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存储芯片的反转机会和佰维存储,没想到很受读者的欢迎啊~~

今天就再写一下江波龙吧。

江波龙和佰维存储,分别是存储芯片模组的老大和老二,各有看点。

就市场份额来看,在eMMC及UFS的全球市场上,江波龙市占率6.5%,全球第6;佰维存储市占率2.4%,全球第8。

江波龙的规模是佰维存储的2.7倍,行业地位要更高。

2023年的营收,江波龙101亿元,佰维存储36亿元,差距同样在2.8倍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成长性来看,2019-2021年,江波龙的净利润分别为1.1、3.0、9.3亿元,同比增速326%、115%、266%。

这个速度比佰维存储同期的0.18、0.27、1.16亿元,和113%、46%、325%的增速更加出色。

江波龙是怎么做到比佰维存储更优秀的呢?

未来这种优势,又是否能保持呢?

考察两家公司的管理团队、股东背景、发展史,你会发现——

它们是如此的相似,似乎就是一个模子里走出来的。

1,管理团队。

两家公司都是起于寒微。

芯片行业属于高精尖行业,技术门槛极高,因此在中国的芯片界,创始人来自清华、C9,属于基本配置。

比如紫光集团的赵伟国、韦尔股份的虞仁荣、兆易创新的朱一明、卓胜微的冯晨晖、格科微的赵立新、北京君正的刘强,都属于清华帮。

然而,江波龙和佰维存储的创始人都没有这些显赫的学历。

相比起来,佰维存储的创始人孙日欣,好歹还是正儿八经的大学本科学历(西南交通大学),学的也是计算机专业。

江波龙的创始人蔡华波要更加“寒”的彻底,大概是中国芯片界里学历最低的一个。

资料显示,蔡华波只有高中学历。

他20岁到深圳打工,在某电子厂当业务员,推销电子元器件,打工三年后和姐姐合伙创业。

江波龙的名字,源自他的姐姐“蔡丽江”,他的名字“蔡华波”,以及1976年出生生肖属“龙”。

2,发展史。

两家公司都是走的“贸工技”路线。

佰维存储的创始人,1995年下海创业做贸易,2000年转向代工,2010年再次转型升级,建立晶圆封测厂,发展自有存储品牌。

江波龙的创始人,起步更晚,1999年才辞职创业。

起初从事的也是贸易,从三星、日立等厂家进货,在电子市场上销售硬盘、ROM等产品。

毕竟技术门槛低嘛,人人都能做。

随后转向代工,这一时间点是2003年,接着于2011年发布了存储品牌FORESEE,进军企业级存储产品eMMC、SSD等。

为了转型,草根出身的蔡华波三顾茅庐,请来了公司现任副总经理李志雄。

李志雄拥有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学位,在多家电子大厂担任过研发设计负责人,加入江波龙后,带领团队搭建起了江波龙现有的全部产品线。

3,股东背景。

两家公司都得到了国家芯片大基金的支持,并且均为第二大股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趣的是,如此相似的两家公司:

江波龙的创始人学历更低(高中VS大学),起步更晚(1999VS1995)。

20多年后,竟然实现了对佰维存储的反超,营收差距在2倍以上,市值比后者多了100多亿元!

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君临认为,两者主要的差异在于经营策略。

佰维存储的成功,在于踩准了国运的风口,精准押注。

2000年,加入世贸之前,卡点进入代工行业,赚到了出口制造业大爆发的红利;

2010年,金融危机后,时代转向,再次卡点转型自主品牌,拥抱国产替代的红利。

每一步,都押的很准,堪称走“正道”的代表。

江波龙不一样,它的技术和产品并无过人之处,最擅长的是“做买卖”。

因此只能“剑走偏锋”。

纵观江波龙的历史,其超越佰维存储的关键一跃,发生在2017年。

当时的江波龙,只是一个普通的三线存储小厂,规模很小,却忽然出手收购了规模比它大得多的国际知名存储卡品牌Lexar雷克沙,从此一鸣惊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exar雷克沙,1996年在美国硅谷成立,2003年在纳斯达克上市,2006年被美光斥资8.9亿美元收购,成为其最著名的消费存储子品牌。

旗下产品包括存储卡、U盘、读卡器、固态硬盘、内存条等,覆盖专业影像存储、移动存储、个人系统存储等领域,非常多元化。

2007年时,雷克沙营收为4亿美元,在全世界98个国家和地区售卖。

那一年,美光换了新的CEO Sanjay Mehrotra,这位老板决定转变经营策略,专注于企业存储,将规模较小且盈利能力不佳的消费类业务剥离出去。

雷克沙只有4亿美元的营业额,相比于美光200亿美元的总营业额,占比只有2%,自然是食之无味。

但对于江波龙来说,就不一样了。

当时的江波龙,年营收大概在1亿美元水平,产品主要在国内销售,差距极大。

雷克沙是需要仰望,甚至跳起来才能触摸得到的“王冠上的明珠”。

蛇吞象收购这么大一笔资产,需要巨大的勇气。

但江波龙的创始人毫不犹豫的出手了。

收购完成后,江波龙的业务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九成业务来自代工,转变为七成是自有品牌,二成做技术定制,只有一成是贴牌代工。

并且拥有了完整的芯片设计团队,包括NAND和NOR闪存、主控芯片(涵盖eMMC的控制器与SD卡)等。

从此之后,江波龙一跃超过了佰维存储,成为国内消费存储芯片界的龙头,并在两年后得到了国家大基金的实力背书。

2022年上市之后,有了更多钱,江波龙和佰维存储的发展方向也不一样。

如上一篇文章所分析的,佰维存储的目标是砸钱搞先进封装,拥抱华为和AI的红利,向上升级。

江波龙的目标是出海,挑战全球消费存储界的霸主——金士顿。

方法就是“逆向抄底”。

2023年,存储行业的寒冬期,江波龙亏损了8亿元,但刚IPO,手上有的是钱。

2023年6月,江波龙发起收购巴西存储器制造和销售公司SMART的81%股权,不仅涉及工厂,更重要的是为了拿下巴西市场。

同一月,江波龙宣布购买力成科技(苏州)70%股权,完善高端封测产业链。

力成科技号称是台湾存储封测业的台积电,20多年来只做存储,技术全球领先。

拿下其苏州工厂,自然是为了提升产品力,进军高端存储市场。

两笔收购合计花费超20亿元,看起来很昂贵,但由于交易在行业低谷,标的公司均发生了亏损,因此应该还是很划算的。

江波龙的目标,是未来几年在消费存储市场上从前六名,上升到第三或第二的位置。

金士顿在2023年的营收规模高达160亿美元,而江波龙只有101亿元。

两者的差距仍然非常大,差距在10倍以上。

它能实现这个目标吗?

关于相关行业的部分板块及公司,我会在后续文章和中和大家继续深入分享。

市场机会纷繁杂乱,如何才能在众多的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的主线?

如何在热点板块中抓住值得投资的标的?

普通的投资者,限于专业技能和精力,面对此类问题,往往无所适从。

尽管大家也可以通过阅读券商研报来获取有用信息,但即使对于专业投资者来讲,筛选研报也是一件繁重、耗时的事情,更不用说跨行业筛选了。

基金经理做决策,背后也是要靠专业研究团队支持的。

鉴于此,君临团队集结资深行业研究员,推出《私享版》服务:

只为给中小投资者从茫茫研报中,筛选出真正具备参考价值的信息,轻松享受投资经理般的待遇。

私享版限时优惠

活动时间:6月3日-6月6日

季度.私享版

原价:1680元/季

粉丝优惠价:1288元/季度

年度.私享版

原价:5280元/年

粉丝优惠价:3988元/年

超值2年.私享版

原价:8888元/年

粉丝优惠价:7288元/年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订阅

iOS系统如无法通过以上二维码订阅,可点击公众号主页下方“私享版”订阅。

如有疑问,请咨询客服:

1

君小盈:JHservice2

2

君小福:junlinshou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