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哔哥哔特导读】不用上天!3小时内就能实现广州速达上海!搁浅了许久的磁浮产业将再次站在时代风口上起飞,谁能分到这个未来市场的蛋糕?

1小时通达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2小时通达粤东粤西粤北地区,3小时通达国内及东南亚主要城市,12小时左右通达全球主要城市。

这将不是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政策解读

来源/广州市交通运输局

前不久,广州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 年)》就对未来综合交通的发展做了这样的披露——超前谋划与其他超大城市间高速磁浮通道布局及实验线建设,预留京港澳高速磁浮、沪(深)广高速磁浮 2 条通道。

这意味着,在时速达600公里的高速磁浮技术加持下,广州到上海只需不到3小时的时间!对比目前沪广高铁最快也需6小时48分,高速磁浮列车将直接缩短一大半的时间。

相比于常被提起的“高铁”,“高速磁浮”好像熟悉又陌生,但恰恰是这个许久没有被广泛提起的名字,将在未来交通网布局中“出尽风头”。

  在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建设规划中,高速磁浮列车真这么重要?

  是的。

高速磁浮列车利用电磁力原理,实现了列车与轨道之间的非接触悬浮和驱动,这种设计使得列车在运行时几乎不受轨道摩擦力的影响,因而具备振动小、噪音低、维护量少、安全性高的优势。

虽然我国是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但随着高铁运行速度的增加,高铁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摩擦力激增、轮轨噪音加强、技术瓶颈难以突破等情况。因此在现有情况下,高铁长期运营的最高速度只能为350km/h。

然而,人们对速度的追求显然不止于此!如同人类永不停转的发展历程,轨道交通领域对速度的探索仍在继续,高速磁浮技术的发展成为必然。

2021年,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正式在青岛下线,成为全世界首套600公里时速磁浮列车系统,而这也标志着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核心技术已被攻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磁选浮列车 来源/包图网

  高速磁浮技术的重大突破,重振了这个沉寂已久的磁浮技术市场。

尽管此前磁浮并没有像高铁这样引起大范围的讨论,但国家一直没有放弃对磁浮技术的探索。

2016年科技部就启动了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关键技术研究项目;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研究推进超大城市间高速磁浮通道布局和试验线路建设”;在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技术的攻克后,工信部正积极推进成熟的制造模式和整机装备应用推广。

而随着高速磁浮通道的布局建设不断深入,高速磁悬浮列车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轨道交通连接器行业的规模也在持续扩大。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轨道交通连接器供应商能否分一杯羹?

根据观研报告、头豹证券、Big-Bit产业研究室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轨道交通连接器市场规模在120亿元左右,到2025年连接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32亿元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来源/观研报告、头豹证券、Big-Bit产业研究室

轨交连接器市场竞争良性且行业毛利率高,这对已经入局轨交领域的连接器供应商来说,是一次巨大的发展窗口。就拿国内龙头企业永贵电器举例,其最近三年轨道交通连接器毛利率都维持在了40%左右。

  不过,高利润的背后是高技术壁垒和高入行门槛,并不是谁都能吃到这块香饽饽。

由于铁路领域应用环境复杂,轨道交通连接器有着更高的标准和性能要求。前不久,国家铁路局就发布了轨交连接器相关标准,进一步明确了轨交通信控制系统中连接器的防护等级,从而增强轨道交通连接器的整体可靠性。

另外,高速行驶的磁浮列车要实现低延时通信,就必须要求连接器拥有高度电磁屏蔽性能,保持信号的连续性,保障实时数据的稳定获取。中航光电的CT49系列盲插连接器和GJB系列连接器,就在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的制动、导向、磁浮、监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高速磁浮交通系统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具备自动驾驶、智能传感和通信功能。因此,轨道交通连接器除了要满足大电流、高电压等电气性能要求,还要具备有高密度、高速传输技术、抗干扰等技术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磁悬浮列车 来源/包图网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引导以及高速磁浮技术的不断突破,高速磁浮列车这种新兴的交通模式将在不远的将来实现规模化落地应用。

高速磁浮技术是国家建设先进轨道交通的核心一环,承担着推动“交通强国”建设的使命。轨交连接器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组件,也拥有着连接“五湖四海”的使命,轨交连接器企业能否自如应对这样的高要求与高需求?让我们保持期待。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