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据媒体公开报道,紫光展锐董事会已表决通过股权融资决议,宣告新一轮股权融资完成。据悉,本轮融资金额超过40亿元,投资方包括国资平台、金融机构、券商以及社会资本。

针对紫光展锐新一轮融资消息,紫光展锐回应媒体称,公司正在董事会授权之下,全面推进本轮融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知情人士表示,紫光展锐当前正处于跨越发展的重要窗口期,同时处于全面提高国产手机芯片竞争力以及抓住国产化、AI化浪潮全力开拓市场的关键期,本轮股权融资能够在关键节点为公司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轮融资前,紫光展锐公开完成了四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英特尔投资、国家大基金一期及二期、上海国盛集团等,累计融资超100亿元,入围多个独角兽榜单的前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获强大投资方超40亿元助力

据了解,本轮股权融资投资方有上海、北京两地国资平台,工银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交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人保资本股权投资有限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中信建投、国泰君安、弘毅投资。

事实上,自2023年启动本轮股权融资至今,因投资机构更加趋向谨慎,且受半导体行业波动影响,加之公司股东结构复杂,紫光展锐本轮股权融资在开展过程中面临诸多难题。

不过,得益于多方支持,紫光展锐本轮股权融资最终按照原定计划开展。从宏观政策层面看,政策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参与本轮股权融资的上海、北京两地国资和金融平台正是从国家战略高度认可和支持紫光展锐,并对公司所处的市场前景和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公司具备技术积累,产品矩阵丰富,成长前景广阔,这些因素是公司赢得机构认可和信任并积极投资的根本支撑。”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2024年3月,紫光展锐已完成一次银团项目。此次银团由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五大银行组成,授信达32亿元。本次银团项目资金将用于支持5G业务发展,助力公司在5G领域持续攻关,取得更大突破。

2023年2月,紫光展锐曾向媒体表示,公司计划寻求不超过150亿元的新一轮融资。公司曾表示募集资金将服务于公司发展战略,在巩固提升现有手机、物联网业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汽车电子、智能显示等新兴领域。

02

逆势增长,全球智能手机芯片出货量反超三星

近日,国际调研机构Canalys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机处理器市场报告显示,在前五大智能手机处理器厂商中,紫光展锐出货量超越三星位列第四,同比增长64%,达到2600万颗。报告显示,联发科、高通和苹果分别位居出货量前三。

在智能手机市场整体下滑的大环境下,紫光展锐出货量增长显得格外瞩目。在前五大智能手机处理器厂商中,紫光展锐增长最快(64%),联发科高通和苹果的增长率分别为17%、11%及-1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analys2024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机处理器的出货量排名

根据Canalys报告显示,紫光展锐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其终端客户在新兴市场的扩张。

今年一季度,新兴市场的智能手机市场发展迅速,以东南亚市场为例,智能手机市场同比增长12%,出货量达到2350万部。根据Canalys的最新数据,一季度中国品牌小米、OPPO、vivo、传音等在东南亚合计占有市场份额高达60%,部分品牌销量同比翻倍增长。

近日,搭载紫光展锐5G芯片T750的LAVA Yuva5G已在印度正式上市,将为印度消费者带来高质量的5G手机体验。印度是目前各大手机品牌厂商的出海“重地”,5G手机已占印度总智能手机出货量的一半以上,5G用户破亿,市场巨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搭载紫光展锐5G芯片T750的印度手机LAVA Yuva 5G

截至目前,紫光展锐5G产品已覆盖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随着LAVA Yuva 5G在印度打响头炮后,近期还将有多款搭载紫光展锐5G芯的手机陆续登陆海外市场。

03

跻身全球手机芯片头部玩家

公开资料显示,紫光展锐是世界领先的平台型芯片设计企业,是全球少数全面掌握2G/3G/4G/5G、Wi-Fi、蓝牙、电视调频、卫星通信等全场景通信技术的企业之一。在5G领域,紫光展锐是全球公开市场3家5G芯片企业之一。

当前,全球手机芯片赛道上的巨头有高通、联发科、紫光展锐、三星、苹果、华为海思等企业,但将自己芯片对外销售的只有高通、联发科和紫光展锐,而紫光展锐是其中唯一一家中国企业。

作为全球手机芯片市场的新兴挑战者,紫光展锐的进击之路并不好走。手机芯片行业护城河极宽,包括了高技术壁垒、高用户黏性和高规模效应等因素。

所幸的是,“国产化”和“AI+”为紫光展锐的突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面对“国产化”机遇,紫光展锐提供高质量产品和周到服务,可让下游客户更有动机尝试切换成紫光展锐的产品;面对“AI+”机遇,紫光展锐推出了最新AI计算平台,以及AI模型紧耦合的芯片产品,助力大模型在端侧部署。

2021年至2022年,紫光展锐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7亿元、140亿元,同比增长78%、20%;同期,紫光国微的营收分别为53.42亿元、71.2亿元。

相信凭借着出色的市场表现,乘着难得的国产化和AI+的市场机遇,紫光展锐面向的一定是一片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