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成效显著,影响深远。

一直以来,华数深入践行“千万工程”,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数字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赋能作用,深度参与全省地市数字乡村建设,通过一个又一个成功案例的落地为乡村共富贡献“华数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设智慧茶园让龙井村产业富民

处在群山环抱之中的龙井村,因龙井茶出名,也得益于龙井茶致富。龙井村的“致富账本”一部分来自龙井茶的产值,另一部分来自旅游。而在发展过程中,龙井村在这两方面都遇到了瓶颈:

首先是龙井茶的品控问题。茶树是常绿灌木,一年产4茬,其中以春茶品质最佳,采摘规矩也最为严格,采茶时候的含水量、空气湿度、土壤的酸碱度等等都会影响到茶叶的品质,极大地考验着茶农们历来积累的人工经验,收成很不稳定。

其次是龙井村旅游的交通问题。龙井村每年慕名而来的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在节假日经常上演着“人从众”的“名场面”,景区交通成了老大难。

针对这两大问题,华数将升级基础设施+打通数据资源相结合,助力龙井村开展数字乡村建设

华数在龙井村茶树种植核心区域铺设茶园气象站、土壤和水质监测等物联网设备,实时进行茶园生态环境数据的智慧采集和数据上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这些数据,茶农就能进行科学分析和研判,对茶的品质进行严格监管。比如应对特殊天气,可以提前进行预警,对龙井茶做出有效且及时的保护措施。

并且平台数据还与茶企、茶叶经营等销售端数据打通,从产到销全数字化管理,全链条把控提高龙井茶的品质,进而推动高端精品茶类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让茶农们的钱袋子鼓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华数还对龙井村交通基本服务设施进行了提升改造,并利用物联感知设备采集交通基本信息,打通龙井村周边停车场数据壁垒。在一张图上即可实现人员的精准调度,从而有效改善了龙井村内交通拥堵状况。

通过“数智龙井驾驶舱”织就交通数据网,管理人员可以提前对交通进行有效疏导,合理规划停车、及时处置违法现象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华数的帮助下,我们龙井村旅游旺季停车难、旅游慢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缓解,游客来龙井村不仅能喝到正宗的龙井茶,还能体验茶业采摘等茶文化和互动项目,大大增加了我们的游客量。”说起一天比一天红火的生意,龙井村农家茶楼的老板们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满足。

打造水上数字化实现惠民、智治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每一年的柑橘收获季,都是淳安县界首乡村民们最忙碌的时候。橘林分布在千岛湖畔大大小小的岛屿上,村民们驾船出行穿梭其中,安全隐患多,管理难度大。

华数帮助村民们在船只上安装船舶定位系统,用数字化的方式让村民安心,也让监管部门省了不少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船舶定位系统可以随时查看农林船只离港后的实时情况,紧急情况下可第一时间呼叫船只回港;如监测到船舶不小心驶出设定的安全区域界线,平台也可及时呼叫提醒船只回归安全水域;此外,农林船一旦发生侧翻、浸水等突发险情,后台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船主也可通过设备上的SOS键寻求紧急救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这个黑盒子,我们出船的时候心里就更有底了,不用时刻担心安全了,因为这么多小岛,路况真的跟迷宫一样”。在界首乡严家村,橘农们谈起船舶定位系统赞不绝口。

更可喜的是,该项目为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的同时,也为千岛湖湖区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近来船舶违规入湖现象明显减少,遏制了违规违法势头,解决了监管部门对农林船的监管难题,并有效地防止非法捕捞等问题。

用美丽乡村带动美丽经济

青山村的出名,最初源自“龙坞水库”和“融设计图书馆”。前者是“杭州50公里范围内水质最好的水库”;后者不同于常规的图书馆,陈列着全国各地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上百位设计师的作品,因而成为杭城文艺青年的打卡胜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之前,青山村和许多山村一样,靠山吃山,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依赖毛竹等产业。却也因为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污染了村里的保护水源——龙坞水库。

华数帮助青山村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在龙坞水库建立水库水质检测系统,实时反馈饮用水的水质数据,同时对接青山村数字乡村平台,实现多系统联动,以快速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保护青山村天然的生态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为充分开发青山村的旅游产业资源,华数从游客的“吃、住、游、行”需求出发,提供乡村景点、游玩须知、景点推荐、线路推荐、旅游攻略、拍照指南、餐饮信息、交通指引等串联特色服务内容,让游客获得最佳旅游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的青山村,西湖绸伞、1826摄影博物馆、青山剧场、青山自然学校等艺术产业项目先后入驻,设计师、文化志愿者、建筑师、摄影师、手工艺匠人等艺术乡建人才聚集于此,美学教育、非遗手工艺研学为代表的产业集群逐步成型,许多年轻人也返回这里,为青山村注入更多新鲜血液。

这两年,华数的数字乡村建设足迹正遍布浙江大地。

在嘉兴海宁的“儒林春风”未来乡村项目中,华数以数智赋能农产品,打造了涵盖“生产馆、生活馆、生态馆”3大未来特色场馆,实现了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资源转化;

在丽水青田的方山乡龙现村,华数通过打造乡村“智脑”,全面提升了乡村服务的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在临安天目山镇,华数围绕着当地乡镇的民宿产业构建了智能化、数据化的协同管理中心,有效带动“天目文旅”品牌再上一个新台阶……

如今,华数的服务范围也将从浙江拓展到全国,正以打造数字乡村新样板为目标,探索更多新途径、新方法。

篇幅有限,如想了解更多华数数字乡村建设案例,可以联系当地的华数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