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外交部长王毅表示中国愿意帮助协调巴以这一轮冲突。中国通过此举可以能够获得更大的国际支持,改善中国在国际的形象。但是中国在介入巴以问题的时候应当非常小心,因为巴以问题已经是一个零和博弈的问题,很难在中间找到一个双方都接受的点,双方涉及的问题太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是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主要涉及的是耶路撒冷东城,就是东耶路撒冷。国内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学者,曾经提到能不能只承认东耶路撒冷归属巴勒斯坦,西耶路撒冷归属以色列。这个观点看似很聪明,但是问题很大。

如果真这样说,以色列巴勒斯坦都会不满。不管是以色列,还是巴勒斯坦,都认为耶路撒冷是不可分割的,也就是说东耶路撒冷是耶路撒冷的一部分,这一个整体。如果把东耶路撒冷和西耶路撒冷分割开,就会破坏双方的共有立场,双方会怀疑中国有什么企图。

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双方都想要这个城市的整体。在具体进行划分的时候,每一个区归东耶路撒冷,哪一个区归西耶路撒冷,历史上是没有定论的。现在进行划分,必然会遇到这种技术性的难题,所以说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是一个很敏感、复杂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约旦河西岸的问题一样,这里有大量的犹太定居点,哪些定居点需要撤离,哪些保留?巴勒斯坦的土地应该被划定在哪里?哪些地区能够获得自制权,或者说未来独立的政治权利,这都存在巨大的争论。而且犹太定居点的撤离非常困难,因为犹太定居点在很大程度上不被以色列政府所管辖,他们的资金来自于欧洲国家,来自于美国。

因此,以色列政府会很尴尬,如果让以色列签署相相应的让步协定,以色列政府可能就倒台了,因为他们实施的是议会总理制,每一届政府都非常脆弱。一旦做出让步,政府就会遭到其他党派的压力和社会的压力,可能很快就解散了。一旦政府发生变更,这个协议可能就不算数了,这也是一个问题。

再就是难民问题。我们一直在提出,巴勒斯坦流亡海外的难民有权利回来,但是1948年距离现在已经很多年了。1948年从巴勒斯坦逃跑的那些难民,逃到其他阿拉伯国家,他们及子子孙孙出现要不要回到自己的故土?当时他们的家园已经被毁坏,现在建成高楼大厦,他们怎么去获得补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以色列争锋相对地提出,1948年以后,一些阿拉伯国家开始出现大规模排挤当地犹太人的事件,这些阿拉伯犹太人被迫离开自己的祖国,回到以色列。当时离开的时候,很多阿拉伯国家只允许他们携带身上的衣服啊,财产都不能带走。这些犹太人怎么办?他们是不是也要向阿拉伯国家索要补偿呢?这就是一个历史的死结。

自2014年后,美国再也没有协调巴以双方和谈,因为美国也认识到,他们解决不了巴以问题。俄罗斯每次都会发声,表示要解决巴以问题,但是他们并没有真的去尝试斡旋巴以问题,因为知道这个问题特别复杂。

作为中东领域的新秀,中国在巴以问题上需要保持理性、谨慎、谦虚的态度。对巴以问题、中东的很多复杂敏感问题,我们都缺少足够的了解。中东应该是国际关系学界中最复杂的区域,不仅仅涉及到国家之间的问题,还涉及到部落问题、家族问题、宗教问题、教派问题、民族问题、种族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中国在介入的时候,应当保持这种谨慎和低调,不能贸然采取非常大的行动。中国这一轮的表态,更多的可能还是希望能够占据国际社会的主导权,以此和美国的自私自利形成鲜明的对比。但要充分地评估巴以问题的复杂性,不要有冒进的外交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