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山村靠什么收获银行数千万贷款?“靠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6月3日,蒙阴县桃墟镇百泉峪村党支部书记方国明告诉记者,百泉峪在全省率先发布了首份村级GEP核算成果,并因此获得大额贷款支持,如今,村里的文旅产业越来越红火,村民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吃上“生态饭”的百泉峪村村民是“两山”转化的积极实践者。在山东,随着美丽山东建设走深走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六五环境日来临之际,记者前往多地进行采访,探索生态治理的山东解法。

时近仲夏,从临朐县沂山脚下向上望去,满眼苍翠、郁郁葱葱,各类乔木林覆盖了整个山体。树林之下,草本植物根株结盘,真菌、苔藓匍匐地表,不仅为生物提供了广阔的栖息环境,还组成了珍贵的中药材宝库。

“沂山风景区植被覆盖率极高,适于各类昆虫栖息、繁衍,这些昆虫资源又为两栖、爬行等食物链上层的脊椎动物提供了食物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副教授王惟薇介绍,当地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复杂生境,风景区内共有乔木143种,包括国家Ⅰ级保护物种银杏,还有鹅掌楸、丰都车前、龙柏等国家Ⅱ级保护物种,当地已发现的昆虫纲动物有261种,其中有豆芫菁、华北蝼蛄、油葫芦等51种可入药昆虫,吸引了204种鸟类在此栖息盘旋。

这样一份好生态,是几十年精心呵护的结果。记者了解到,沂山1921年即被辟为林场,原始植被破坏殆尽,仅有杂草丛生,动物更是寥寥无几。自1948年开始大规模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恢复和保护,沂山逐渐披上厚厚的“绿衣”,如今已成为省内植被最好的区域之一。

保护生态环境,摸清家底是关键一环。临朐县去年开展了沂山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项目。调查中发现国家保护和珍稀动植物100余种,新纪录物种国际极危物种——黄胸鹀以及我国特有种徂徕林蛙等也在此落户。“这是沂山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的最好证明。”王惟薇说。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当前,山东基本构建起部门协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体系,持续完善数据共享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体系,生物多样性保护全民意识不断提升,一大批珍稀濒危物种在山东落户安家。

生态环境治理不仅限于植树造林等常规手段,还可以尽显“科技范儿”。

在潍坊市峡山水库鱼类生物毒性预警站,一条条透明小鱼在8个玻璃罐中肆意游弋,罐子上方的电子屏实时显示着类似“心电图”的数据图。潍坊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生物预警监测网络负责人孙建介绍,这是“水质在线生物安全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容器里的小鱼名为“青鳉鱼”,由于对水质极其敏感,它们承担着“水质检测员”的重要任务。

“心电图”时刻记录着“水质检测员”们的活动状态。“一旦水体出现污染,青鳉鱼会迅速反应,行为上首先是回避和惊恐,游动速度加快,随着中毒加深,行动趋缓,最终可能会死亡,这些都会通过‘心电图’反映出来。”孙建说,5%的鱼出现异常就会触发预警机制,工作人员在远程端就可以及时关注到异常,从而进一步验证是“假报警”还是“真污染”,如果判定污染,将会根据具体情况启动预案。

水污染是当前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潍坊市在重点地表水型饮用水源地及重要入库河流建设“饮用水源地水质综合毒性生物预警监测网络体系”,在全省尚属首例。水质综合毒性生物预警监测系统将自然的生物特性与人类智慧的科技成果相结合,可识别潜在的污染风险,填补了传统监测方法的短板,并且可在事件发生最初期就进行报警启动应急预案,将损失降到最小。“这一网络体系的建设形成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极大提升了公众对饮水安全的信心。”孙建表示。

青山不负人。生态“好颜值”能换来经济“好价值”,这句话在山东得到反复证实。

走进百泉峪村,清澈的泉水汩汩流淌,千年古槐洒下阴凉,一幢幢民宿靠山而建……这幅山环水绕的美丽景象,是村民们从前想都不敢想的。

“过去我们吃的是‘石头饭’,漫山遍野的花岗石变成了白花花的钞票,却破坏了山体,污染了环境。”方国明说,20世纪90年代,百泉峪村跟风搞矿石开采,村集体和村民一时靠卖石头发了财,却留下了6个矿坑,112亩山体被毁。2005年,认识到这条发财路不可持续,村里果断停止了矿石开采。通过引进社会投资,对矿区回填栽树复绿,提升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在矿坑上建起旅游度假区,带动了百泉峪村农家乐、民宿产业发展。

2021年,百泉峪村在全省率先发布首份村级GEP核算成果,经过核算,全村生态产品总价值7000余万元。依据GEP核算成果,百泉峪村获得整村生态授信4300万元,为村里进一步打造文旅产业、开展生态建设注入了金融“活水”。

“从吃‘石头饭’到吃‘生态饭’,都是靠山吃山,但还是这碗‘生态饭’吃着更香!”方国明说,如今全村已经发展农家乐和精品民宿38家,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村集体年收入超5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超4万元。

据悉,截至目前,我省共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2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1个,数量位列全国第一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