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济南市听取山东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进文化数字化,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经济发展增动能增效益、为旅游休闲增内涵增魅力、为城乡社会增正气增活力。

国家文化数字化,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的建设行动。文化数字化战略,是建立现代化文化生产体系的关键举措,要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数字化文化生产体系的核心生产要素,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数字文化的主流。

中共中央宣传部原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副主任高书生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决策部署与实施路径》一书中指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是文化数字化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世界已进入数字化时代。相对于互联网时代将消费推向极致,催生一系列消费的新模式、新方式、新业态,数字化时代将生产推上新高度,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促进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更高,创造生产力新形态——数字化生产力。换言之,互联网触及的是消费,数字化撬动的是生产,文化建设在数字化时代完全具备加速度的条件。

总书记指出“大力推进文化数字化”,关乎经济增动能增效益,关乎旅游休闲增内涵增魅力,关乎城乡社会增正气增活力。分别从经济增长、以文塑旅、社会文化三个层次强调了文化数字化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可以看出,文化数字化的价值十分重大,文化数字化将是一次文化产业生产力的变革,而文化产业因为文化数字化的实施将完成一次重大的转型升级,文化产业从而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向“十五五”和2035文化强国的目标,文化产业将如何为经济增动能增效益呢?

文化产业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数字文化产业是增长核心动力

十五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有可能进一步增速放缓,降至年均增长3%至4%之间,经济结构转型仍然面临较大压力,要进一步通过科技创新驱动新经济发展,加快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提升数字经济比重,实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

从2011年到2022年,近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两位数以上,高于同期GDP增速。2019年是一个关键年份,增速放缓至7.80%。2020年至2022年是特殊年份,三年疫情对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巨大。基于数据分析,2023年至202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可能增长区间在8%至10%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上图可以看出,文化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多数年份在5%至8%之间,2020年和2022年受疫情影响是特殊情况。可以得出结论,文化产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

新元智库预测2023年文化产业增加值有可能在56575亿元至57623亿元之间,2024年可能在60885亿元至63385亿元之间,突破6万亿元大关,2025年可能在66755亿元至69723亿元之间。至2025年,占GDP比重有可能在4.80%至5.01%之间,距离原先设定的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仅一步之遥。占GDP比重突破5%,有可能在2025年至2027年之间。

过去历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保持高于GDP增速若干个百分点,而我国消费结构转型仍处于从物质消费到精神消费的过渡之中,精神消费占比将进一步提升,十五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大概率上将保持高处GDP增长率4-5个百分点的增长。

文化产业是经济增长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者描述为“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一个重要增长点”。

文化数字化是培育和壮大数字文化新业态的有效方式,将有力推动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而文化新业态正是文化产业增长的核心领域,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文化产业的增长8成来自于文化新业态。包含文化新业态的数字文化产业则规模更大,同样有着较高的增长率。

2023年文化新业态占比首次超过40%,为40.45%,收入规模比上年增长15.3%,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7.1个百分点。

新元智库预测2024年和2025年文化新业态增速将保持在15%至18%左右,至2025年文化新业态规上企业收入规模将达到69292亿元至72954亿元,接近或实现7万亿元的突破。2026年至2030年,按照保守的8%和乐观的12%分别作出预测,则2030年按照高增长预测营收将达到115825亿元,突破10万亿元的大关。按照较低增长率预测也将接近9万亿元。

十五五期间,文化新业态占比必将占比突破50%。根据新元智库之前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的研究,2026至2030年,数字文化产业占文化产业的比重将从46.16%提升至61.58%。

所以,从前面分析可以看出,十五五期间,文化产业尤其是数字文化产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之一,是经济发展动能的主要来源之一。

文化产业是诸多行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

文化产业及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有着紧密的关系。建筑设计是建筑行业的前端,工业设计为制造业的产品提升用户体验和附加值,广告创意为各行各业塑造品牌形象和提高市场营销效果,影视、动漫等行业的IP被用来开发衍生品,博物馆IP开发的各种文创产品成为消费热点。所以,文化产业是诸多行业增加着产品附加值、提高市场营销的效率的重要支撑。

数字文化产业同样为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提供着极大的价值,是很多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前11个月,全国网上零售额14万亿元,同比增长11%,实物网零对社零增长贡献率达31.4%,占社零比重达27.5%,创历史新高。根据商务大数据监测,2023年前10个月,我国直播销售额超2.2万亿元,同比增长58.9%,占网络零售额的18.1%,拉动网零增长7.5个百分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联合抖音电商共同在京发布了《全域兴趣电商推动国货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指出,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提升了国货品牌的市场认可度,全域兴趣电商尤其在构建引导消费和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激发消费中的“厚文化”元素,塑造国货消费文化,同时发挥平台技术和流通系统优势,有效助力国货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全域兴趣电商不仅带来平台技术和商品流通系统的革新,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带来消费模式的结构性变迁。全域兴趣电商对于国货产业发展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消费端创新营销、扩大消费,也在于供给端促进企业和产业转型升级。全域兴趣电商还可以协助成熟品牌进行数字化运营和数字化转型。

人民网《产业观察:提升效率重塑结构 短视频平台助推“数实融合”》一文中指出:通过短视频平台的实践可以看出,数字技术对实体经济进行了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正在赋能全产业链协同和跨领域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于直播生态产业化的探索,推动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进一步融合和长期健康发展,提升了商业效率。通过快手的实践可以看出,短视频平台与招聘、汽车、房产等实体产业已经实现了深度融合。

在个人层面,短视频平台可以通过创造新职位扩展就业机会,同时突破传统行业的工作限制助力弱势群体就业;

在产业层面,平台通过重塑产业链、催生新的产业集群提升经济效率;

在区域层面,平台通过开发特色资源、打破时空界限为传统意义上的“下沉市场”增添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数字化生产力的提升将使文化产业价值进一步放大

高书生文章中指出:“促进文化数字化生产力充分发展是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目标和中心环节,其中数据是核心生产要素。”

文化数字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转化为数据要素,进入到现代文化生产体系,生产优秀数字文化产品,推动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化数字化战略下,文化数字化生产力的提升,将极大提高数字文化内容的文化内涵和生产效率,提高数字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提升数字文化的质量,提高数字文化产业的效益。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发布了《“十四五”期间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路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能够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产业分工,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发展效率。

文化数字化战略下,文化数字化生产力的提升,将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融合紧密度,通过各种形式的数字文化平台和数字文化媒介,提升国货品牌的价值,提高国货产品销量,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来源:新元新文旅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