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热点头条说#

据环球时报报道,中国将于秋季举办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邀请了多国领导人,还有很多国家主动联系中方,希望能够获邀参加论坛。但是,在论坛筹备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美媒称部分西方国家领导人不会来中国参会,对此,中方表示,是他们自作多情,中方原本就没有邀请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美国的怂恿和蛊惑下,部分欧洲国家不断炒作“与中国脱钩”,还有消息传出,声称不少欧洲国家领导人不打算参加今年10月举行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理由是俄罗斯总统普京会出席论坛,西方国家领导人想要与中俄保持距离。不过,分析人士认为,这不过是表面上的理由,真正的原因,是欧洲领导人想要表现出“去风险化”的决心。

美媒表示,马克龙和朔尔茨,都没有表示要参加高峰论坛,而向来自己标榜为中立国的瑞士,几乎每年都会派人参加,但是今年是否还会继续参加,仍然是未知数,这些表示不会出席的国家,基本上都是没有参加“一带一路”倡议。欧盟委员会主席也曾称,经济“去风险化”,已经成为了欧盟对华战略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媒体认为,欧洲领导人不参加一带一路论坛,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影响,更多的是形式上的影响,毕竟欧洲并不是“一带一路”的主要参与方。欧洲国家应该对中国市场相当感兴趣,但是现在却与中方保持距离,反映这几年欧洲与中国的关系出现了问题。

美国媒体渲染出欧洲领导人拒绝中国的表象,实际上是对华舆论战的一环,以达到抹黑中国的目的。但实际上真相并非如此,美国媒体的自嗨,只不过是在自欺欺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环球网报道称,一带一路论坛筹备相关人士表示,本届高峰论坛邀请的绝大多数都是发展中国家领导人,美国媒体提到的一些欧洲领导人,中方并没有发出邀请函,所谓的“回避一带一路论坛”的说法,根本不存在。报道称,共建“一带一路”的参与方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发展中国家才是高峰论坛最主要的参与方,一些西方媒体和人士大可不必自作多情,发达国家是否来参会,并不是影响高峰论坛成功与否的因素。最后,中方还表示,如果德国、法国等国家领导人希望参会,中方也表示欢迎。

前不久,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与欧盟外长博雷利通话,博雷利强调,欧盟的“全球门户”计划,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并不对立,这两个框架都是为了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应该是互补关系。博雷利还表示希望能够在今年秋季访问中国,并同中国开展战略对话,共同筹备中欧领导人会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毅外长表示,欧方应当明确中欧关系定位,不能摇摆不定,更不能开倒车。中欧之间并没有利益冲突,双方深化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王毅指出,中方支持欧盟战略自主,作出独立判断,不要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

从博雷利的表态来看,欧盟对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持开放态度,并不希望与中国“脱钩”。关于欧洲领导人“回避中俄”的论调,基本上都是美国媒体的报道,欧盟方面并没有直接表示。美国唯恐天下不乱,欧盟应当擦亮眼睛,不要掉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