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没?吃的什么?”

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却代表着那个时代的人们饮食的巨大改变。

现在的年轻人或许体会不到,在60年代吃糠咽菜和70年代粗粮充饥是一种什么感受。

就算是到了80年代,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也只能是勉强温饱。

仅仅几十年的时间,我们是如何做到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的?让我们踩着时光的滚轮一起回到那个忍饥挨饿的年代来看看吧。

60年代吃糠咽菜,70年代粗粮充饥

那个时候为了填饱肚子,地里啥能吃都往嘴里塞,树叶、野草,没一样能逃得掉。

我们这边见面打招呼的话永远只有一句,那就是:“吃了没啊?”“今儿吃的啥?”。

家里条件稍微好点的,主食就是玉米、高粱米、红薯这些杂粮,做成玉米面窝窝头、红薯啥的。

那些手巧的大嫂们,会根据季节变着法儿做点好吃的。

春天摘点槐树花,和玉米面一搅和,做成贴苞米饼子,虽然主打的是一个季节菜,但却别有一番风味!

至于饺子这样的“硬菜”,过年能吃上一顿就不错了,不像我们现在想吃随手就包,肉馅想放多少就放多少。

青菜吃的就是自己家种的那么几种,有时候地里的红薯叶子还有一些榆树的叶子,都可以拿来充饥,煮面的时候随锅放一点。

谈不上有什么口感,只知道吃饱了才会不饿。

80年代勉强温饱

80年代的生活虽然与现在相比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但也开始慢慢好起来了。主食开始有大米、白面了,饺子、包子、馒头了。

蔬菜种类也多了,茄子、豆角、黄瓜啥的都能种出来。

市场上也开始有方便面、饼干这些新玩意儿卖了,虽然贵点,但偶尔尝尝鲜也挺不错的。

逢年过节的,家里总会拿出一些珍藏已久的吃的喝的招待客人,或者自己解解馋。

现在回想起来啊,虽然那时候日子苦了点,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却特别真挚,大家都互相帮助、互相扶持着。

现在的我们,更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才对!

现在的生活

相信对于家庭主妇或者家庭煮夫们来说,每天最愁的就是吃什么了。

毕竟不管是商场还是菜市场,再或者是街边的小摊上,都是各种蔬菜应有尽有。

今天吃木耳炒肉呢?还是芹菜肉丝?莴笋炒蛋也是不错的选择。

每天不同的青菜换着吃,荤素搭配还是南北口味对调,竟然都有吃腻的一天。

现在的蔬菜种类多,人们的口味也变得越来越挑剔,吃腻了家常菜,时不时地下馆子也是很多人的选择。

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家里准备饭菜有些繁琐和复杂,索性就直接出去吃,省的做饭个哦准备了。

一家人兴师动众的出门下馆子,如果不是提前预定,大街上可能连个位置都排不上了。

外面的饭味道确实是不错,每家都有每家不同的味道,对于火锅忠实爱好者的小编来说,是怎么吃都吃不腻。

不过这外面的饭毕竟重油重盐,吃多了对身体没什么好处,还会导致体型肥胖。所以在这里提醒大家,虽然好吃但也要适量。

饮食是个轮回

为什么说饮食文化是一个轮回呢?

大家可以想象,过去的人们吃不上饭,只能拿土豆和红薯来充饥。家家户户每年都会种上一些,到了收获的季节,就靠着它们过活了。

记得那时候,每天早上妈妈就会煮一大锅红薯,我们一家人就围着锅吃。

甜甜的、糯糯的,虽然吃多了会有些腻,但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能有这样的食物已经很不错了

土豆也是餐桌上的常客,炒土豆丝、炖土豆块、土豆泥……虽然花样不多,但每一样都让我们吃得津津有味。

现在时代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还有条件吃上更好的美食。大鱼大肉、山珍海味都不再是稀罕物了。

可是整天吃这些油腻的东西,身体可受不了。

现在的人们开始追求饮食均衡合理搭配了,又回到了吃玉米、红薯、土豆等杂粮的老路上。

不过现在的吃法和过去可不一样了,人们更懂得如何搭配食物,让饮食更加营养均衡。

比如早餐可以来一杯豆浆配上一个红薯或者玉米;午餐可以来一份土豆炖牛肉或者红薯烧鸡块;晚餐则可以来一碗杂粮粥配上一些清淡的小菜。

这样的吃法既满足了口腹之欲又保证了身体健康,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说一句

现在的生活跟几十年前比起来,那简直是天壤之别!

我们住得好,穿得暖,吃得也丰富了。

但就算现在日子好过了,我们也不能忘了初心和使命啊。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浪费食物,得知道珍惜。

现在的年轻人,饭菜稍微不合口味就倒掉,那样做简直是有些奢侈了。

每一粒粮食都是经过风吹日晒才成熟的,过程十分的困难,所以要珍惜眼前的粮食。

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浪费食物,要牢记初心,不忘使命,珍惜现在的一切!

参考资料:
《从“吃”看国民饮食习惯变迁》 东方网 2019年9月27日
《2025年餐饮市场规模将达55635亿元》 中国食品报 2022年4月22日
《中国肉类消费总量占全球27% 预制菜带来新机遇》 中国经营报 2022年11月7日

文/编辑:小阳咩咩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