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口号是“我们的土地,我们的未来”,聚焦土地恢复、阻止荒漠化和增强抗干旱能力。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防沙治沙座谈会上曾强调:“要坚持科学治沙,全面提升荒漠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坚持以水定绿、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大力发展节水林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棘作为一种耐旱、抗风沙,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的药食植物,被广泛应用于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领域。沙棘对生长的自然环境要求低,可以在零下50℃和零上60℃的极端恶劣环境下,仍然发育良好;对降水变化适应性强,在年降水量250~800mm的地区,都能生长并形成灌丛;对各种土壤有较强适应性,不论在贫瘠的黄土高原,还是在广袤的西北戈壁、盐碱地及东北草甸,均可正常生长并在短期内迅速繁殖成林,拿每亩有成苗70株的土地为例,4~5年即可郁闭成林;此外,其根系发达,具有较强的固土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由于沙棘独特的生态属性,所以能有效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和改善生物多样性等,在自然界中,被誉为保持水土的“天然堤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