地构建copilots、ChatGPT聊天机器人等生成式AI应用,所需时间从数周缩短至几分钟。

英伟达:联合电脑生产行业为下一次工业革命而打造AI工厂和数据中心

英伟达与全球多家计算机制造商共同发布一系列采用 NVIDIA Blackwell 架构的系统,这些系统搭载 Grace CPU 以及 NVIDIA 网络和基础设施,助力于企业建立 AI 工厂和数据中心,推动新一轮生成式 AI 突破。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其 COMPUTEX 主题演讲中宣布,永擎电子、华硕、技嘉、鸿佰科技、英业达、和硕、QCT、Supermicro、纬创资通和纬颖将使用 NVIDIA GPU 和网络打造云、专用系统、嵌入式和边缘 AI 系统。

微软据悉接近与云计算行业组织达成数百万欧元交易,以结束欧盟反垄断投诉

知情官员透露,微软正接近与亚马逊支持的云计算游说团体欧洲云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协会(CISPE)达成一项价值数百万欧元的交易,以促使其撤销一项反垄断投诉。若达成交易,该云服务提供商集团就会撤回要求欧盟委员会调查微软云许可协议的请求,从而结束一场潜在的反垄断对峙。CISPE的成员尚未接受该协议。

韩国统计厅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芯片库存同比下降33.7%

韩国统计厅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芯片库存同比下降33.7%,为2014年底以来的最大降幅。另据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日前公布的数据,4月份芯片出口同比增长53.9%,其中存储芯片出口额同比大幅增长98.7%。分析人士指出,全球客户正在加快购买AI芯片,需求正以快于供应的速度增长,复苏势头超预期,这对全球芯片行业无疑是一则利好消息。

与此同时,当前主流存储芯片厂商已经开启了涨价模式。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已多次收到上游存储芯片厂提高合约价的通知。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预估,第二季DRAM合约价季涨幅将上修至13%—18%;NAND Flash合约价季涨幅同步上修至约15%—20%。

谷歌据悉在其云部门进行大规模裁员

谷歌云计算部门本周进行了大规模裁员。据一份内部文件和知情人士透露,在多个云计算团队工作的员工被告知他们的工作将被取消。目前还无法得知受影响员工的总数,但此次裁员似乎对谷歌云“走向市场”团队打击最大。

TikTok回应“正开发核心算法的‘美国版本’”:相关报道具有误导性,与事实不符

有市场消息称,当地时间5月30日,TikTok正开发其核心算法的“美国版本”。一旦代码分开,则有望为字节跳动美国资产的剥离奠定基础,尽管该公司目前并无此计划。对此,TikTok在社交媒体平台X发文回应称,相关报道具有误导性且与事实不符。TikTok表示,TikTok剥离法案要求的允许TikTok继续在美运营的“合格剥离”在商业、技术和法律上都是不可能的,并且“肯定不可能在该法案要求的270天时限内完成”。

UiPath暴跌超34%创约一年半新低,下调2025财年收入指引

企业自动化软件公司UiPath暴跌超34%,最低触及11.81美元,创2023年1月以来新低。UiPath第一季度营收为3.351亿美元,分析师预期3.332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为0.13美元,分析师预期0.12美元。该公司下调2025财年收入指引,目前预计将在14.05亿至14.1亿美元之间,之前预期为15.55亿至15.6亿美元。此外,UiPath表示,联合创始人兼前首席执行官Daniel Dines将被再次任命为首席执行官,自6月1日起生效。

Arm发布基于3nm芯片工艺的新CPU、GPU IP

芯片设计公司Arm发布了针对旗舰智能手机的新一代CPU和GPU IP(设计方案):Cortex-X925 CPU、Immortalis G925 GPU。新产品均使用了其最新的Armv9架构,基于台积电3nm制程工艺方案,针对终端设备在AI应用上的性能进行设计优化。据官方介绍,新的CPU与GPU IP是目前旗下同类产品中性能最强的一代,新CPU性能提升36%;新GPU则将图形计算性能提升37%。两款产品最终通过Arm最新推出的终端计算子系统解决方案交付给客户。

拟斥资数十亿欧元建云基础设施,亚马逊据悉正与意大利政府展开谈判

据知情人士透露,美国科技公司亚马逊正在与意大利政府谈判,拟在该国投资数十亿欧元,以满足欧洲对云技术和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双方谈判的焦点是投资规模和投资地点,亚马逊旗下云计算部门AWS正在考虑扩建其在米兰的现有站点或建立一个新的站点。据悉,AWS在意大利的投资将达到数十亿美元,但可能不会达到其在西班牙的投资规模。

融资并购

AI创业公司程序园科技完成字节独家投资的3000万天使轮融资

广东程序园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30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字节资本独家投资。此次资金将重点用于核心AI产品迭代升级、市场拓展等。据了解,程序园科技是集软件开发、大数据技术研发、自然语音处理、AI算法推荐及商业化应用的科技型人工智能企业。

合成数据企业光轮智能获数千万Pre-A轮融资,经纬创投领投

合成数据公司光轮智能获得了数千万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经纬创投领投,老股东奇绩创坛和辰韬资本持续跟投。据悉,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加速合成数据产品研发升级,扩大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公司业务出海和商业扩张。

有鹿机器人获超1亿元融资,前阿里达摩院员工创建

有鹿机器人已完成由创新工场、元璟资本、百度风投等超1亿元投资,此外,签订一笔超千万元的具身智能通用大脑Master2000的订单,订单来自中国头部清洁设备制造商,采购大脑用于对现有全系产品进行智能化升级。这是严格意义上具身智能这个热门赛道新创业公司的第一笔高额订单。

苏宁易购与中信金资达成4.8亿元资本合作

苏宁易购发布公告,宣布旗下苏宁易购零售云完成新一轮战略引资,引资金额为4.8亿元,投资方为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分公司。苏宁易购表示,本次融资业务将支持公司下沉市场布局,推动零售云赋能业务的快速发展,促进零售云从B端销售体系向C端零售运营体系转型。

马斯克旗下X.AI公司在总发行规模为70亿美元的股权融资中筹集了50.2亿美元

美国证交会文件显示,马斯克旗下X.AI公司表示,在总发行规模为70亿美元的股权融资中筹集了50.2亿美元。

“颜创AI”完成数千万pre-A轮融资

近日,成都颜创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产品“颜创AI”完成数千万pre-A轮融资,本轮投资机由AlphaX Partners Fund I, L.P.领投,SEVEN FUND(TRIPLE SEVEN FUND, INC. THE)跟投,此次融资将主要用于研发和市场推广。据介绍,颜创AI是基于人脸识别和大数据模型算法,研发AI人工智能形象分析检测工具。

政策&趋势

工信部部长金壮龙:推动5G、智能网联汽车、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文章提出,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载体。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培育新动能、形成新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让老树发新芽、添活力,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用好国内大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系统推进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和产业生态建设,推动5G、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强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打造标志性产品,开辟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元宇宙、下一代互联网、6G、量子信息、深海空天开发等新赛道,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

中央网信办等三部门:加快推进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标准研制

近日,中央网信办、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信息化标准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7年)》,其中提到,布局新兴技术领域标准。完善人工智能标准,强化通用性、基础性、伦理、安全、隐私等标准研制。加快推进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标准研制。推动区块链标准建设,加快底层平台、智能合约、共识机制、跨链互操作等共性关键标准制定,推进重点领域的应用和服务标准研制。完善云计算标准,加快云原生、云操作系统、分布式云、边缘云、云迁移、云化应用、智能云服务等标准研制。加快量子信息标准布局,推动术语、功能模型、参考架构等基础通用标准研制,开展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等关键技术标准研究。推进脑机接口标准研究,加强输入—输出接口、脑信息编解码算法、脑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等关键技术和应用标准研制。加快建设下一代互联网、Web3.0、元宇宙等新兴领域标准化项目研究组,推进基础类标准研制,探索融合应用标准。

2026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或破200亿元

人形机器人是未来感十足的一个代表产业,有机构报告显示,预计到2026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大爆发的当下,未来人形机器人更是极有可能实现超预期增长。

机构:2024年全球AI芯片收入总额将达712.52亿美元,同比增长33%

市场调查机构Gartner认为,2024年全球AI芯片收入总额将达712.52亿美元,同比增长33%。2025年全球AI芯片收入总额有望达到919.55亿美元,在今年的基础上再增长约29%。细分来看,今年来自计算电子产品领域的AI芯片收入将达到334亿美元,占到整体的47%。来自车用领域的AI芯片收入预计将达到71亿美元,而消费电子领域的相关收入则将为18亿美元。

上海: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累计达4000亿元,设备更新约占50%

钛媒体App 5月31日消息,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多部门印发《上海市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创新产品扩大应用的专项行动》。到2027年,本市工业领域设备投资累计达到4000亿元,设备更新约占50%。

上海:加大关键行业关键芯片的规模化应用,打造创新高端芯片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七部门印发《上海市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创新产品扩大应用的专项行动》。其中提到,创新芯片进设备。加大关键行业关键芯片的规模化应用,打造创新高端芯片。支持车规芯片、服务器芯片、手机及个人PC主控芯片、工控MCU、FPGA、单北斗芯片和高端模拟芯片等相关芯片的首次应用,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创新芯片应用比例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