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去了一趟镇江。

探访了镇江一些企业,恒顺,恒神,还有丹阳的眼镜产业。

去了一趟恒顺打造的中国醋业博物馆,以前知道恒顺的香醋,不知道恒顺的料酒也曾经做到全国第二。

他们发明的葱姜料酒是行业里的一个创新产品,现在市场上有不少葱姜料酒,但原创是镇江的恒顺。

除了醋和酒,恒顺还推出了醋冰淇淋、黄酒冰淇淋、酱油冰淇淋,为了拉进和年轻人的距离,还在不断推很多新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还在醋业博物馆里体验了一把制醋的生产流程

做碳纤维的镇江恒神,是国产碳纤维的元老级企业。

他们也是中国首家同时具备湿喷湿纺和干喷湿纺生产技术的碳纤维企业,还是碳纤维领域里唯一一家全产业链企业,要做到这点其实很难,所以他们公司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创新研发,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

至于丹阳眼镜,大家都很熟悉了,但这次我才了解到,丹阳不光是在产量上领先,年产镜片4亿多副,约占全国的75%、世界的40%;更吸引我的是,这里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以设计、生产、销售为核心的较完整的眼镜产业链,从镜片、镜架,到镜布、镜盒,只要你想得到的这里都有。

很多丹阳的企业,已经在这个领域占据了科技创新高地。

比如这次我去的全真光学,专业做变色树脂镜片,在全真光学的展示厅,九种不同色彩的镜片在模拟紫外线灯照射下,数秒内变为灰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真光学现在已经是全球规模领先的变色镜片专业研发、生产基地,也是一家真正掌握了光致变色树脂镜片核心技术的专业制造商。

他们独创的光纤技术攻克了变色镜片在使用过程中的着色一致性难题,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过去提到丹阳眼镜,消费者想到的往往是便宜,低价,而鲜少有人会说丹阳眼镜专业、高端、大牌。扭转消费者对丹阳眼镜的印象,像全真光学这样的厂家正在做出自己的努力。

凭什么说起高端眼镜,就是日本的mikibobo,松浦川,美国的雷朋?

凭什么世界眼镜巨头的位置就一定是依视路这些公司的,凭什么让他们占尽全球市场,坐拥上千亿的营收?

凭什么我们就只能给他们配套,给他们打工?

凭什么丹阳眼镜的高原之上就不能诞生“高峰”,凭什么丹阳眼镜的品牌就不能笑傲全球?

但我们也知道,要做到这点不容易,要奉献出很多心血。

某种程度上,当下的镇江可能也是如此,外界对它的一些刻板印象,往往掩盖了它正在付出的努力,所以说,当下扭转对镇江的印象,尤其对镇江经济和产业的印象,显得尤为重要了。

2、

清末民初,除了南京外,长三角最富的城市不是苏、锡、常,而是镇江。

省内最早的马路——镇江江边大马路;省内最早的民营电业公司——镇江大照电灯公司;省内最早的供水机构——镇江英租界水厂;省内最大的邮政机构——镇江邮政总局。

扬州盐商、镇江木客曾同样名扬天下,可为什么今天没人提起过?

镇江最应该怕的不是暂时的跌落,而是被忽视。

说实话,镇江其实不差。

去年镇江GDP达到5264亿元,排在长三角41城第19位。放眼全国的话,镇江还是一个优等生,人均GDP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但在长三角这个群英荟萃的强化班里,尤其是在苏南,几乎全班都是“学霸”,只要学习稍微放松些,马上差距就会明显起来。

今天的镇江,仍然有不少优势在手,比如生态优势,是全国少见的山水城林交融城市;比如区位优势,镇江是江河交汇的重要交通节点城市,也是国家级水路、公路、铁路交通枢纽。

大家可能不知道,镇江的大学生密度在苏南仅次于南京,镇江有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9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超过14万。

大家可能不知道,镇江的产业其实也很有特色,就拿这次我去的丹阳为例,除了“眼镜之都”,它还有一个名字“木业之城”,中国十大地板品牌,丹阳就有3个。而且,丹阳还是全江苏医疗器械产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所以这次探访,给我的一个最大感受就是:

镇江的产业标签还不够突出。

合肥给自己打上了“风投之城”的标签,常州叫响了“新能源之都”,而镇江的产业形象总体上显得有些模糊,从而使得优势没有得以充分彰显,对于镇江来说,这无疑是对自身资源的一种浪费。

今天的镇江,需要讲好自己的故事,特别是自己的产业故事。镇江在网络上的面貌,不能只有肴肉,锅盖面,那样太单薄了,反而会让人误解镇江,越是这个时候,越是要亮出自己“硬核”的一面,让产业镇江成为今天镇江的鲜明标签。

用鲜明的产业标签,来鼓舞产业人奋勇向前,再创新局。

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人的精气神。

面对考验,每个人都会产生犹豫和退却,这是人之常情,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没有经过考验的城市经济,又怎么称得上是稳健的经济?

3、

最近看了《解放日报》上对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的一篇访谈,里面的一些内容印象很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罕见地,镇江这次释放了一些信息,足见坦诚。

比如,马书记提到了之前在网上备受关注的镇江“政府性债务”,现在的情况是怎样的?马书记说了两个明显:债务结构明显优化,融资成本明显降低,实现从“ICU病房抢救”到“普通病房打点滴”的转变,正向着“完全康复出院”努力。

比如马书记提出了一个概念,叫“新路超越”。

对镇江这样的“负重奔跑者”,直线追击很难,弯道超越体力消耗更多、技巧要求更高,需要开辟新赛道。实现新路超越,关键就在布局发展未来产业,比如,低空经济、细胞与基因技术、前沿新材料等。

这种对镇江的认识,相当务实客观,而通过官媒直接表达出来,我感觉尤为不易。

更为不易的是这几年来,镇江其实做了很多事。

这次马书记也直抒胸臆,比如他说,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镇江还是拿出“杀鸡宰羊待客人”的态度,对人才经费支出只增不减,深入实施人才“镇兴”行动。

每年新引进大专以上人才4万人左右。

近三年,镇江新签约来自上海的项目55个、总投资达321亿元,上海已成为镇江项目来源最多的城市。镇江服务上海也越来越密切,马书记举了一个例子,C919大飞机去年成功商业首飞,其中约90%的舱内饰件、50%的铝材、50%的复合材料结构件、10%的零部件,以及通航运营等配套服务来自镇江。

对镇江而言,上海和南京都是“高峰”,未来镇江要注重“左右逢源”,以宁镇扬“小三角”融入长三角“大三角”。

而镇江的定位,就是用自己的几大优势集中力量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当好大城市的“后花园”。

已经“跑起来”的镇江,这几年顶着压力,已经拿出了不少标志性的成果。

继续奔跑的镇江,期待它用实干继续写出精彩的故事,在区域竞争中赢得自己的光荣。

本社法律顾问:海辉律师事务所

近期热门文章推荐

回复关键词阅读

  • 浙江非网红小县城,正在闷声发大财(关键词:闷声发大财)

  • 无锡要做怎样的“未来派”(关键词:未来派)

  • 江苏老百姓,为什么忘不了娄书记(关键词:娄书记)

  • 苏州向北,常熟向南(关键词:常熟

  • 正在受难的药明生物,转机来了(关键词:药明生物)

  • 从一个50亿项目落地说起,无锡经开区的黄金招商牌从不单出(关键词:金牌招商)

  • 低调的羽绒服界“蜜雪冰城”,一年卖出330亿(关键词:蜜雪冰城)
  • 黄河路上的阿毛炖品,才是活生生的至真园(关键词:至真园)
  • 南京溧水,一个隐藏的草莓市场霸主(关键词:南京溧水)

  • 常州旷野春风,填平理想的落寞(关键词:常州理想)

  • 借一场赛事挖掘“黑马”企业,无锡是怎么做的?(关键词:黑马企业)

  • 常州一个特殊家族,低调成为“盐城首富” (关键词:盐城首富)

  • 南通叠石桥深度调研:怎样成为全球家纺跨境电商“供应链之王”(关键词:叠石桥)

  • 进击的相城,和它的一个新定语(关键词:相城新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