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飞

我读高中时正赶上学制改革,由高中二年制向三年制过渡,所以我的好多同学都参加了两次或两次以上高考。我也参加了两次高考,每一次高考都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第一次参加高考是在1981年7月。当时,正好是二年级分科,就我而言,好像是“自古华山一条路”,由于理科难度较大,就毫不犹豫地报了文科。虽然初中时我的数理化成绩也不错,但进入高中后一直上不来。戴着一副眼镜教数学的杨老师对我是爱之深、责之切,我心里也是五味杂陈,暗下决心要更加努力学习。说话慢条斯理、教化学的田老师和热情似火、教物理的孙老师经常把我叫到办公室,给我讲了一道又一道题,耐心启发,认真辅导,不厌其烦,让我吃“小锅饭”,但我总觉得云里雾里、似懂非懂,令老师们非常失望。到一年级结束时,我的总成绩在全班排名大概是倒数第四。失望,甚至绝望,像大雾一样笼罩着我,自求学以来我从未遇到过如此糟糕的成绩,真不知道应该如何面对老爹老娘那期盼的眼神。

暑假期间一个静静的晚上,我找到刚刚参加过高考的邻居张超英哥哥。他听了我的学习情况后并没有像我一样悲观失望,反而兴奋地告诉我:“开飞啊,你不必失望,更不可绝望。你要知道高考分文科理科,你数理化不占优势,但你在文科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你到二年级只要报了文科,就一定会有很大希望。”我觉得他分析得非常透彻,句句在理,让我一下子豁然开朗,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二年级开学后,我就首先报了文科。果然如超英哥所料,我的成绩直线上升,还被评为安阳地区“三好学生”,并在全校大会上作了“后进赶先进”的典型发言。表了决心,使我对冲刺1981年7月的高考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高考终于结束了,我如释重负,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里。一天上午,晴空万里,我正在棉花地里兴致勃勃地捉棉铃虫,突然从远处传来喊我的声音:“开飞啊,赶紧往学校去看榜吧,你考上大学了。”原来是一个同村同学骑车来给我送喜讯。我急匆匆地来到学校看高考升学榜,果然有我的名字,只不过排得靠后一点,而且只是过了中专分数线一点点。那时候农民孩子的梦想很简单,只要能吃上“商品粮”就心满意足。于是我连蹦带跳地来到老师的办公室,与老师分享我的喜悦,并对老师呕心沥血的精心培养表示衷心感谢,老师的房间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就在此时,突然有一个同学破门而入,气喘吁吁地告诉我:“中专生分数线男生提高了5分,女生下降了5分,你的分数不够录取线了。”这消息如晴天霹雳,屋里的空气一下子变得无比凝重,我的心情降到了冰点,想哭却哭不出来,好像正在说笑间被人突然打了一记耳光,蒙了!就这样,第一次高考以落榜告终,我闷闷不乐地回到了家里。村里人议论纷纷,说什么农民的儿子想考上大学哪有那么容易!前途漫漫、迷雾重重,不知路在何方、希望何在,好像上苍在考验着我的心志和定力。

第二次参加高考是在1982年7月。第一次高考失败而归后,我常常把自己关在家里,不分昼夜,埋头复习。老爹老娘看我总是深更半夜还在复习,就劝我千万不能把身体累坏了。我也多次安慰他们:“今年中专走不了,明年一定走大专!”按照高中学制过渡期的安排,我升入三年级学习。班里又增添了许多新同学,有从其他中学转来的,还有不少是从城里转来的。已经升入大学的同学经常来信鼓励我,老师也不断帮我树立信心。我总结以前的经验教训,研究了一整套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一直稳居全班前茅,我渐渐看到了新的希望。经过一年的刻苦钻研,我不仅顺利通过了预考,也在全国统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顺利进入河南大学政治系深造。当我怀揣着河南大学录取通知书回到老家的时候,全家人都极为高兴。父母一个劲儿地夸我有志气,哥哥把小侄女举过头顶,眼里闪着泪花激动地说:“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兄弟上大学!”村里的父老乡亲听说后,也都纷纷来到我家表示祝贺。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两次参加高考的经历使我深深体会到,没有什么人可以随随便便地成功,没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可以阻挡我们勇毅前行的步伐。真正的强者从不惧怕困难和问题,他们有无比坚强的意志和不可动摇的定力,总是愈挫愈勇、奋斗不息,不达目标,决不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