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差不多从工作前后开始跑步,开玩笑的说是“跑龄和工龄一样长”,至今也有6年左右。 最早(2017-2018年左右)开始跑步,是为了工作解压,那会儿刚上班,刚毕业转行做程序员,每天压力都很大,下班到家都得有21-22点多以后(当时公司在雍和宫对面,租住在回龙观,坐地铁回去一个来小时),很累,但依旧会选择出门跑步,绕着小区,一圈圈地绕,从最初的5km,慢慢到8km,10km,再到更多。

现在回过头看这个阶段,是我一个人奔跑的阶段,只知道跑,当时没有太多配速和心率的概念,更别说指导了,甚至当时都不知道有马拉松这个东西的存在。

现在的我,真的很感谢当初那个自己,而且幸运的是,虽然很疲劳很累,但我坚持下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日子就这样一天天飞逝,我也没有间断我与自己的对话,这种对话就叫做“跑步”。 我跑过霍营回龙观,绕完龙跃苑二区,绕回龙观体育公园,最后那边叫龙某苑的小区们,都被我绕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跑过北二环护城河,从公司雍和航星科技园出发,一条安静的道,沿着北护城河。对面是主路,过安定门、鼓楼,最终到积水潭,单程5km,往返正好10km。就这样每天上班午休抽一个小时整这么一个来回。

我跑过地坛,一圈不到2.5km,游人多的时候不好跑,但这里有个好处,是可以跑着见证地坛一年的四季变换,春秋冬夏,春天的牡丹,秋天的银杏,夏季的蝉鸣白鸽,冬天的青松雪景。印象中有放过一张四季拼接的图,但找不到了。

我还跑过内蒙、东北、安徽、山东、贵州、无锡、杭州、大连...现在,只要是出去玩,都会装上跑鞋,把当地的线路跑一下,也算是“用双脚丈量大地”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跑步的萌芽和转折

2020.12.06,我记得非常清楚,因为这是我人生中首场半马,在浙江杭州千岛湖。 我和研究生舍友报了名一起去的,我半程,他10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候不知道补给,什么补水盐丸能量胶的都不知道,啥都没有,心率啥的也不会看,不会控,就是闷头冲。 印象中冲到一半,过10公里开始折返的地方岔气了,硬顶了下来,过了一段就好了...好了...在18公里有个女生问我是不是冲145(可能看我跑的稳? 让我带最后一段),我还疑惑,我说我第一次跑,啥145? 最后带了几公里不过她掉速了,我也146完赛。

后来才知道,145,1小时45分钟,这是跑者间的暗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跑完,有前辈和老师看到我的心率很高,都叮嘱我要低心率、健康地慢跑,虽然我用平均192的心率跑完也没有感到啥不适(现在同配速半马已经能降到160-170了),但我也也逐渐发现身边有冲速度或者跑快了受伤的伙伴,不得不中断跑步,开始养伤、逐渐沉寂,有的后来再也没有出现。

所以基本上2021-2022年,我大多数时候都是慢配速在跑。我很清楚的记得那个冬季,吹着寒风,抬腿,不是3-4分,而是7-8分配,手表就提示心率180+,超了,我就这样不断跑两步、停下、路边吹冷风,把心率降低到正常范围,然后再跑两步、停下、路边吹冷风...就这样慢慢磨,开春之后似乎我的小心脏也理解了我的想法,哈哈(虽然后来知道可能是光电手表冬天不太准...)但那又怎样呢,它终于安稳点了!

也正是这两年,我开始慢慢了解到心率、配速和一些基础的跑步知识。

然后就到2022年了,我觉得这是我跑步生涯中最关键的一年。因为这一年,我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创建了自己的跑团,名为“雁跑团”,另一件就是加入了姿势跑法训练营。

>>>>创建雁跑团

创建跑团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有一群喜欢、想尝试马拉松、或是想养成运动习惯,并愿意为之付出时间和精力,愿意坚持下去的小伙伴们,我们基本上都来自北邮,包括毕业生和在校生,还有两位大连理工的毕业生。

虽然跑团刚开始除我外,大家都没跑过半程马拉松。但没关系,之所以取名“雁”跑团,一是因为大雁是一个结伴飞行的团队,其中有领头的大雁,有导航能力,能引领整个群体,找到方向,防止迷路,而群雁则伴随头雁身旁,整个群体最终呈现“人字形”或者“一字型”,避免浪费不必要的能量。另外如果有受伤或掉队的大雁,群体中会有专门负责陪伴的几只大雁,等待掉队伙伴重新启航。

另一个原因是北邮校徽中也包含大雁图标,因为在过去,鸿雁就象征了通信。

所以没错,我就是领头雁,我已经和雁跑团伙伴们一起,结伴飞行了2年多。

第一年(2022)和各位小伙伴们一起打基础,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并坚持下去,虽然第一年结束,还没有人跑过正式的半马比赛,但大家的实力都肉眼可见的在飞速增长,在奥森也都kuakua地刷新自己的非官方比赛的半马PB。

第二年(2023),我推出了“雁跑团半马大佬养成计划”。是的,这一年,我等到了!这一年,雁跑团,一共跑出了文吉、之仪、镜子、邦石、晓旭、瑾洁、祥宇等七位,他/她们都有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块正式的半马奖牌,第一张正式的完赛证书,我由衷地为伙伴们感到开心、骄傲和自豪!

每一年我都会做一份PPT,总结跑团过去的一年&展望跑团未来的一年,内容不算多,但我每次做这个的时候都非常感慨,也非常地开心,也非常感谢自己,能够,坚持下来,并且也一定会,坚持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2024)进入了第三年,雁跑团包括我在内,已经有两位伙伴完成了人生首马,且还在有伙伴不断地向全马发起挑战。 我相信,我们一定会绚丽地绽放,书写属于我们的马拉松故事。

>>>>加入姿势跑法训练营

另一件事,就是,我很幸运,能够选择并加入姿势跑法训练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拉回2022年,疫情刚结束的那个时间点,我记得很清楚,是在12月初的时候,其实在那之前两年都是慢跑嘛,因为自己一直告诫自己,就是在没有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指导的前提下,贸然提高配速,拉大强度,很可能会受伤,我不想这样。 于是就一边慢跑,一边尝试加入各种组织或跑团,也尝试过一些。

有的线下城市不对,线上一对多顾不过来(毕竟我是个i人不咋会主动说话),有的时间点不对要求太严(毕竟作为互联网程序员能在21点前下班就不错了,周末可能还得来那么一下子),有的就是熟人自组织(纯经验分享我觉得也很好,但我可能希望有更系统专业的指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与训练营的故事

偶然的一次机会,我通过微信刷到了姿势跑法训练营,就这样,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从我加入姿势跑法训练营以来,至今已参加3期。

第1期,2022-2023姿势跑法马拉松冬训营,2022.12——2023.5,因为很多人阳了,教练组很暖心地把训练期整体延长了一个月,这也是我第一次认真接触一个集体。

第2期,2023姿势跑法马拉松夏训营,2023.7-2023.10

第3期,2023姿势跑法马拉松冬训营,2023.12-2024.3

先聊聊收获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姿势跑法大框架

首先,大框架上,若想跑的高效,不受伤,跑的快,一定是从这三方面入手:技术动作(跑姿)、力量训练和体能(跑量)。

因为假设一个人的步幅是1米,一场全马下来需要左右脚交替轮换4万2千1百9十5步,任何一个跑姿、力量和体能上的不足,都会被放大4万多倍。因此若想跑完一个全程马拉松,系统科学无伤的训练必不可少,从这三方面考虑入手,越高效、越精准、越细节,越好!

力量训练

首先是力量训练,因为以前在学校的时候有一定力量训练基础,所以课表中设置的力量训练对于我来说不是特别难,特别是核心力量,但像臀桥,特别是单脚臀桥的这种,我承认...确实...还是有点虐的。

体能

这个没啥好说的,跟着训练营课表,跑就完事了。

这里简单介绍下课表构成吧,分四个周期。每个周期持续一个月,目标分别是为了5km,10km,半马和全马,全马周期对于完全0基础可能有些难度,但教练组会根据多次测试和各方面能力进行跑力评估和分组,这点不用担心。每个月再分为四周,整体强度我个人体会下来是中强中低,个人觉得比较合理,前面提升强度,后面模拟一个测试/比赛周,进行减量和恢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技术动作

姿势跑法的核心知识点,就是技术动作,我自己理解概括为“一心三动”:一心是指人体的重心,三动是指三个基础和最关键的动作,“关键跑姿”,“落下”和“拉起”。围绕这三个基础和关键动作,构建起了一整套系统科学无伤的,可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的方法论,也就是姿势跑法。不过刚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上述的认知,只是“一点点练”,“一点点悟”。

在第1期训练营中,我还是比较认真的,每天我都会如实记录当天的课表内容、训练时的身体感知(体感,哪里做的好、哪里感觉差)、伤痛、心率配速等等等等,开始时每天都会发在群里,后来每周结束发一整周的出来(也不算卷吧,单纯的如实记录)。直到最近开始读《姿势跑法》一书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我做的,正是博士提到的记录跑步日志。也许,就是缘分吧。

借此机会,再推荐一下《姿势跑法》一书,全名为《姿势跑法:跑得更快,更有效率,不受伤的跑步方法》,很多跑者平常跑步可能往往只关注跑得更快,但忽略了更有效率,特别是不受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我就不停地练习技术动作,练习关键跑姿、点地上拉、支撑转换、前倾下落...这一个个名词,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练习中,变得越来越悦耳动听。

然后每个周期结束会有一次线下半天左右的课程和康复课,课程前后会表彰这个周期内表现好的优秀学员(没错,第1期训练营的我拿奖拿到手软...我这真是第一次见着跑步的回头钱,哈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非常认真地听教练们讲授课程,学习着,每天结合设置好的课表,跑前花9分钟(3组动作,每组30秒技术动作练习+30秒带入刚才的感觉跑出去),还有跑前热身跑后拉伸等等等等,跟着教练和博士的视频,一个个做,一个个纠正(不过这个最好还是每周日去奥森线下团练找教练当面指导更好,一次就能点出你存在很久,且不会意识到的问题),这些动作中很多现在我都已经如数家珍,成为了我每天跑前跑后的习惯,必不可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绩,不断地PB,PB,再PB!

这几期训练营跟下来,我开始不断地收割半马比赛,从最初的146,几乎每一次比赛,都在PB,到2023年密云半马的137,当时有点不敢相信,我竟然能以437的配速跑完21.0975km。但直到2023年下半年的通州半马,那天小雨,我再次跑进137,我就知道,那个心底掩埋已久的“我”,他快要回来了!

虽然我在5km/10km和半马成绩上,不断PB,在技术动作的感知上,也不断加强。但我一直都没有,或者说没敢,挑战全程马拉松。直至今年,我的第3期训练营,结营前一周。2024年3月24日,我终于站上了,我人生首马,无锡马拉松,赛道的起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切就是那么梦幻,去年一整年的全马报名都未曾中签,或许是老天知道中了我也跑不好,所以选择让我再磨练磨练,站上,可能算是中国全马天花板的赛场了吧,锡马,其实我开始也并没有中签,但是,可能这就是缘分,我候补上了!

当我存完手机存完包后,走向起点的时候,正头顶上,飞过一群大雁,TA们呈“人字形”,这也许,还是缘分。

最终,在闷热,下雨的无锡,我的首马,331,安全完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场比赛中,默念最多的,也是平常默念最多的,两个词,就是“落下,拉起”,和往常训练一样,配合步频的节奏,我不断地重复默念:落下,拉起...落下,拉起...落下,拉起...落拉...落拉...落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一天天地训练,特别是最近这几个月,明显感受到身体一天比一天轻盈。

每次跑动中,我会刻意去感知,特别是,前脚掌落地的过程:前掌外侧触碰地面,然后将这种冲击感过渡到趾球部,滚动,前倾,落下,拉起,如此美妙。

这种感觉越来越清晰和强烈,虽然很短暂,但我确实能感觉到它,是真实存在着的。

也是这种感觉,让我一次次地进入“心流状态”,这种状态会让人真切地沉浸其中,专注其中,非常美妙。

就这样,一次次地感觉,自己是在热烈地活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一个十年的伙伴们

如果你要问我,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那我一定会毫不犹豫,而且会大声地,告诉你,那就是“朋友”、是“伙伴”,是“一起奔跑,一起前行的战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括但不限于, 各位教练们。

龙井教练:总教练,每个月都会给我们买生日蛋糕,可惜我在4月,冬训能不能再延期一个月,让我再吃一次,哈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教练:美食摄影组织,无敌好看好吃,也是康复补给大佬!

亚新教练:技术最强,跑姿最帅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磊教练:甩我几条街的男人!

周大师:跑姿最帅,没有之一,哈哈。

小曹:美工编辑客服助教啥都会。

黄哥:和我同期入营,非常敬重的一位前辈,跑院的箱根驿传就是黄哥提出来举办的,太赞了,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接下去!

健哥:马上夏训了,又可以吃到健哥带的冰西瓜了!

会峰:人称老段,其实跟我同年,我在训练营结识的第一个铁哥们,哈哈,带我越野带我飞,也一起跑过了很多比赛了。

有老熟人:勇哥、显宏哥、桂程哥、博哥、红姐、若雪、兆启哥、曦哥、明猷哥、卢指导...

在各位大哥带领下,在北航操场,完成了锡马赛前,最后一个间歇跑。

还有新结识的朋友们:振华哥、广岭哥、建国哥、老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若有疏漏都怪我。

还有更多休赛期间的拉练和活动,比如一起跑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怎么说呢,回过头又好好反思了下,虽然第1期有过高光表现,但更多的时候,还是比较沉默的,第2期和第3期很多时候因为加班,即使是平常,还有周日,跑个A课表都需要做足心理建设,经历过很多低落的阶段和灰暗的时间,但是,熬过去就好了,不是吗?

人生也就是这样吧,有高有低有起有伏,看着像个正弦波,但只要大趋势向上的,不就好了?

还有其实作为一个i人,第一期又是自己一个人报名,是真的蛮难熟悉起来的,外向交往、与人沟通,真的好难哦(还好跑步的时候不用太多说话,哈哈),但那又怎样呢?谁说i人就不可以有“深度交往”的朋友呢,朋友虽少,但质量高,个顶个的。

一年中交10个朋友很容易,但交一两个超过10年的朋友则非常特别了。

也祝愿,我与姿势跑法,与训练营中的伙伴们,能成为“挚友故交”,抵岁月漫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继续“绽放”

我的下一个跑步阶段,会是什么呢?

我认为,如果只用一个动词,那我想它“绽放”。

从最初的那个少年,一个人闷头跑, 再到现在,有了自己的跑团,一群伙伴一起跑, 再看未来,可能还会有自己的学员,然后自己慢 慢变老,坐着(也许是躺着)看更年轻的一代人跑...

我将这些称之为“羁绊”,我愿为之付出。

有时候真的很感慨,真的是“跑步收留了我”:治好了我的鼻炎...让我感觉记忆力变强了...

当然,跑步让我变得更加自信、阳光和开朗,让我更有勇气面对未知的未来,就像头雁,找到方向,不会迷路。

到这里,真的感谢,亲爱的跑友们的阅读。

我又要穿上跑鞋,准备今天的晨跑了。

请仔细听,当我前掌落地的那一瞬,是脉搏跳动的声音,也是我,与跑步的对话。

#来,评论区聊聊 #

「你用脚步丈量过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