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许世友还是红四方面军第12师里的一名团长时,习武出身的他经常会亲自带领营中的战士们进行训练。

一天,许世友刚刚将一套自创的刀法传授给大家,此刻他正提着他的那把大刀,穿梭在战士们中间,认真地纠正着他们的动作。

就在大家全都集中精神演练刀法的时候,一个陌生的声音突然传了过来:“小鬼,你这种练法是不行的,应该这样……”

许世友循声望去,才发现一个戴着眼镜的军官不知何时来到了训练场,正在指点前排一个小战士的动作。

许世友丢下大刀,指着那人吼道:“戴眼镜的,你哪来的?在这瞎指点啥?”

那人听到吼声,先是一愣,继而好脾气地笑道:“你就是许世友吧?我是陈赓,快给我展示展示你的刀法吧!”

许世友一听来人是陈赓,顿时没了脾气,几步上前,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

我们不禁感到疑问,一向暴脾气的许世友为何会对陈赓敬重有加?而陈赓又为何会对许世友的刀法如此感兴趣?两人自此相识以后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黄埔精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新中国十位开国大将之一,陈赓不仅身经百战,而且智勇双全,早在革命初期便已然成为了当时的风云人物,在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同时,也收获了包括许世友在内的一众粉丝的青睐。

1903年,陈赓出生在湖南湘乡,其祖父为湘军名将,年轻时曾跟随晚清重臣曾国藩南征北战,立下过汗马功劳。

出生在这样的将门之中,陈赓自幼便在祖父的教导之下胸怀鸿鹄之志,不仅熟读诗书,而且苦练武艺,是一位文武兼具的少年英才。

1915年,陈赓正式进入高等小学堂读书,此时正值军阀混战时期,动荡的社会现实使他萌发了弃文从武的想法,一年以后,随着祖父的离世,他毅然选择退学,报名参加了湘军,想要跟着祖父的足迹来追寻自己的革命人生。

自从军以来,陈赓一路披荆斩棘,参加了大大小小多场战役,而在这无数次烈火的锤炼中,他的革命志向也逐渐明朗起来,1922年,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从此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他所深爱的革命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3年末,陈赓受党组织派遣,赴广东入讲武学堂,之后他凭借着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黄埔军官学校,光荣地成为了黄埔第一期学员。

由国父孙中山倡导创立的黄埔军校不仅是当时我国最著名的军事学校,也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重要产物,从全国范围内所遴选出的第一期学员个个都是极为优秀的军事人才,他们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便是“黄埔三杰”,而陈赓正是其中之一。

陈赓在“黄埔三杰”中是名气最大的,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拥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曾于1924年10月参加了平定商团的战斗,故而深受广大师生的尊重。

1925年,作为黄埔精英,毕业后的陈赓留在学校继续任教, 在此期间,他先后参加了平定叛乱的战役、以及抗击英法侵略军的战斗,并于同年10月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战役,立下了不少功劳。

然而,正当陈赓倾尽全力为革命事业而拼搏奋斗之时,国内形势却发生了变化,随着孙中山的不幸离世,蒋介石成为了国民党内的实际统治者,而他一上台之后率先做出的决策便是“清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6年5月,蒋介石以“党务整理案”为借口要求国民党内共产党员退出共产党,对此陈赓坚决予以反对,他不仅立即对外公开了自己的产党员身份,而且发表声明宣布彻底脱离国民党。

之后,在党中央的安排下,陈赓前往苏联学习考察,一年以后,他学成归来,风尘仆仆的他未加休息便又投身到南昌起义的斗争之中。

南昌起义之后,在战斗中受伤的陈赓经香港转往上海,在治疗腿伤的同时,他开始以王庸为化名在上海中央特科工作,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隐蔽斗争。

1931年,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陈赓被派往鄂豫皖红色区域,负责统领那里的革命斗争,11月7日,随着红四方面军成立,他又被调任为第12师师长。

谁成想,一次看似平常的岗位调动,竟让陈赓与许世友意外相逢,从而结下了一段珍贵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