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核桃良种园四对病虫害防治秘籍揭秘

张水奎

基金项目:青年科技新星项目( 2023KJXX-115 )陕西省科技厅

地处秦岭腹地的陕西省商洛市是全国著名的核桃老产区,也是诸多病虫危害的重发区 。 由于一些病虫害的大量蔓延,形成“定居”式的区域性危害,先是相当长一个时期,核桃举肢蛾、核桃小吉丁虫、黄须球小蠹、云斑天牛、核桃横沟象、芳香木蠹蛾、核桃黑斑病和核桃流黑水病(六虫二病)一直是危害商洛核桃的主要种类,除侵害不断加重外,病虫种类、危害区域变化不大。 然而到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随着核桃良种大面积推广,核桃良种基地不断扩大,导致主要病虫种类的增多和危害程度逐年加重。 目前,已有核桃举肢蛾、双鬃尖尾蝇、核桃小吉丁虫、黄须球小蠹、银杏大蚕蛾、云斑天牛、核桃横沟象、芳香木蠹蛾、核桃枝枯病、核桃黑斑病和核桃流黑水病(八虫三病)在各个核桃产区大量为害,由于核桃销售市场不景气,广大果农收益低,进行有效防治核桃病虫害的投入减少, 管护责任心不强……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对核桃良种基地造成一定威胁。 2008 — 2010 年,在省政府下达的 “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暨陕南突破发展计划项目”的技术支撑及经济扶持下,针对当时核桃主要病虫害泛滥成灾造成的大量核桃果实变黑、枝条干枯、根干腐烂、大树死亡等现象,我们采用一套“组合拳”式防治技术,使危害得以有效遏制,树体生长健壮, 结实良好; 特别是对核桃举肢蛾的防治, 使重灾区的黑果率由防治前的 60% 下降到 10%以下。 由于对全市核桃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产量由防治前的 2031.9 万 kg 增加到防治后的 2451.1 万 kg(统计数据),年增产 419.2 万 kg ,年增收 8000 万元以上。

本文通过对危害商洛核桃良种的主要病虫害进行缜密研究、分析、归类,理清思路,整合简化防治措施,进行一一对应式的综合防治。 以此增强经营者信心,避免单一防治的不良弊端。 现将其防控技术介绍如下。

1 商洛核桃主要病虫种类的演变过程及防治

纵观商洛核桃病虫害防治, 大致可分为 3 个阶段,即 20 世纪 50 — 60 年代的放任生长阶段、 70 — 80年代的大面积农药防治阶段和 90 年代以来的综合防治阶段。 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商洛就开展大面积核桃“六虫二病”的化学防治,其中以核桃举肢蛾(核桃黑)、核桃小吉丁虫、核桃横沟象为主要防治对象,经 10 余年专业队连续防、重点防,取得很好的收效,其配套技术曾获得陕西省农委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 近年来,据商洛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技术人员的实际调查、病虫标本采集鉴定等,目前,共记录危害商洛核桃病虫多达 157 种(其中病害 21 种),现已形成以“八虫三病”为主要防治对象的新格局 。

2 核桃良种园四对病虫的危害与防治技术

这里所说的四对病虫是指目前危害核桃的主要种类,每对在危害时间、部位、危害状和危害方式上基本一致, 根据其共性及突出的个性表现进行同时防治。

2.1 核桃举肢蛾和双鬃尖尾蝇

2.1.1 危害情况

核桃举肢蛾和双鬃尖尾蝇是危害商洛核桃果实的主要害虫,以幼虫在每年的 6 — 8 月纵横串食核桃青果皮及果仁,使大量核桃变黑而失去商品价值。 全市七县(区)每年因此损失核桃近 300 万 kg 、 6000 万元以上。这里重点阐述双鬃尖尾蝇的危害。由于人们长期将双鬃尾蝇误认为天敌昆虫加以保护, 使其长期存续危害商洛各核桃产区,核桃黑果越来严重。 后经商洛市林研所专业技术人员观察记载, 收集各虫态标本, 由著名蝇类专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范滋德教授鉴定而得其名。 该虫在国内未见报道,属新的核桃害虫。 双鬃尖尾蝇( Silba sp. )属双翅目尖尾蝇科,幼虫危害核桃青果稍晚于核桃举肢蛾,果实采收时幼虫还在为害,果实受害率可达 50% 以上。 多表现为在核桃举肢蛾危害基础上加重危害。 标准的蛆式幼虫, 最典型的特点是首尾衔接后善于弹跳而转果危害 。 这是造成大量黑果及较大经济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图 1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1 核桃举肢蛾、双鬃尖尾蝇危害状

2.1.2 防治技术

一是在每年核桃收获后彻底清园, 及时清除园内杂草、枯枝落叶、枯果等;秋冬季及来年麦收前进行两次园内翻耕,破坏其越冬场所。 二是幼虫脱果前及时采摘被害果,收集落地虫果,集中深埋,以减少当年危害,降低来年虫口基数 。三是药剂防治。要准确把握这一对害虫的羽化时间。 在商洛市我们以当地小麦作为指示植物, 即在坡塬地小麦即将开镰收割、 川道麦梢黄时开始对核桃举肢蛾防治的第 1 次树冠喷药。 间隔 10~15d 第 2 次喷药,兼防双鬃尖尾蝇的初孵幼虫;或利用双鬃尖尾蝇成虫的趋性,可于其产卵前采用糖醋液或含有马拉硫磷的诱饵进行诱杀。再相隔 10d 喷第 3 次药剂,重点是触杀弹跳转果危害的双鬃尖尾蝇幼虫和毒杀果内蝇蛆。 药剂防治前 2 次可选用 2.5% 溴氰菊酯 4000 倍液,第 3 次果实快要成熟时选择 25% 灭幼脲 3 号胶悬剂 2000 倍液。喷药时一定要果面着药均匀,遇雨后及时补喷。 四是收获后处理的青果皮不可到处乱倒, 需集中深埋销毁。 因成熟果内有部分正在危害的双鬃尖尾蝇幼虫。

2.2 核桃小吉丁虫和黄须球小蠹

2.2.1 危害情况

核桃小吉丁虫(俗称串皮虫)以幼虫在核桃 1~3年生枝干的皮层中螺旋状取食, 老熟幼虫进入木质部危害。 受害枝条运输通道受阻而枯死,造成大量干枝、回梢,树冠逐年缩小,产量随之下降(图 2 )。 幼树受害严重时易形成小老树或整株死亡。 黄须球小蠹以成虫蛀食核桃枝顶端混合芽及临近侧芽, 影响开花结果,造成大量减产。 成虫、幼虫还可危害枝干,造成大量枝条枯死。其最大特点是幼虫在枝条中发育需要半干状态的湿度条件,从而使其成虫选择受核桃小吉丁虫危害后的半干枝产卵。这样的一对在我市的长期危害中就形成 “凡是核桃小吉丁虫发生严重的地方,若有黄须球小蠹发生,其危害必然严重”的困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2 核桃小吉丁虫危害枝条状

2.2.2 防治技术

首先是剪除干枯虫枝,集中烧毁。 这是防治这对害虫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我市可在每年 4 月中下旬至 5 月上旬,以及秋季收打核桃时彻底剪除干枯枝。剪除时需带 3~5cm 活枝,因为有部分幼虫在干活枝交界处越冬。 这一处理已在商洛长期应用,并取得明显效果。 干枯虫枝彻底剪除后,使得黄须球小蠹无处产卵繁殖, 达到消除其危害的目的。 其次是药剂防治,在两个成虫发生期可喷布 20% 杀灭菊酯 2000 倍或 2.5% 溴氰菊酯 3000 倍液, 以触杀成虫和卵。 第三,根据黄须球小蠹有在半干枝上产卵习性,于越冬成虫产卵前, 在树上悬挂修剪的半干枝引诱成虫产卵,集中销毁。 第四,加强综合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虫能力 。

2.3 核桃横沟象和芳香木蠹蛾

2.3.1 危害情况

核桃横沟象、芳香木蠹蛾以幼虫危害核桃根颈及根部皮层和木质部。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幼虫危害期特长,跨 3 个年头,达 650d ,成虫在根颈产卵,且量大,虫口密度大,喜欢群居性危害,隐蔽性强,一旦为害,树体很快衰亡,给核桃经营者将带来灭顶之灾。 二者混合危害, 每年大量成年核桃树死亡无不与其有关。其个性特点是核桃横沟象只在根颈部以下啃食,所以也称根颈象;但可向主根延伸,喜欢根部湿度大的环境。 商洛的早实核桃良种园受其危害以片发性为主,为害特别严重。 芳香木蠹蛾虫体大,造成的创伤面大且迅速,危害部位可延伸到根颈部以上;幼虫爬行速度快,可转主危害,以点发性侵害为主(图 3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3 核桃横沟象成虫、芳香木蠹蛾幼虫及危害状

2.3.2 防治技术

一是阻止成虫产卵。 依据成虫在根颈部产卵习性,于成虫产卵前刨开根颈部表土,用石灰泥或烧溶沥青刷根颈部,阻止成虫产卵。 此法简便易行,效果好。 二是扒土晾根。 破坏根部湿度环境,还方便虫害调查。 三是药剂防治。 对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的核桃园,于春季幼虫开始活动危害时,挖开树干基部土壤,清除翘皮、虫粪,用毒锯末( 60% 甲拌磷乳油 200倍液将干锯末拌匀、湿透)覆盖,并用塑料薄膜严封,最后壅土以闷杀幼虫。 此项技术已在商洛一些核桃良种园内应用,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当年有效杀虫率达 90% 以上 [5] 。 四是利用天敌寄生蝇、白僵菌,对两害虫的寄生率分别为 20% 、 8.5% 。应注意保护利用这些天敌。

2.4 细菌性黑斑病和核桃枝枯病

2.4.1 危害情况

细菌性黑斑病、 核桃枝枯病侵害核桃 1~3 年生枝条,形成大量干枝。二者不分先后,多混合侵害。在枝条上侵染,前者发病较慢,带病结果者多;后者则因病菌孢子扩散迅速,很快使枝条皮层坏死而致枯。黑斑病还侵害核桃果实、 叶片及苗木, 侵害范围更广。 两病害在商洛各核桃良种园内大发生、大流行,其原因较为复杂(图 4 )。有因虫害、晚霜冻害、修剪不当造成的大量伤口,使大量病菌侵入的;有借风、雨、昆虫、人为活动传播的;有带病苗木调入、嫁接感病接穗、播种带病种子育苗的;有不清园习惯,致使病枝、病叶、病果、杂草得不到及时处理的;有特殊病原菌、防治难度大的,如细菌性黑斑病防治是世界难题,在核桃上侵染是因其主要潜伏在健康的休眠芽和雄花芽内越冬,借助芽伸长及带病花粉而大范围传播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4 细菌性黑斑病和核桃枝枯病危害状

2.4.2 防治技术

第一,生长季节彻底剪除干枯枝、病虫枝,集中烧毁,以减少病原扩散;秋季彻底清园,清除病干枝、病果、落叶、杂草、深翻扩盘等,减少病源存量。 第二,及时有效防治对核桃枝、果造成伤口的害虫,预防低温、霜冻,以减少伤口和传播媒介。 第三,合理修剪,通风透光,复壮弱树,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疏除雄花芽,合理修剪,复壮树势。 核桃萌芽后,疏除全树 90%的雄花芽,可大大减少带病花粉传播。 此法还可有效节省树体养分,强壮树体,增产增收,是特别适于矮化的早实核桃良种园应用。 第四,注意果园排水,降低园内湿度,破坏病原菌生存条件。 第五,强化营养管理,增施有机肥,追施化肥,叶面喷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要特别注意不能让树体整体弱化,否则这一对病害将会乘虚而入,特别是弱寄生的核桃枝枯病将侵害更为严重。 第六, 适时选择药剂有效防治。 抓住细菌性黑斑病大多潜伏在核桃休眠芽和雄芽内越冬、 春季借芽伸长及带病花粉而大范围传播的关键时段, 及时喷 1 次 86.2% 铜大师 1000 倍 +50% 多菌灵 800 倍液,以后加喷三四次,间隔期 15d左右。 附加药剂可选用 50% 甲基托布津 800 倍液,兼防核桃枝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