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县域内“乡土教材”资源,充分发挥家乡区域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将课堂延伸至课外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们的国防教育,培养广大少先队员的爱国情怀,科普应急救援知识,6月1日上午,苏基学区组织各校少先队员代表开展“盘活乡土教材 厚植家国情怀”为主题的研学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期初,苏基镇教办室将本学期研学旅行活动列入《苏基学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大事安排表》。为保证此次研学活动顺利开展,苏基学区校长刘德瑞协调外部相关部门,并组织教办室人员和各校校长召开了主题会议,做好分工并制定具体活动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防教育篇:

走进军营 国防有我

少先队员们乘坐校车来到空军某部小山驻军基地,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军营。孩子们参观解放军叔叔的宿舍和功能场所,并且动手实践学习了内务整理。

接下来,在解放军同志的引领下,老师和少先队员们登到山顶,参观了解相关的武器装备。最后,孩子们和几名解放军同志采取“你问我答”的方式,开展了国防知识的互动。

在驻军代表的讲解下,少先队员们不仅深入认识了家乡的地理位置,对国家战略的意义,同时进一步认识到国防力量的重要性。队员们油然而生作为新时代少年儿童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集体向解放军叔叔敬少先队队礼,“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掷地有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色革命教育篇:

红色基地 培根铸魂

海兴县小山乡张皮村是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革命教育资源,在抗日战争时期,村民们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了纪念这些英勇的烈士,张皮村修建了烈士陵园和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让后人能够缅怀先烈,铭记历史。

怀揣着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与对祖国的热爱,少先队员代表们来到小山学区张皮小学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连甲爷爷是张皮村的一位退伍军人,也是红色纪念馆的创建人。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搜集整理了海兴县老区的革命事迹和历史证物,并将其展示在红色纪念馆中。他用最质朴的语言,最饱满的情感,为队员们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 《相隔六十四年的拥抱》、《一封家书》、《生离死别》、《爷爷的两颗手榴弹》……队员们用心聆听、认真记录。通过巴连甲爷爷的讲解,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海兴县的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站在一块块载满厚重历史的展牌前,“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信念在队员们心里更加坚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全教育篇:

心系消防 守护平安

消防车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消防员叔叔为什么都要穿一样的衣服?消防车怎么灭火?带着这些问题,少先队员们来到了海兴县消防救援大队。队员们零距离地观看了消防车,并认真聆听消防员对消防车内部结构的讲解。消防员以现场提问的方式,向队员们科普消防知识,演示了各种消防器械的用途用法。

孩子们通过在消防中队的观摩研学,更加感知到安全的重要性,最后消防队员和孩子一起谈论感知收获:

1. 增强消防安全意识:通过直观了解消防工作,深刻认识火灾的危险性和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2. 学习消防知识和技能:掌握火灾预防、扑救、逃生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应对火灾的能力。

3.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在模拟演练中锻炼应对突发火灾的心理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到临危不乱。

4. 促进团队协作:在研学过程中与他人协同合作,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协作精神。

5. 传播消防文化:将消防知识和理念传播给更多人,提高社会整体消防安全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场研有所感、学有所思、行有所成的研学之旅。此次主题研学活动,将课堂延伸到生活实践,引导广大少先队员深入地了解家乡,更加热爱家乡,对培养少先队员爱国情操,厚植家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