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公案:堰溪水声‍‍‍‍‍‍‍‍‍‍

禅宗公案:堰溪水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事背景

故事背景

这则禅宗公案描述了一位学僧向师备禅师求教如何进入禅修的境界。

在禅宗中,"丛林"通常指的是修行的环境或状态,而"入路"则是指进入禅修的正确途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话文解析

白话文解析

一位学僧向师备禅师请教,作为一个初学者,他应该如何开始他的禅修之路。

师备禅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反问学僧是否听到了附近的堰溪水声。

学僧回答说他听到了。师备禅师随即指出,听到水声的那一刻,就是他进入禅修的入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幽默解读

幽默解读

这则公案可以想象成一位新来的学僧对师备禅师说:“师父,我刚来,不知道怎么开始修行。”

师备禅师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微笑着问:“你有没有听到那边小溪的流水声?”

学僧回答说听到了,师备禅师便说:“那就是你的起点。”

这就像是在说,修行的起点就在你的身边,就在你能够感知到的一切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文

原文

有僧问:“学人乍入丛林,乞师指个入路。”

师备禅师问:“还闻堰溪水声否?”

僧答:“闻。”

师备禅师说:“是汝入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结语

这则公案体现了禅宗强调的“即事即真”的教义,即真理和修行的入口就存在于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

如果公案太过高深莫测,水声在喜马拉雅山之巅,你是否会前往,平实的语言就像身边的自来水,打开它,深呼吸,洗净自己的手,清净自己的心灵

它提醒我们,禅修并不需要特别的仪式或地点,而是在于我们如何用心去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世界。

愿我们都能从这则公案中获得启示,发现并走进自己的修行之路。

同时留下你们的批评与指正,让我们一起获得平安喜乐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