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东关大先生
出品|电动公会
日本车坛地震,五大车企被曝集体造假。
6月3日,日本国土交通省在官网发表声明称,鉴于之前大发工业公司违规操作等情况,国交省对 85 家车企在量产认证申请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操作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丰田、马自达、雅马哈发动机、本田、铃木五大车企38种车型存在认证欺诈问题,不正当行为主要分6种,分别存在于安全气囊、碰撞试验、发动机输出试验等方面。
丰田共7款车型的认证试验中发现不当行为,问题车型包括三款量产车型的行人和乘员保护测试数据不充分,以及四款停产车型的碰撞测试方法错误。
马自达在目前生产的2种车型中发现了发动机控制软件的改写行为,已经停产的3种车型中则发现了碰撞试验车辆的非法数据。
雅马哈在现行生产的车型中发现问题,该公司在不适当的条件下对产品进行噪音试验,过去生产的两款车型,也在警示音试验的数据上存在虚假记录。
造假消息曝出后,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在记者会上痛批:“他们(造假者)严重损害了日本汽车产业的信誉。”
国交省要求暂停涉事车型的生产和出货,并依法对上述 5 家问题车企开展进一步调查,最快将于4日开始对丰田的调查,而后依次调查其他四家问题企业。
01
日本制造,造假成风
日本汽车厂商的造假只是冰山一角。
事实上,从整车制造到原材料供应,再到零部件生产,整个汽车产业链普遍存在数据伪造问题,伪造现象在日本汽车行业已成风气。
2016年,三菱承认在进行燃料效率测试时作弊,导致公布的油耗数据低于实际情况,这是对消费者的公然欺诈。
2017年,斯巴鲁和日产也因伪造行为而受到调查,斯巴鲁在尾气排放测试中作弊,并让无资质人员进行车辆出厂检测。这种行为在斯巴鲁已成常态,持续了三十年。
2023年12月,隶属于丰田集团的大发汽车因碰撞测试数据篡改被曝光,违规操作高达174项,涉及64款车型,导致超过100万辆汽车被迫召回。
整车企业尚且如此,原材料和零部件公司的造假就更为疯狂了。以全球第二大安全气囊供应商日本的高田公司为例,该公司在2015年爆出重大安全气囊伪造丑闻。
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是,2009年,一位美国18岁少女驾驶的本田 雅阁 ( 参数 丨 图片 )在发生车祸时,安全气囊释放出的金属碎片切断了她的颈动脉,导致她失血过多而死亡。
本应为生命保驾护航的安全气囊,竟成了致命武器。
起初,这起事件并未引起广泛关注,高田公司也试图隐藏真相。然而,到了2015年,全球因高田安全气囊问题而丧生的人数已达到至少23人,美国交通安全局因此介入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高田安全气囊中使用的爆炸性化学物质硝酸铵极易变质并发生爆炸,使得气囊释放时的金属外壳炸裂,导致金属碎片飞溅。
更为震惊的是,早在2000年,高田公司的测试中就已发现硝酸铵的爆炸风险,但公司选择对测试结果进行伪造。与大多数使用硝酸胍作为推进剂的安全气囊不同,高田公司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更廉价但不稳定的硝酸铵。
在美国交通安全局的施压下,高田公司承认伪造事实,由此也引发了全球大范围汽车召回事件,2015年仅在中国就有超过500万辆汽车被召回,给广大消费者造成了巨大损失。高田公司因无法承受巨额债务而宣告破产,最终被均胜电工收购。
然而,收购后的调查中,均胜电工惊讶地发现,在高田的日本和菲律宾工厂中,连安全带和儿童座椅的数据也存在伪造现象。
到2017年,日本汽车行业的原材料供应链爆出了大规模的伪造事件,神户制钢首当其冲,其生产的铝和铜制品在强度和尺寸上的数据被发现有篡改现象,这种情况起始于2000年左右。
同年,三菱综合材料因在电线、铜、铝制品等产品上造假被曝光,东丽集团也因轮胎测试数据造假而被揭露,涉及的车企几乎覆盖了整个日本汽车行业。
2020年,日本电装公司因所生产的燃油泵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而爆出"熄火门"事件,影响了包括丰田、雷克萨斯、马自达、三菱、本田、斯巴鲁在内的多家日本车企,当年共召回了479万辆汽车,其中仅中国就召回了120多万辆。
2021年7月,三菱电机被曝产品检验数据造假,且可能持续30年以上。三菱电机社长杉山武史引咎辞职。
2021年,日本的两家知名零部件制造商——曙光制动器和日立安斯泰莫因刹车和悬挂零部件数据造假而被揭露,到2023年,涉及问题产品的销售量竟高达2亿件,而问题的起始点同样追溯到2000年前后。
更为严重的是,这一造假现象不仅局限于汽车行业,还波及到航空、机电、核电站等多个领域,被卷入的日本企业多达258家,整个日本原材料供应体系几乎全面崩溃。
日本汽车产业已深陷系统性造假泥潭,难以自拔。而诸多盛名在外的日本企业不断“暴雷”,一步步将曾经闻名全球的“日本制造”拉下神坛。
02
皇帝的新衣
不顾用户安全,疯狂地造假,而且还要“抱团式”的集体造假。对此种种,日本消费者们的“呐喊”非常清晰:“日本汽车的‘品质神话’已经成为过去的传说”“这是日本的耻辱,信誉失坠”。
日本舆论不禁发问:企业还是这些企业,人还是这些人,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之多的“早已知悉”之下,仍有如此大规模的数据造假?
反思违规操作和造假丑闻的原因,丰田汽车社长丰田章男对此的解释是:“为了迎合更多汽车消费者的需求,丰田也采取了市场全方位战略扩张等战略,在这样的战略指导下,公司也将优先考虑新车的开发周期和效率生产。但是,扩张战略会导致极少数的短视行为,作为公司一直坚守的生产价值观,正在动摇。”
大发工业公司则表示,是“工作时间表过于紧张和僵化,造成极大压力”“现场过度担责,管理层缺少参与”“管理层只注重短期发展,对违规问题视而不见”等。
果真如此吗?
深入分析日本汽车产业的造假历史,不难发现,许多造假行为均始于2000年前后,那时日本汽车产业已难以进一步压低成本,不在检测数据上做文章的话将逐步失去市场竞争力。
20 世纪 70年代,日本汽车业的黄金时期,凭借价格低廉、节油、耐用的特性,在欧美主导的全球汽车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日系车开始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然而,随着1985年广场协议的签订,美国对日本实施大规模经济收割,与此同时,欧美汽车产业也开始重视成本控制,日本汽车的竞争优势逐渐消失。
与此同时,自80年代起,中国开始承接大量外资汽车产业链转移,中国汽车工业逐步崛起,加剧了日本汽车产业的竞争压力。
面对这种局面,日本汽车制造商要求其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每年降低报价。当利润还能维持时,压力尚可应对,但随着利润的持续下降,产业链上的企业开始感到压力山大。
为了维持价格竞争力,日本车企不断压缩成本,然而这种做法终有极限。不幸的是,到了2000年前后,汽车制造成本几乎已经无法再降。
正常情况下,面对这种挑战,工业产业可以通过技术迭代或产业升级重组来寻找出路,然而,日本选择了一条捷径——伪造数据。
造假能大幅提升公司的营收和利润,以汽车原料钢铁为例,顶级钢材虽然利润较高,但对工艺也有一定要求,因此良品率都不算高。
根据要求,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要作废,然后回炉重炼,这会消耗大量的人工、时间,以及成本。但只要改一改数据,大部分检测结果不达标,短时间不会被客户发现的产品推出市场,大多数客户其实很难察觉。
2018 年,日本神户制钢被实锤造假,他们的造假情况,基本就是如上所述,他们还表示,造假有时是“出于 KPI 无法完成的压力”。
这种选择背后,或许与日本企业的文化和管理哲学密切相关。
日本企业的“论资排辈”制度使得领导层普遍年纪较大,缺乏新鲜血液和创新思维,加上内部条块分割、组织机制相对固化,总部与基层明显割裂,各基层单位更看重自身局部利益,这导致了企业决策层思想日益僵化,对下属提出的难以实现的目标采取强制性要求,基层员工面对无法完成的任务,最终选择通过伪造数据来应对。
比如,日产汽车公司数据造假的调查报告中就提到,相关工厂长期使用无资质的质检员,每次国土交通省进行定期审查时,工厂负责人就将这些人撤下生产线。总公司也难以了解工厂实际情况。
事实上,日本汽车行业的造假问题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但由于汽车产业对日本国民经济至关重要,涉及工作人员超过552万,占日本总人口的4.4%,无人愿意揭露这一现象。
这种情形宛如“皇帝的新衣”,尽管众人皆知其中的丑陋,但社会各界仍旧选择粉饰太平,谁也不愿意打破这个虚幻的繁荣。
03
别让“工匠”变“躬匠”
面对企业集体造假的现状,曾经被世界推崇的日本“工匠精神”似乎已迷失方向。更讽刺的是,每次造假被曝光后,企业负责人都会出面向公众鞠躬道歉,然后继续造假,被曝光后继续鞠躬道歉,“工匠精神”已然变成“躬匠精神”了。
这次也不例外,日本制造又鞠躬道歉了。
6月3日,在东京举行的记者会上,丰田汽车公司社长丰田章男鞠躬90度,向公众谢罪。他表示,不当行为动摇了认证体系的基础,作为汽车制造商,必须避免。
马自达汽车首席执行官毛笼胜弘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公司将共同努力,解决调查发现的问题,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并努力恢复大家对我们的信任。”
本田汽车首席执行官三部敏宏在3日晚间的新闻发布会上鞠躬道歉,“我们非常重视此事,我们深表歉意。”
世界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存在造假现象,但像日本这样造得理直气壮、历久弥新、层出不穷的国家,的确少见。在他们心里,会认为造假是让公司数据“达标”,是为了公司好,所以是“正当行为”。
即使在造假行为被揭发后,他们宁愿鞠躬道歉,也不愿意改正,所谓“意见接受,行动照旧”。可是,如果道歉有用的话,那还要警察干嘛。
如今“日本制造”面临的挑战众多,其前途命运恐怕也不是全然由企业层面的调整所能左右,在全球汽车行业存量竞争的大背景下,各国厂商之间的内卷已经达到极致,中国的汽车制造商们应当引以为戒。
只有循序渐进地提升技术和质量,逐步提升品牌影响力才能行稳致远,中国制造必定会越来越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