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数字社会分论坛—数字教育专场”亮相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本届活动以“数据赋能教育变革创新”为主题,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在活动致辞时表示,数据已经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新型生产要素,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进程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教育部在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过程中,将深度挖掘数据宝藏,统筹推进数据赋能教和学、管和治、评和研,发挥教育数据乘数效应,推动教育提质增效。

教育部副部长 吴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育部副部长 吴岩

随着数字中国的不断建设,虚拟仿真技术逐渐在医学教育领域“大展拳脚”,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方式。

医疗虚拟仿真技术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三维建模技术,并结合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手段的全新教学模式。它通过模拟真实医学场景,解决传统实训“高投入、高损耗、高风险及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的难题。学生在这个虚拟的医学世界里,可以进行各种医学实验、手术操作和临床诊断,给学生创造充分动手实践、反复实践机会,调动学习积极性,保障教学质量。

以实带虚 以虚助实

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传统的高校教室里,老师依靠教科书、幻灯片和实体模型来传授复杂的医学知识。学生们往往需要依靠强大的想象力来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手术流程。因此,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局限性也日益凸显,尤其是在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操作技能方面。

MRI检查技术虚拟仿真实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RI检查技术虚拟仿真实验

现实中,病情可控、安全、可反复重现的临床环境几乎不存在,但在虚拟世界,一切皆有可能。在虚拟仿真实训中,学生可以反复训练,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导致意外;针对单项临床技能的操作,如气管插管,正压通气、胸外按压、脐动静脉置管等,学生也不用担心反复演练对病患造成伤害。

“纸上得来终觉浅”,通过虚拟仿真实训,学生可以根据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结合虚拟场景,利用高度逼真的虚拟场景和交互性,身临其境地参与到诊断、治疗,甚至可以执行复杂的手术过程。这种立体的、全方位的交互性教学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最大程度把书本知识“吃透”。

虚实结合 沉浸体验

打破时空界限

“想象一下,当你戴上VR头盔,你立刻被传送到了一个充满挑战的手术室。你的眼前是一张手术台,上面躺着一个需要你紧急救治的病人。你的手正举着虚拟手术刀,准备开始一场生死攸关的手术……”这种高度模拟的实践经验,是传统教室所无法提供的。

在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老师可以自行设置医疗救治场景,每个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和岗位,自行挑选角色,担任主治医师、住院医生、外科医生或麻醉医生等,以团队的形式进入虚拟手术室和急救室,与队友相互沟通、密切协作,共同完成教学实践。

临床助产思维虚拟仿真实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床助产思维虚拟仿真实验

实践过程中,虚拟仿真技术还可以模拟各种病例和紧急情况,提示不同情况下需要完成的操作,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反复练习和熟悉操作,从而提高学生在现实中面对实际情况的应对能力,为尚未进入临床的医学实习生提供了全新的“实践体验”。

同时,传统医学教育面临着地域限制和资源不足的问题,将虚拟仿真实验与AI技术与慕课(MOOC音译,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融合,将具有互动性、操作性的实验教学纳入开放共享的在线课程之列,打破时空界限,为医学普惠教育提供了可能。

结语: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虚拟仿真教学已经成为医学教育的一大趋势。它不仅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安全和个性化的医学实操体验,还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效缓解学校医学实训资源紧张困境,降低实训教学成本等问题,并且让教育资源得到更加广泛的共享。

虚拟仿真赋能医学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虚拟仿真赋能医学教育

医学虚拟仿真将持续在医学教育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医学专业的培养模式不断升级,为未来医疗领域的发展培养更加全面、高水平的医学人才。

南京恒点是一家虚拟仿真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综合服务商,公司持续专注于信息化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完整的信息化教学解决方案。以上就是恒点整理分享的关于虚拟仿真应用于医学教育的相关内容。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或需求方面,欢迎随时咨询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