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与痛点

肝癌,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今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肝癌新发病例近40万例,约占全球肝癌新发病例47.6%。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仅20%~30%的肝癌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切除,且5年内复发率仍高达60%~70%。

肝癌,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肝癌,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实施,保障人民生命健康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这对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医学影像技术介导的肝癌综合诊疗,代表现代医学领域的前沿,是精准医疗重要的发展与应用方向。

解决方案:原则与方针

对此,恒点与东南大学以临床病例数据库为支撑,共同设计开发了肝癌诊疗一体化的“基于影像技术的肝癌诊断与介入治疗虚拟仿真”实验。

东南大学“基于影像技术的肝癌诊断与介入治疗虚拟仿真”实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南大学“基于影像技术的肝癌诊断与介入治疗虚拟仿真”实验。

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对肝癌的影像学诊断及术后评估、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进行情景模拟,能够解决肝癌诊治中辐射大、人体实训收到伦理法规及空间时间限制等问题,助力卓越影像医生和卓越影像技术人员的培养。

实验围绕“肝癌病理特征”这一底层原理知识点,建立“诊断—治疗—评估”完整临床诊疗环路。涵盖“患者接诊”“影像诊断”“介入手术”“术后评估”四个模块,构思了“认知-分析-综合-深化”递进式的实验层次。旨在对肝癌的影像学诊断及术后评估、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情景模拟,提高使用者的影像诊断水平及介入操作技术,为医学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大的支持。

解决方案:设计亮点

在整体的实验设计上,本虚拟仿真实验综合采用观察法、比较法、控制变量法、自主设计法等实验方法,使学生全面掌握影像扫描的原理和方法、肝脏解剖结构以及肝癌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诊断、鉴别诊断及介入治疗原则和方法。

患者检查虚拟仿真实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患者检查虚拟仿真实验

学生通过对接诊患者的影响资料观察分析,了解患者的阳性症状、体征等信息,加深对CT/MRI检查图像的感性认知。

学生通过比较法,能够判断病灶的血供及清退情况,可以纵向的掌握肝癌影像学评估过程的CT强化特点等相关知识点。

患者影像诊断虚拟仿真实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患者影像诊断虚拟仿真实验

比较法也用于“介入手术”中治疗前、治疗后血管造影的对比,判断治疗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在“术后影像学评估”环节中,通过对比术前、术后的CT/MR图像,学生可以应用国际公认的肿瘤缓解标准认知、判断的肿瘤治疗前后变化,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

控制变量法主要用于CT扫描过程,通过控制CT扫描时间节点,获取高质量的影像图像。可以让学生详细了解某个参数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患者介入治疗虚拟仿真实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患者介入治疗虚拟仿真实验

在介入手术过程中,固定导管位置、对比剂每秒注入量,改变对比剂注入总量,可获得不同的血管造影表现,让学生对对比每秒注入量、注入总量等参数有深刻认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及严谨的科研素质。

血管插管过程为开放式环境,学生可自主探究设计最优的插管路径,深度参与介入手术的过程,最终得到满足设计目标而最高效的设计方案。

结语:

恒点与东南大学联合开发设计的“基于影像技术的肝癌诊断与介入治疗虚拟仿真”实验,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协同相应的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对于全面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型、创新型实践教学、培养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综合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