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兰雨

编辑 / 兰雨

6月初的深圳,天气反复横跳,一会儿晴一会雨,但也未能阻挡人们看展的热情。十点的展馆外大排长龙,不少观众携家带口排着队进场,展馆内人潮涌动,甚至寸步难行。

7大展馆,20万平方米。107个汽车品牌,1036辆新车同台“竞演”,不乏北京车展首秀的新车,余承东、雷军、李斌、周鸿祎等“车圈顶流”云集。2024粤港澳大湾区车展隐有追上北上广车展,超过成都车展的意味,只还差那最后一口气。

与汹涌人潮一同出现的,还有华南出现的 精灵 参数 图片 )#5概念车,还有展会唯一一台右舵版展车。值得一提的是,smart是开展首日唯一邀请明星的品牌,将第10万台精灵—— smart精灵#1 BRABUS性能版,交给了精灵少女薛凯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于与薛凯琪的合作,smart品牌全球副CMO及中国营销公司CEO易寒接受了车厘子专访时坦言,“smart自2002年进入香港市场,有很好的用户认知,纯电smart产品60天订单就破千辆,80%是BRABUS高性能版,并且很多香港TVB演员是smart的车主,薛凯琪自己也定了精灵#1,所以我们并不是找了以为明显“假装”车主实则代言人,我们是从真实的香港车主中,找到最契合品牌形象的代言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显然,相对于“带货”属性更为明显,“卖车”之心溢于言表的品牌展台,有右舵车,有澳门产品,带来精灵#5概念车和薛凯琪惊喜亮相的smart品牌,正如易寒所言,“我们不仅把这当成是深圳车展来对待,而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粤港澳大湾区车展。”

华南销量表现没有达到预期,潜力巨大

“大湾区市场是新能源重镇,虽然前期smart品牌在这个地区相对没有像华东、华北、西南起速那么快,但大湾区市场极具潜力。”

在易寒看来,华南市场新能源起势比较早,比亚迪、小鹏、问界等品牌车型会进入快速追捧期,而讲个性、新奢、都市的smart品牌,会有一个慢热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华南地区尤其广东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已突破50%,smart也正在“争取”这一市场份额:新车、新店都在持续铺开,辐射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上个月我们在澳门开启了纯电smart车型的预订;深圳品牌的旗舰中心也将近期与大家见面;在中山、江门、湛江、揭阳等城市陆续发展渠道网络;全新smart精灵#5概念车全国路演第一站在广州启航……”在易寒的娓娓道来中,smart华南地区的建设地图徐徐铺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南区用户更偏重对科技的热爱、对技术的追求,有更开放的眼界,对于smart来说颇具挑战。背靠吉利和奔驰的smart品牌,在继承奔驰设计DNA之外,得到了吉利在纯电架构、安全等领域先进技术的加持。

正如易寒所言,“smart不光主打个性,也有黑科技、硬实力,不仅是在大湾区,即使放在全国市场,我们有底气能够充分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mart和MINI品牌定位相仿,主打个性和轻奢,在华南尤其是深圳市场,消费者可能对于宝马mini更为“熟悉”,现在全新电动MINI Cooper的预售价已出,双方棋逢对手,易寒的表现却较为轻松。

而正主要得益于smart比MINI品牌更早进入新能源市场。“我觉得他们更多地会看我们来做,并且定价会很难。我们一些代理商,几个品牌都会做,他们认为电动MINI的溢价支撑力不是那么乐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油车时代smart在华南、广州、深圳都做过全国性的smart times,有很多用户收集smart一些元素的小车模或者海报之类的周边,粉丝粘度相对其他区域市场高,也正是smart对华南市场会比全国其他的区域有更多投入的因果所在。

Smart,不止于“小”

“open your mind,把思路和格局一起打开,smart正跨越都市便捷,迈向更广阔的户外天地。”发布会上,smart品牌全球公司张明霞的这一句话正是点明了别把smart想小了。

“不要总觉得原来那个fortwo才是smart,燃油车时代,smart也有所突破,包括forfour和跑车;电车时代,smart会在A0级市场的空间和潜力具有一定可能性的时候,做两座车。”易寒一语中的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精灵#5是smart第一款走出城市的车型,它不需要三把锁、四轮独立悬挂,但一定要在城市和乡野之间有场景切换,更大、更大胆、更方正、更野一点。目前,smart精灵#1的女性用户占比超过75%,smart精灵#5的男性用户比例也许会提高。

的确,变硬派的精灵#5改变了品牌过往“以都市为核心”的设计构想,有用更聪明的交互更适用于全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这样的改变,让smart受市场的接纳程度非常高。

截止目前,smart在中国、欧洲等27个国家和地区销售,与友商大喊“出海”不同,smart是重回海外市场,走得更快一些。“单看中国,我们没那么主流,但如果加上全球表现,smart是市场中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易寒表示到。

虽说主打都市、个性的smart在中国市场是个“小众”品牌,在新能源渗透率不断走高的当下,smart对中国市场的企图心也在不断增加。

smart目前在66个城市开通了177家销售门店、5家品牌旗舰中心等销售和服务渠道。“纯电smart的交付时长只有20个月,我认为这个速度还过得去。”在易寒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smart正积极进入到所有的二线城市,和一部分的发达城市,抓住该有的市场机会和空白。

2024年,新能源淘汰赛驶入快车道,各车企境遇有所不同,有的加速飞驰,也有的失速熄火,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曾表示,整个行业已经打得头破血流,车企不是在“让利”,已经到了“让本”的不正当竞争阶段。

此外,在小米汽车及雷军的“流量赛道”的轰炸下,车企老板们来到台前,争做“网红”,卷流量、卷老板,成为了当前汽车行业的明牌。

在易寒看来,作为一个新品牌、新势力,通过创始人的形象、故事或者一些社交端的花边去吸引用户的关注,的确是很有效的一个手段,但时效性以及持续性有多久,是持怀疑态度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必须承认的是,在淘汰赛大幕早已开启的中国车市,营销对于车企来说是一个重大课题,为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卖更多车,不被挤下牌桌,适当卷一卷老板不失为一个良策,而smart全球有将近300万的粉丝来持续为纯电smart赋能,其流量来自于对品牌精神的坚持,以及更多样化的营销手段所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