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NS19出来之后,我开始精心在直播中挑选100张试音唱片。NS19具有35-40000Hz的频宽,作为密闭箱,这个频宽让它几乎不受音乐形式的限制;由于频响在70-20000Hz范围满足+/-1.5dB的精度,这让它具有精准的录音还原能力;三分频前后双高音的设计也让它具有极佳的解析力;它同时具有50Hz<1.5%的极低的失真表现(在100Hz及以上仅为0.4%),以及良好的相位失真表现(300-6000Hz<20deg,该指标对声场影响巨大,和失真一样成为音箱厂家的噩梦指标)。NS19的极高的解析力、准确的还原能力这些,都让它成为自己鉴别唱片录音优秀与否的利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挑选过程中,自己也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现,网上公认的天碟唱片排行榜单的确实有其道理的,不管是TAS榜还是刘汉盛老师的天碟榜。名碟就是名碟,它们代表了唱片录音的天花板。但是,随着录音技术的进步,也有相当多的新唱片在录音上有了挑战老录音的实力。更重要的是,自己一向喜欢自己排自己喜欢的系列。虽然说在权威上比那些顶尖的唱片榜单肯定是不如的,但好歹是自己的,也算是自己的成就了。希望大家喜欢!

正是因为是自己个人的喜欢,水平有限得很,所以,争议肯定是难免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才怪)。如果你有更好的推荐,欢迎补充!自己也会尽量找来听听,大家乐才是真的乐!喷的话,轻点轻点,不要攻击人身。

自己把它们大致分了下类,大约为顶尖天碟唱片二十张、人声轻音乐民乐电影音乐二十张、古典入门精选二十张、协奏曲(钢协、小协)二十张,独奏及其它二十张。要下载的就算了,一是自己没有抓轨的能力,二是请大家支持正版,现在正版已经很便宜了(尤其是在各大音乐平台上),谢谢!

顶尖天碟唱片二十张

一、炎黄第一鼓

TAS天碟榜单第一名的唱片就是这张,排在HP老爷子的最发烧的天碟榜单之首。以前自己一直没有明白TAS榜单老爷子是咋搞的,很多唱片在自己听来就不怎么样嘛。这张更是自己一向鄙视的音效碟,关键是,我还没有听出来它有什么好。展会或其它地方听过几次,感觉也就那样了。直到我没事买了一张刻录,然后在NS19上发现某些细节交待不清。忍不住买了这张HDCD(HP老爷子就推崇这张的HDCD版本),然后发现,那些细节也太丰富了。丰富得让我有听现场的感觉,这张唱片所用的乐器都是我非常非常熟悉的民族乐器,小时候自己经常能听到。鼓皮振动起来的那种略带金属感的泛音,以及余韵消散过程的真实性,真的是历历在目。第二首中国打击乐的细节也同样如此,那种感觉真和在乐队旁边听没两样了。

李小沛老师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录音师,他这张专辑也确实有排到TAS榜首的实力。但实话说,以前自己听到的器材就没有一套能真正播好它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金响宴

张唱片是自己在试音NS17时,在宝华的听音室用它和805D比较时播放的。那里面的细节、声场等让自己深为震撼,当然,当时是播放里面无词歌那首。这张SACD唱片购买后,它也理所当然的成为自己首选试音唱片(之一)。无词歌的鼓声一响起,现场听到的每个人都会惊叹NS17的低频表现力。它的声场和细节也同样让人赞叹。

其实,除了这首外,这个专辑中的任何一首录音都非常非常棒!尤其是其中彝族舞曲那首,演奏家手指套擦弦的细节,右手在琴板上移动的细节各种丰富,感觉似乎琴手就在你面前一般。自己读大学期间曾经多次拜访过吉林孤儿学校(自己曾经在后面资助过两个孤儿妹妹读大学),他们学校里有一个民乐乐团,每次排演自己都能坐在乐队边上听大半天,对这类细节实在是太熟悉了。

如果说有什么问题,这张专辑好几首的录音用的是胆咪,信噪比不高,底噪完全可以听到。但相对于它优秀的录音来说,这个缺点简直忽略不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三盲鼠

其实这个封面是D版的,因为我也只有刻录的D版,哈哈。JVC的那个xrcd版的这张唱片网上售价超过1000元而且一年都蹲不到一张,但效果更好!展会上我听过一遍,那效果,让人目瞪狗呆。除了细节极其丰富外,最关键是声场。得益于NS19背向高音的设计,它拥有极佳的声场还原能力,我能准确的感觉到每一件乐器的位置,完全不受限于音箱的位置。中间一个铃铛的位置让我感觉尤其深刻,它居然竟然跑到了音箱前面右侧偏下的位置,和当时展会的灯重到了一起,让我以为是那盏灯发出来的。中间JAZZ钢琴的演奏,甚至让我感觉到演奏者手指弹奏的键的位置了。

不过,我手里的刻录碟是找的朋友刻的,虽然原盘确实很好,但实话说刻录的声场比原盘差了一大截,就是这样,它同样可以轻松位列这二十张唱片的前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Tutti

这张唱片当然不用多说,无数多的榜单都把它排到试音天碟的前几位了。不过说实话,就古典而言,比它演奏录音都好的大把。但这张太有名了,而且它的录音绝对可以算是顶级。所以俺也就俗气了一把,把它列到了前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三角帽

实话说,这张就比上面那张录音好。它的缺点是更难放一些,所以没那么受推荐。这也是试音唱片普遍存在的一种情况,不是最好的录音最受推崇的,而是录音好又容易播的才受推崇。有些录音不加味精的,虽然好,但是很难播好。三角帽这张录音就是典型的味精少那种,不过自己这张只是普通CD。可惜自己只有CD转盘,不然我一定要去找一张它的SACD版(这张SACD版是二嫂出的)。

这张录音时间是1955年和1960年,转眼60多年过去了,它的细节、声场,还有鲜活感仍然是无比的出色。现在它还能在各大碟榜上,当年的录音师们真的牛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敲击卡门

又一张巨牛的老录音,它的录音时间是1968和1969年。哪怕是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它们都是如此的优秀,如此拉风,邋遢的胡须,手里的马丁,都是那么的深深迷着了我。不好意思,串台了。

当年美国载人登月了,大国气派啊。转眼60年过去了,以今天科技的进步,登月都是如此的困难。所以,千万别凭想当然认为当年的科技不行。好吧,我改,其实科技是真不行,关键还是人行。就如同当年我们又没钱又没技术,但一样能造出来原子弹和氢弹,这真不是开玩笑。现在全球能造出氢弹的国产,也就五常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格里格、舒曼钢协

这张唱片很少上榜单,虽然它也非常有名,但主要是在老乐迷眼里。克尔提斯指挥以色列交响和柯辛合作的格里格和舒曼的钢协,录音时间是1962年,这一年就是顶级的搭配。当年Decca和EMI以及RCA,还有哥伦比亚,家家都是经典不断。

听听里面的钢琴独奏,以及乐队的伴奏,比例是如此的恰当。那动态、细节及质感所带来的现场感和鲜活感。现在的录音都很难能比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魔鬼的颤音

这张唱片就不用多说了,太多的人都吹它了,没有它的榜单是不完整的。但是要真的放好它并不容易。不过,为什么,俺保管的唱片看起来都这样,像是没付钱似的,嘿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白头佬

又一张不用多说的唱片,这位老爷子当年玩得真high。可惜的是,由于再版次数太多,其高频已经明显不行了,我这张也是普通版。转眼一个甲子过去了,它的母带已经退磁得不行了。想想它状态良好时候的声音,真的是无法想象,当年怎么可能用那么简陋的设备录出如此出色的录音出来的呢?几十年后的今天,排最发烧的唱片它仍然可以名例榜单,而且不止是我,几乎没有一个顶级唱片的榜单不把它排起去的,包括TA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流浪者之歌

即然白头佬都上了,那这张大俗片就得排上了。穆特阿姨的唱片我喜欢的不多,但这张是个例外,不管是录音还是演奏,或者是选曲,都非常非常的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一、动态琴皇

这张唱片采用大号贝森多夫钢琴加胆咪录制,其钢琴余音极为丰富。播放钢琴对音响的要求极高,因为它的频响从28Hz到上限不限(很多人都知道钢琴的泛音是要远超过20k Hz的,但却不认为有用,其实不然),而且动态极为巨大,因此特别适合于拿来试音。不过,能放好它的系统嘛,基本上都是天价了。不对,NS19不是天价,但也放得非常好。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贝圣的音乐,精彩到无以复加,百听不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二、威尔弟歌剧小提琴改编

又一张小提琴的天碟,细节之丰富,效果之出色,音乐之动听。相信我,不管你是不是古典音乐的的爱好者,你都会喜欢它的音乐之美的。当然,其实上面的每张唱片都有这个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三、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

这张由“业余”指挥家卡普兰指挥伦敦交响的录音演奏水平都是超一流的,卡普兰这位半途出家的指挥家,一辈子如信仰一样的只指挥马二,水平非常之高,加上录音又讲究,所以这张唱片轻松收入自己的顶级发烧唱片之中。

他还有一个和维也纳爱乐合作的版本,DG出的,录音也非常的棒,更具有歌唱性。马二是我最喜欢的交响曲之一,我有马勒两位弟子兼朋友的布鲁诺.瓦尔特和克伦佩勒的版本,但居然最得我心是卡普兰这个版本。有钱就是好啊,可以任性到这种程度,快40了才转职学指挥(他老大年轻时就是亿万富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四、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协

索尼原来曾经把哥伦比亚的经典录音拿来重新发行过一个系列的CD,结果,不咋的。但我曾经买过同系列的磁带,效果极为出色。后面自己也收了同样版本的CD,结果发现跟磁带没得比。才明白其原始的录音是非常优秀的,但CD化的过程中没搞好。

结果弄得自己对索尼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碰。所以,当朋友拿出这张来时,自己还嘲笑了一把。结果发现,效果好极了,小提琴细腻迷人,细节级为丰富。乐队层次分明,动态十足。分明就是一张顶级的天碟。演译水平也属于一流。里面第五首选了一首老柴《天鹅湖》的选曲,非常精彩,但很奇怪我在天鹅湖组曲里死活就是找不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五、贝多芬 悲怆奏鸣曲

贝圣这首曲目最著名的版本当然是吉列尔斯的那张,不过,俺还要想选这张。这两个版本当然都非常的棒,不过那张吉列尔斯用的是施坦威,而这张古尔达用的是贝希斯坦(应该错不了),贝希斯坦共鸣更强烈,但高频则缺少施坦威的迷人泛音。当然,其实它一点都不差,关键是,你的音箱得有更好的高频表现才行。当我用自己的NS17播放时,我喜欢吉列尔斯的版本,但当我用NS19播放时,高频细腻度上来了,解析上来了(虽然说NS19用的高音单元用的是NS17同款,但分频点分频器件的不一样导致音质差别很大),我就喜欢这个版本了。毕竟它的琴腔共鸣要好得多,比较版本是非常有趣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六、歌剧精选集

这张唱片一收,基本上就集齐了歌剧的经典唱段了,从普契尼到享德尔,从比才到威尔第,从罗西尼到多尼采尼,从莫扎特到圣桑。基本上经典的都集齐了。除了瓦格纳外,其实里面也有一段。但瓦纳格,他的歌剧中的经典一张唱片是收不完的。对我这种浅浅的歌剧迷来说,超级足够了。

重点是除了曲目外,它的录音以及演奏歌唱等水平也都是一流的,虽然肯定不是最经典的,但胜在录音非常好,都是近些年的录音。

自已原来一直不是太喜欢歌剧,其中一个关键是:音响要播好歌剧的难度,不是一般的高。它考的是综合的实力,大型乐队、巨夸张的人声(美声歌唱家的音域极宽),超大的动态,这些都使它成为hi-end系统的试金石。但一旦播好,那种极致的美感,会让很多人为之发狂。NS19非常出色的完成了歌剧的播放,听这张碟真的是迷人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七、图画展览会、荒山之月

图画展览会的管弦乐版本我大约有七八个吧,但都不是各大天碟榜上的,不过都不是唱片榜单上的。这也怪自己,以前收碟时都是乱收,从来不参考榜单啥的。结果很多乐曲版本虽多,但都不是什么知名版本。弄得我只好不停的洗碟。

这张莱博维茨指挥的皇家爱乐乐团的版本是昌哥推荐的,虽然不是太有名,但录音确实是真的好。好到爆那种,每次用NS19播放时都让我直感慨,每支乐器的独奏、齐奏,各个声部都表现得跟现场一样。这让自己手里的版本跟白开水一样,只想赶紧出掉,哈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八、Dianne Reeves 专辑 The Grand Encounter

终于到了人声天碟了,要推荐的唱片其实不多。原因很多,不过多数唱片应该在下个清单上,我准备专门做一个人声、轻音乐、JAZZ、电影原声的二十张唱片清单。能上这个清单的就两张。一张是自己无意中收到的,由Dianne Reeves演唱的The Grand Encounter的专辑,Blue Note的录音。

这张录音是真好,在安静的环境下,用NS19播放,你完全能感觉到歌手就在你的面前,那细节丰富到:我居然能听到耳返中传来的声音。当然,除了录音好外,歌手的演唱水平也是真的好,黑人JAZZ歌手那种特别放得开的感觉,以及乐队极富生气的华彩随性的演奏,现场感十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九、蔡琴 机遇

我一直不太喜欢口水歌,而蔡琴可以说是口水歌的鼻祖级的歌手了。当然,她的水平比现在的口水歌歌手强太多了。口水歌是不太适合用来试音的,倒不是说它们的录音不好,也不是说它们不好听。而是,用口水歌很难试出音响的优劣。虽然我知道很多烧友不爱听这话,但实话有时会比较难听一些。它们常常会让一般的音响发出非常悦耳的效果,反倒是好的音响上偶尔会出现相反的结果。

这个并不难理解,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实的烹饪方式,味精加多了,反而影响口感就是这道理。实际上我上面多数唱片都挺挑器材的,如果想要完全过关,除了器材本身素质外,也需要精心的调校。自己也曾经用它们在展会上丢过人(还被烧友吐槽过,因为展会时间太短,出于各种原因导致效果不甚理想),但这并不会让它们从自己的清单中剔除,恰好相反它们更成为自己的试金石。这也就难怪为什么展会很多摊位都喜欢把口水歌为主,或者在网上录音中大量的口水歌了。

不过,这张唱片还是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成为试音碟的,首先是它的录音确实很优秀,另外大家对蔡琴的声音都很熟,如果有点问题也比较容易听出来。当然,更重要的是,它里面的钢琴伴奏也是试出高音延伸及解析力的关键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十、电影原声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电影原声唱片中考器材的太多了,多得有点过份,这点从TAS榜单上大量的原声唱片就可以看出来。不过,或许是电影院所用的器材很专业的奢侈(当然,是指顶级的系统),这导致电影音乐录音时根本不考虑器材的限制。实话说,在普通音乐包括古典录音时,或多或少都会考虑系统的重播能力进行动态的压缩,很多音乐包括交响乐的频响低频下潜也不是太深。

但电影原声音乐,根本就不用考虑这点。而且很多电影音乐作曲家都喜欢采用超大编制加人声合唱,或者是电子和真实乐器混合的方式来表现电影中恢弘的场景,它们的低频和动态巨猛,这使得它们常常让普通的hifi系统出尽洋相。甚至是在hi-end级别的系统上,也会暴露出系统的短板。因此在展会上自己几乎看不见几家敢用电影音乐试音的展房。当然当然,自己可以算是少有的例外。用烧友的心态做产品的我老是喜欢拿这类极限碟来试音,说实话这样不好,对销量真的是不利。

这张唱片也曾经上过不少的榜单,但它并不是自己电影音乐中最考机的唱片,但电影音乐就是考机,它的低频、动态、层次和声场,都让它成为自己每次展会上必备的唱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广时间-----

成都自然声品牌由烧龄超过二十年的音乐、音响及耳机资深发烧友杰长老于2017年初创办,注册商标NS audio。自然声以一个资深发烧友的角度出发,致力于研发声音自然、均衡、乐感好,对录音还原能力强、用户使用体验好、价格合理的耳机和音箱类产品。

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及好录音自有其迷人之美!耳机和音箱作为最终端的器材,准确自然的呈现录音中的音乐之美是其基本也是最高的要求。自然声成立的初心即是推出致力于自然再现录音中的音乐之美,全面、均衡、自然的呈现高素质的声音所带来的自然乐感,让音乐本身打动用户。

自然声的产品即能满足严格的指标参数及曲线要求,耳机产品遵从音特美、哈曼或hrft曲线,音箱产品采用与大厂合作研发单元,并采用标准消音室及德国顶级Klippel系统进行测试,确保其曲线、失真等指标满足严格的要求,确保声音的准确还原。

自然声在研发产品过程中也极其注重美感,邀请多位资深发烧友及国内多位音乐专业人士参与调音并满足其对声音回放的要求,这让自然声的产品能满足更高的审美要求。其调音者和用户包括作曲家方岽清、作曲家刘晔、指挥家尼克拉斯.史密斯,音乐评论家严峰、摄影家兼音乐音响发烧友赵钢;资深发烧友包括hifi版本Eric,家电论坛版主残剑、基点俱乐部版主老陆、基础玩家小胖,耳机俱乐部版主小白、Vineland、包雪龙,蜂鸟网创始人春卷等。最关键是,他们都是免费的(朋友多的好处),你不用为此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