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8

清康熙 洒蓝釉描金花鸟纹棒槌瓶

尺寸:高45cm

品相:局部脱彩

器盘口,直颈斜肩,筒式腹,圈足。洒蓝又称「吹青」,其制作工艺是在已烧成的白釉器上,以竹管蘸钴蓝釉汁,吹于器表,因而形成浓淡不同的斑点,又称为「点花蓝」、「雪花蓝」。此品种始烧于宣德年间,流行于康熙时期。此瓶外壁通体施洒蓝釉,腹部绘金彩花鸟纹。釉质深沈素雅,金彩雍容华贵,金彩和洒蓝釉交相辉映,沉静中见辉煌,给人以富丽堂皇之感。同类品参考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见《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丨陶瓷编·23》,清顺治、康熙(三),页132-135,图版75、76、7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熙时期,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瓷器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康熙皇帝本人对瓷器更是喜爱有佳,因此时常要求御窑厂不断研制和生产出构思巧妙、设计新颖的瓷器新样式来。相传,当朝有一位叫刘源的工部侍郎,多才多艺,人称中原才子。他在康熙十九年重开御窑厂之后,承命主持设计各种御瓷。《清史稿》有记载曰:“时江西景德镇开御窑,源呈瓷样数百种。”可见他当时的成就和过人才华。但是时间一久,刘源也有江郎才尽的时候。有一天正在为设计新的瓷器造型而发愁的他来到江边,看到一位女子手持棒槌在河边洗衣服,忽然得到灵感,回去便设计了以棒槌为基本形状的棒槌瓶。这种独特的器型一制作出来,康熙皇帝便大加赞赏,命御窑厂大量生产,于是棒槌瓶的器型便迅速流行起来。在随后的时间里,棒槌瓶成为了瓷器中典型的一种瓶类器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棒槌瓶一般分作圆棒槌、方棒槌和软棒槌几种器型。圆棒槌又叫硬棒槌,主要指康熙年间的式样,造型为盘口、直径较短、圆折肩、筒形长腹;方棒槌瓶又称方瓶,器型为撇口、短颈、瓶肩微折,方形长腹;软棒槌瓶则特指雍正初期烧制的一种器型,是与硬棒槌相对而言,造型不及后者挺拔。在清光绪及民国时期仿造的棒槌瓶则更多的是方棒槌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丨陶瓷编·23》,清顺治、康熙(三),页133,图版7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阅:《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页308-309,图版200

*点击拍品图片,查看拍品详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OT 19

清乾隆 黄釉盘

尺寸:直径14.7cm

品相:品相基本良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釉历来是明清时期皇家尊享之色。据礼仪制度,除宫廷用器,皆不可使用全黄之色。明代黄釉瓷器产生于明代宣德年间,到明代成化、弘治时期达到了最高水平。这种黄釉以铅为溶剂,以铁为着色剂,在低温下烧成。乾隆黄釉器虽不像弘治时期施釉肥润,色泽明快,却更制造出了明丽堂皇的气质。此盘即为代表之作,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幽雅的黄釉与器型和谐相配,既衬托出釉色之美,又显示出形体之秀,两者相得益彰。与青花、粉彩等彩绘瓷相比,其单一的色调因不需人工修饰而更富于天然韵致,不借雕饰而独以其单纯本色赢得世人赞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阅:Dr Honji Chang Collection,伦敦苏富比,2022年11月2日,编号239

*点击拍品图片,查看拍品详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OT 20

明万历 青花缠枝莲纹大碗

尺寸:直径21.2cm

品相:口沿爆釉,底足窑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口沿微撇,深弧腹,下承圈足,碗形硕大,工艺精湛,绘画细腻,修胎精细,器形规整,胎质细腻,釉色莹润。碗心青花双圈内绘缠枝莲纹,外壁满绘青花缠枝莲纹,近足处绘变形仰瓣莲纹。构图繁密,绘画流畅,青花发色蓝中带紫,颇具时代特征。如此之大碗,留存至今者较为少见,值得珍藏。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万历年制”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阅:《明代嘉靖隆庆万历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瓷器对比(下)》 页540-541,图版317

*点击拍品图片,查看拍品详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OT 22

清乾隆 绿彩龙纹盘

尺寸:直径17.5cm

品相:磨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盘敞口弧腹,圈足。盘内壁口沿、盘心以青花绘双圈弦纹并罩以绿彩。盘心内绘绿彩立龙戏珠纹,四周点缀火云,苍龙竖立,身体遒劲,五爪锋利,锋芒毕现。盘外壁上下各有青花双圈弦纹并罩以绿彩。刻画两条行龙赶珠纹并施以绿彩。二龙前后相逐,躯体舒展,动感十足。彼此追逐,奔腾涌动之感呼之欲出。身侧亦饰有火焰、流云图案。盘胎釉洁白,绿彩明润,锥刻龙纹飞扬飘动、栩栩如生。清宫瓷器档案记载为“成窑五彩暗水绿龙六寸盘”,是为清代官窑传统品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阅:《江西藏瓷全集—清代(上)》,页22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阅:《河北博物院基本陈列—名窑名瓷》页277,图130

版权声明
专委会微信公众号文章来源于作者授权或者投稿文章,大部分转载文章都尽量标明了出处以及作者信息,版权都归作者所有,若涉及到版权问题,请添加:997083770 联系删除,谢谢!(文玩收藏 送拍问题也可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