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宁晓敏

见习生丨夏路

出品丨鳌头财经(theSankei)

又一起村镇银行被主发起行收购。近日,成都银行(601838.SH)通过董事会决议,拟收购控股子公司四川名山锦程村镇银行其他股东股份,并将其改建为雅安分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鳌头财经注意到,成都银行收购旗下村镇银行,对提升其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扩大业务范围、增强抗风险能力都有正面影响,与此同时,还需警惕文化管理差异、人员安置、业务整合、监管审批等方面的存在的风险。

作为新晋“万亿级”城商行的成都银行,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盈利破百亿,2024年第一季度继续保持稳健增长。

业绩亮眼背后,暗藏着忧愁。在银行业净息差收窄的大趋势下,虽然资产规模快速增长,成都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有所上升。

2023年成都银行的房地产贷款(房地产业)385.5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7.48亿元,房地产(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为11.7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3.05%,较上年末增加 0.65个百分点。

此外,零售转型成绩不突出,零售贷款还是在走高度依赖地产的老路。去年,成都银行个人购房贷款余额为914.93亿元,在个贷中占比74.18%。

值得一提的是,在行长职位空缺近半年之后,近期,成都银行迎来新行长徐登义。 作为“建行系”出身的银行人,徐登义的专业背景和经验可能会为成都银行带来新的业务发展思路和战略。

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上升

2018年1月31日,成都银行成功在沪市主板挂牌。近年,成都银行扎根川陕渝三省市,持续拓展政务金融业务、实体业务、零售负债业务“三大护城河”战略纵深,在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中取得了优异的经营业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财报显示,2023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217.02亿元,同比增长7.22%;实现归母净利润116.71亿元,同比增长16.22%。18.78%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连续4年位列上市银行前列。

同时,成都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连续3年实现千亿级增长,年末总资产达到1.09万亿元,成为西部首家资产规模迈上万亿级的城商行,多个规模指标和成长指标位居区域前列。

2024年第一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56.38亿元、归母净利润28.5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27%、12.83%。截至今年3月末,总资产较年初增长8.01%,接近1.18万亿元。

从资产质量来看,截至2023年末,成都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68%,拨备覆盖率504.29%,资本充足率为12.89%。房地产贷款占比20.83%,房地产不良贷款为15.84亿元,房地产不良贷款率为1.22%。

虽然业务稳步增长,但成都银行也受净息差下滑的影响,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有所上升。

在银行业息差呈下行趋势的背景下,截至2023年末,成都银行净息差为1.81%,较2022年末的2.04%下滑了0.23个百分点;净利差为1.73%,较2022年末的2%下滑了0.27个百分点。

受此影响,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上升。2023年末,该行房地产贷款余额11.74亿元,不良贷款率3.04%,较上年末增加0.65个百分点。而2022年,该行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为7.64亿元,不良贷款率2.40%。成都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增加4.1亿元,不良率上升了0.64个百分点。

业绩稳中向好的同时,银行净息差承压仍在持续,成都银行如何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解压”,进一步管控负债成本迫在眉睫。

零售转型收效甚微

为进一步拓展业务,成都银行早在2018年就提出了大零售的战略转型方向,自2018年登陆A股以来,成都银行通过持续推进“数字化、精细化、大零售”三大转型,全力践行高质量发展方针。

成都银行的大零售转型包括储蓄存款、网点建设、消费贷、财富管理等业务。

但从实际的转型效果来看,并不理想。成都银行零售贷款还是在走高度依赖地产的老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至2023年末,该行的个人消费贷款及其他的余额为180.22亿元,尽管增速高达41.29%,但在个贷中的占比仍只有14.61%。成都银行的个贷大头依然是个人购房贷款,同一时点,该行个人购房贷款余额为914.93亿元,在个贷中占比74.18%。

成都银行较低的零售贷款收益率,也拖了整体资产收益率的后腿。2023年,该行的零售贷款平均利率为4.28%,不及其他已披露零售贷款收益率的A股上市城商行,同一时期,北京银行的个贷收益率为5.57%、宁波银行为6.34%、重庆银行为5.14%、青岛银行为5.39%。

成都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也很难支撑起该行的整体中间业务收入。2023年,成都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6.62亿元,同比减少2.25%。其中,与财富管理相关的理财及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一直都占据着成都银行业务收入的大头,在2023年只实现了4.05亿元的收入,同比减少了9.8%。

自2022年以来,成都银行个人按揭贷款增速大幅放缓,由2021年的16.44%直接降到了2022年的1.58%,到2023年上半年也只有3%,业务的持续低增长也减缓了零售贷款增速。

整体来看,成都银行零售业务的低收益率,再叠加零售规模较小,对整体盈利水平并没有多大增益。在零售转型过程中由于竞争激烈、起步晚、业务创新不足等原因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优化业务结构、提高零售业务的竞争力,以实现更好发展。

业内认为,新行长可能会加大在零售业务方面的投入和改革力度,推动银行在零售领域取得更大突破。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趋势,徐登义可以从推动成都银行加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提升零售业务的效率和客户体验等方面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