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人民给我一方土,我还人民一座城。”30年过去,这句口号依旧回荡在经开区老一辈人的耳畔。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自1993年建区至今30周年了,中间涌现出一大批弄潮儿,在30周年之际区宣传部启动了《30年30人》大型访谈活动,尚贞涛作为杭经开下沙大学城第一届也是第一批大学生创业典型代表接受专访,以下是专题报道的详细内容:
早上简单吃过早饭以后,我们一行人就来到了“家游学院”内,在采访之前的那几天对尚贞涛做过调查之后,我发现这是一位家境贫寒穷小子,却是一个连续创业的成功者,因而我一直都十分好奇这究竟怎样的一个人能有如此的毅力,杭开区又究竟是一片怎样的沃土,能够让尚贞涛留在这里这么多年,并且能让他在这里成功创业多次。
进入办公室以后,映入眼帘的是几面大落地窗,办公室内没有老板椅,取而代之的是一方大茶桌,茶桌上的一大盆绿萝的枝蔓盘绕着中央的茶海。正四处打量时,尚先生就进来了,他身着一件白色polo衫、牛仔裤、运动鞋。看起来十分青春洋溢,充满干劲。在听闻了我们的来意后,他便熟练的泡起茶来,斟上茶后,开始给我们讲述他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故事。
(1)家境贫寒,父母给了他成长的底层代码
1983年,尚贞涛出生于湖北广水一个直到2000年才通上电的库区。点着煤油灯长大的他,共有兄弟姐妹四人,年幼时,父亲得了癌症,母亲既要筹钱给父亲治病,又要供四个子女上学,生活极度窘迫。历时八年抗癌,父亲才病愈回家。尚贞涛问父亲,忍受非人的痛苦,战胜了病魔的动力。父亲很坚定地告诉他,为了家里四个还没长大的孩子,必须活下去。父亲的这份责任,给尚贞涛深刻上了人生的第一课“为他人活着,就会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
尚贞涛从小就是位早熟的“斜杠少年”。为贴补家用,周末上山挖蜈蚣,因为毒性极强,所以可以当药材卖,他回忆他第一次被蜈蚣咬时,说道:“我的手当时都肿的跟馒头似的,整整熬了两宿钻心的痛,才算挺过去,那年我才十岁。后来被咬多了,感觉也没有那么痛了。”听到这里我摸了摸我的右手,也感到一阵刺痛。为跳出农门,晚上还要点着煤油灯挑灯夜读,一早还要步行10多里的山路去上学。12岁那年冬季,大雪漫山,尚贞涛放学回家途中踏空滚到山沟的河里,爬起来时浑身结冰,但仍旧拖着冻僵的身体爬了四个多小时到家。冻僵的身体如果太受热容易血管爆裂,母亲只能脱光衣服把他抱在怀里整整一晚,才让他有了知觉。这37度般的爱,不浓烈炽热却温暖持久,温人身心更沁人心脾。
家里的衣服都会老大穿了老二穿,轮到尚贞涛这个老四穿的时候,上面都是结满了补丁,还是姐姐的衣服,不禁会招来身边同学的嘲笑,因为厌倦了被嘲笑的补丁衣服,尚贞涛有天鼓起勇气想求母亲买一件仅20元的外套,却被母亲打了一巴掌,问道“你是要衣服,还是要读书?”这一巴掌让他清楚地意识到,要好好读书就该放下虚荣。
幼时与母亲的两件小事,让尚贞涛深刻理解了什么是“爱”,爱不是浓烈炙热的追求而是“37度般的体温”的持续交换,爱不是迎合放任而是这“一巴掌的清醒”。
就这样,2001年,尚贞涛考取了浙江理工大学,从湖北广水来到了杭州下沙,也开启了他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故事。
(2)42元上大学,280元创办下沙网
家里几乎一贫如洗,尚贞涛只身一人怀揣着42元独自从湖北来到浙江理工大学报到,第二天就开始找兼职打工张罗自己的生活费。关于报到,尚贞涛还说了段颇有趣的插曲,但报到当天时需缴100元办理就餐卡,并且只有拿到就餐卡才能领到寝室钥匙。身上只有42元铜钿的尚贞涛又因为说不准普通话,跟办理手续的老师几乎不能沟通,老师看了看他身后冗长的报到队伍,实在没办法,只有让他先在旁边等着。这一等尚贞涛等来了自己的班主任,更巧的是班主任还是湖北老乡,和老师寒暄了没几句,他就直接大胆地向老师借了100元交钱领钥匙。就是这样的囧事还成为“佳话”,后来还一直在学校师生间广为流传。
为了生活费和学费,我在大一大二 兼职过10多份工作。因为从来没有见过电脑,从如何开机开始学习电脑知识,感觉到差距之后,我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去学习,很快成为同学眼中的电脑高手。
在谈到尚贞涛是因何原因而开始创业的时候,尚贞涛的眉头微蹙,转而又舒展开来,他又望向了窗外的一幢幢高楼,远处的公路上的汽车来来往往,虽才是早上九点半,但是却异常忙碌,显示出了一片生机。
“这个就要谈到我大二那一年了,记得2001年来下沙的时候,很多路都没有,很多地方还都是土路,都是工地,我们学校边上还都是稻田和茅草塘。自从下沙大学城搬过来之后,明显建设加速了,一年不大,基本主管道都建设完成了,又宽绿化又好,之前这边是一个小镇,一下子像一号路口,高沙等附近小吃美食店都开起来,很是热闹。
我觉得杭州经济开发区引进大学城,还是很有有远见的事情,现在下沙大学城有25万师生在这里,20年间,至少100多万全国各地的同学,在这里挥洒过青春。一下子把一个开发区,变成了活力之城。
同时我也很喜欢这个地方,很类似深圳。本地人口不到5%,都是来自五湖四海,还很有国际范,有来自49个国家一共79个项目落地在这里。整个杭开区打造成了一个很开放很包容的地方,而且极力的去抹除地域的影响因素,不排外,各地文化很融合。非常适合外地人来杭创业的地方。
外地的企业和大学城落地,这个开发区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本地的衣食住行也井喷式发展。我大二那一年暑假留在杭州实习了,实习单位还被我们配了电脑。当是带我们老师很忙,就叫我们用电脑做点东西,每天都有大量的自主时间,于是我们几个就想着用电脑做点什么东西?”
在说到这里的时候,尚贞涛的目光开始变得深邃而广远,好像曾经的那段大学生活正熠熠生辉的在他的眼前展开,我也仿佛在我面前的窗子里看到了几个年轻人正聚在一起,书写他们的青春岁月。尚贞涛继续说道:“当时我们想做一个论坛,就做一个关于下沙本地的论坛,下沙基本都是外来人口,那么外来人口对这里是不熟悉的,非常希望了解本地地区的衣食住行。当然对我们论坛支持最大的也是因为这里的高教园区,当时这里有二十万的大学生啊,他们都可以成为我们论坛的用户,周边的企业也开始发展来了,企业内的职工也开始上网,这个对我们的支持也很大。最终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们的论坛一天甚至可以发几千条帖子,往往半夜发帖的人都络绎不绝!”
很快就成了当地最有人气的网站,也引来了投资。但好景不长,几个月后投资商就撤资了,突然之间,电脑和服务器都拉走了,网站也打不开了。这一下,大家都蒙了,随即6个小伙伴中3个也跟着撤了。那时候很失落,但每每看着一条条网友在我QQ里不舍的留言,我又不仅想起了父亲的话,活着为了谁?如果只是为了自己,你会觉得很痛而放弃。如果初心是为了造福一方百姓,我们为何不坚持活着呢,于是尚贞涛和另外两个小伙伴谢茂胜和娄建勇,咬着牙垫上了学费和生活费,同时没日没夜的帮别人开发网站,来支撑下沙网的发展。几年后,这个网站年营收千万!
我们往往感慨青春的朝阳和活力,但是我们却时常忘记了他们的青春也是从一片片迷雾般的未知当中走出来的,他们是高教园区内的第一批大学生,也是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第一批大学生创业者,他们那个时候啊,在校大学生不能注册公司,所以就成立了一个工作室,所以啊,也应该是杭州市乃至全国最早的一批大学生创业者。他们伴随着杭开区的建设一路走来。朝朝暮暮间,都是这一批大学生们奋斗的痕迹。“杭州经济开发区真的是一片沃土啊!这里的一切仿佛都是那样的自然,就是一个用来奋斗用来创造的地方”。尚贞涛感慨到。
(3)下沙网创业一波三折,下沙政府助力发展
下沙网从创办到至今也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了,十年间下沙网也经历了很多次的磨难。随后尚贞涛也迎来了大学毕业,毕业后的尚贞涛继续留在杭开区的这片沃土,想要在这里继续追逐他的互联网之梦。但是虽然彼时下沙网在经历了两年的发展,其用户规模愈来愈庞大,但是由于当时整个互联网行业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而论坛又是全免费的,所以尚贞涛他们还尚且不能找到很好的变现的方法。只能靠给别人技术开发赚钱养活团队和基本服务器的开支。
在这个困难时期,杭开区的领导们在了解到这个情况以后,就对下沙网伸出了援手,尚贞涛回忆道:“当时区里负责做宣传工作的张保灿主任(时任)和虞付月科长(时任),很喜欢我们大学生创业者,于是把有些业务分包给我们来做,比如说各种小的主题宣传经常放在我们下沙网上做,还有一些办公系统开发,电脑维护啊,还有杂志海报设计啊,我们能做的,基本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了我们。这个其实对我们的帮助还是挺大的。不仅解决了我们当时的燃眉之急,也等于是让我们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认可,那时候支持我们是需要相当大的勇气的,毕竟我们是“民间的媒体”。因为首先作为在校大学生创业这事,在那个年代还是不被允许和支持的,是杭开区走在了时代的的前列,另外作为开放的论坛,“民间自媒体平台”,当时的公安部门对于我们也十分的警惕,主要是我们不能很好的实时控制网友在下沙网上发布的内容,所以公安部门很担心有人在上面宣传一些不良消息。但是当时的区政府领导有前瞻性,觉得区内非常需要一个媒体平台,一方面能方便本地居民了解本地,融入本地,另外一个方便就是可以监督政府有一个发声平台。所以他们十分的支持和保护我们,这就让下沙网有了很好的发展土壤,越办的越来越成功,也成为中国县区级地方门户的典范。“说到这里,我的眼里也微微湿润了,是啊!“人民给我一片土,我还人民一座城。”这座城不仅仅是一片工业区,还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地方。敢于担当,勇于实践,然后就是你们眼中看到的这片新城。
杭开区的包容和开放,愈来愈多的企业开始进驻这里,慢慢的从单纯的工业园区,也慢慢的朝着一座真正的城市进发,商场、超市、KTV各行各业都开始遍地生花。下沙网上也有了商家来咨询合作广告了,多年的投入也慢慢的取得了回报。
“杭开区的土地储备是非常大的,曾经占了杭州三分之一,交通好,环境也很不错“尚贞涛指着窗外让我们看去,窗外是一片片的住宅区和郁郁葱葱的绿化树,零星的分布着一丛一丛的鲜花。“他继续补充道:“所以在05 年之后房地产业在杭开区这里一下子发展起来了,这时我们广告量就非常大了,房地产一家一次就都能投 50 万、100万, 而50 万、100万对他来说是小半套房子而,但这对我们来说都是利润,另外住的人多了,汽车需求一下子发展起来了,我们经常举办汽车展,多的时候一天都可以出售掉一两百台汽车。我们这种线上宣传,线下直接可以一次看房产展车展等这种形式,转化率非常高,所以基本这边的地产汽车还有商家都成为了我们客户,从零收益,短短几年一下子年营收千万。
而且尚贞涛告诉我们这个事情不是个例的,当时杭开区区域内的很多行业都随着杭开区的发展而获得了更多和更大的成功。他也同我们分享了这样的一个小故事:例如现在新发现,阿三烧烤等开遍全国,当时也就是学校门口的一个小店做起的。当然,杭开区与这些创业者们共同的努力下,逐渐的在这一阶段建立起来了城市的模样。
(4)帮助他人才是成就自己的过程,创业集市润物无声
2008年,当年不支持在校大学生创业,变成了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当时在时任杭州市市长蔡奇指示和带领下,杭州市大学生创业氛围一浪高过一浪,走在全国大学生的前列。尚贞涛也被选为杭州市大学生创业俱乐部下沙分部主席,还活跃在各大高校演讲自己的创业故事和心得,很多大学生受到鼓舞后,开始创新创业之旅,有的走上街头摆地摊、有些租一个民房开工作室。但是那时候的杭开区正在着力改造城市环境,所以不被允许,本地城管也在严厉打击,很快大学生们“地摊经济“的夭折,也让关心杭开区大学生创业的尚贞涛感到十分的惋惜,对此他向我们解释道:“当时创建文明城市时是不允许摆摊的,城管对这方面的管理很严格,但当时有很多的大学生都会来到杭开区摆地摊,就造成了城市环境上一定程度上的‘脏乱差’,于是城管就驱赶了很多大学生。但是这中间有很多都不是普通的地摊生意,很多都是在校大学生做的一些有创意和创新的项目,这块应该被鼓励,所以我觉得还是十分可惜的。当时时任杭州经济技术开发的盛成皿主任和詹国平副主任在了解到了这个情况以后,表示这是大学生们走上社会第一步,创新创业实践应该被鼓励,应该要想个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当时我觉得杭开区领导们很开明很有远见,具有开发区的精神,敢为天下先,特别能尊重人才、保护人才。于是盛书记指示区政府很希望,单独设立一条街,去交给大学生做他们想做的事情”,于是大学生创意集市孕育而生,这也成了下沙一道灵动的风景,也成为不少下沙大学生共同的记忆。
说到这里,尚贞涛难掩内心的激动,他站起来,走到窗前,用手指着当时他们设立大学生创业集市的地方,仿佛可以透过时光让他重返25岁,重返到他帮助设立大学生创业集市的那一年。说干就干!区里立马找到了当时已经毕业三年的尚贞涛,让这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代表来负责这件事情。尚贞涛说这件事情其实有很多困难,一个是完全公益性的,免费给在校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摊位,第二个是虽然当时“下沙网”已经初具规模开始盈利了,但是他们也没有太多的钱去投入到这个公益项目中。
对此,尚贞涛告诉我们:“那条夜市街我们企业每年投入几十万运营费用,区政府每年也会补贴我们十几万,十年间我们已经累计投入进去 300多万元了。现在你们如果去那条夜市街看的话都是玻璃房,看起来也很漂亮,但是事实上早期的时候我们只有帐篷,就用帐篷一路搭过去。那么,我们当时开放这里的时候也是全免费的,但是需要考核和排队,筛选的话包括了两个标准:”一个是不能做低端的项目,因为大学生去做这种简单的地摊生意,比如炒河粉、卖拖鞋、卖内裤我们是不建议的,对他们自身的提升比较有限。第二个是要有创意类产品,所以这个大学生创意集市就基本上以手工、绘画、雕塑之类的东西居多。疫情前,我经常没事也逛这条街,很是热闹,创新创意的东西不少,这个人给你穿个手串,那个人给你画个像,逛这条街就相当于去你们去逛那个河坊街(杭州著名街区)是一样的,那种感觉非常棒,经常能买点性价比很高创意产品。目前疫情管控,暂时停下来了,等疫情控制好,这条街我还要把它做起来,这条让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的平台,我一定要坚持下去。
说到这,尚贞涛难掩心中的激动,他连忙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在谈到大学生创业集市对杭开区内的大学生的影响时,尚贞涛更是骄傲。“我觉得大学生创业集市这件事情应该在大学生中间是影响的差不多有 10多年时间,十年就相当于十届人。因为这条夜市街在杭开区的高教园区内学林街上,人流量很大,当时学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每天晚上就可以到这里来逛一逛看一看。并且很多大学生都可以在这里赚学费和生活费,当时一个大学生在这里做手工品,就帮别人手机贴膜或者是做手机美化的,做电脑软件的,人家一个月可以赚 2 万,这不是一个人,比比皆是。很多大学生都想来摆摊赚钱于是有些大学生就去贿赂我们管理员啊,你足以看到它的热度。但是当时我就提出来第一公益性,绝对不收费,第二个创意性,要注重品质,发挥挖掘大学生创意创新能力,十年坚持,效果也是很明显的,十年来,创意集市提供了1000余人勤工助学岗位(集市管理员),为3000多名大学生免费提供了创新创业实践摊位,充分的激发了他们创新创业的激情,其中部分摊主刚毕业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还有些摊主通过集市改变了自己生活如:
2009年,摊主朱晓玲手绘T恤的项目,被创意集市挖掘推广后,被CCTV及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并成立了自己的珠宝品牌,目前已多家加盟店。
2011年,摊主徐琦和欧阳金伟从创意集市起家创办了麦扑手绘地图项目,成为全国著名的手绘地图提供商,并获得了2014年第十届中国国际动漫节“金猴奖”,“麦扑旅游”现已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2014年,摊主浙江理工大学尼泊尔小伙苏丹在集市卖家乡特色尼泊尔工艺品获得高人气后,成立了多家外贸进出口公司,利用国家“一带一路”的机会,从事跨境贸易。
2016年,摊主汤韬在集市公益维修手机获得高人气后,和伙伴成立了公司专门从事“电子数码类产品及其周边产品的销售维修以及回收”等O2O上门服务,年营业额高达数百万,成为在校大学生创业之星。
据不完全统计,十年间,摊主们从大学生创意集市毕业后,已有百余人成为创业公司负责人或合伙人,下沙大学生创意集市俨然已成为了下沙在校大学生创业的一道风景线。
在杭开区的引领下一直关心大学生创业的尚贞涛后来成为了大学生创业联盟的主席,又担任了下沙 14 所大学的创业导师,为了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办公需求,在大创小镇里和哥哥尚贞威及几个小伙伴一起创办了汇梦空间等三个空间,还有创想邦等多个园区。因为之前大学生创业集市的缘故所以后来很多的大学生就又来到尚贞涛开办的这些产业园区里面来将他们的故事继续谱写出新的篇章。
对于这件事情,尚贞涛也有他自己的感悟:“所以其实每一件好事都是有回报的,我做大学生创业集市的回报就是我做园区的时候,他们就都到我的园区来了,非常棒。之前有人说我做大学生创业集市时投的这 300万是亏了,后来发现这些人都到我们园区来了,反过来又给我交房租,其实只是原来通过创业集市这个苗,然后培育出来了现在创业园区的这个果实。我想这应该就是我最早做下沙网可以赚到钱,后来做园区还可以赚到钱的原因。
(5)城市的包容,更是创业者试错走远沃土
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对于很多年轻的创业者来说,一个错误的举动就可以将他的生活打入低谷。他们不是不能成功,而是有的时候社会所给予他们的试错空间太小。
当然,即便是像尚贞涛这样的创业导师也难免在创业的过程中遭遇挫折和失败。
后来下沙网模式的对外复制,并不成功,再后来区域移动互联网项目尝试中,也一败涂地。
创业的失败时,尚贞涛并没有被打倒,他反而对此微微一笑,用轻松的语气向我们介绍到:“我觉得首先第一个我为什么能走到今天?其实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底层代码。我的父亲给了我很多教导,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就给了我很多坚韧性格,越挫越勇。母亲让我知道要懂得奉献,因为有爱的人,是不缺朋友的,就会得到别人的认可。这一点我觉得我在杭开区就深刻的体会到了,因为杭开区不排外很包容,我就会觉得我们做的很多项目有些失败了也是可以接受的。还有我觉得这边的创业氛围很好,至少在我的创业圈子里面没有人会因为失败而看不起我。创业失败的时候,我的那些朋友就会过来告诉我说:’呦,老尚,没事,爬起来,又是一条好汉!’这让我充满了力量。”在这里创业,我没有包袱,也没有心理负担。
(6)开发区变了,找到长效发展的密码
无论何时,人才都是一个地区发展的最大动力,没有人才的杭开区也是发展不起来的,没有人才的杭开区也是难以持续的。杭开区内有十四所高校,每年能培养数以万计的高校毕业生。这对任何一个地区来说,都是发展的”推进器“,但由于杭开区内在那段时期内大面积的都是工厂,缺乏适合大学生们发展的岗位和由工业污染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导致了很多的大学生都不愿意留在杭开区继续发展。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流失现象,针对这一现象,也促使了杭开区的进一步加快转型。
这些改变都是政府用巨大的代价所换来的 。尚贞涛和我们分享到:“‘腾笼换鸟’这个举措真的让我觉得很吃惊,特别像轮胎企业,朝阳轮胎所属的中策橡胶一年产值最高是能达上千亿,给开发区上交税收 100 多亿。将这家企业搬走,毫无疑问这对杭开区的税收和生产总值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但是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魄力和决心是巨大,还是决定搬迁出去,这让我觉得十分震撼的,当然了这对杭开区长期发展来看是十分有利的。
杭开区政府用”壮士断腕“的勇气,腾笼换鸟,把污染企业迁出后规划大片绿地和引进不少知名房产开发商及配套大卖场,从此宜业宜居之城就这样形成了。
尚贞涛告诉我,这20年来,杭开区的环境变化真的很大,沿江大道可以说最美自驾沿江大道,但是初来下沙的时候,沿江还是土坝,还有一条深沟,高的很还上不去,当时观潮的时候,只有一条泥土路过去的。但是这些年来的发展就让杭开区变得十分的不一样,现在我们可以沿江一路走过去,还有慢跑道,甚至早上的时候可以去跑跑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这是几代人所奋斗出来的了。”
尚贞涛还告诉我们,现在年轻人刚来入职的时候,他出于关心都会询问他们目前居住条件。不少员工告诉他,自己目前住在单身公寓内,尚贞涛对此感到十分的惊讶。他直言:“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五六千块钱,但是一个单身公寓一个月就需要两三千块的房租,那其他生活怎么办?后来仔细了解后发现,现在杭开区的政策真的很好,大学生刚毕业落户杭州的,政府就一次性的给与两万块钱的人才补贴,两万块钱到账后就代表一年的房租问题直接解决了,可以生活的很体面。而且之后一个月还可以领到800 块钱的交通和房租补贴,每个月的工资甚至都还可以存下来一部分。尚贞涛分享到他们原来就只能租一百两百块钱的农民房,都是多个人合租的,上厕所洗澡都要排队的。这是真没想到的地方,目前人才政策能好到这样。这样做其实很对,只要把杭开区培养的人才留下来,这个城市一定大有希望。“
尚贞涛觉得杭开区不仅在人才政策方面的优越,更胜在尊重人才,对此他和我们分享了这样的两个故事:“第一个是我被选为下沙首届杰出人才这件事情,政府还奖励了我十万元,这件事情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杰出人才基本都是给了高校科研人员,区内上市公司或纳税大户高管等,当时我们那一批杰出人才总共加起来才八个人,其中就有我。但是我只是一个大学生创业者,相比而已没有什么学术和税收优势,而被选为杰出人才,算是很大一个突破。当然现在杭州市人才政策很多,不拘一格降人才,这类不稀奇了,但是这是发生在十年前事情,所以说当时的杭开区这种人才意识,绝对走在杭州乃至全国的前列。第二个事情是我被评选为下沙首届最美下沙人,还把我的照片贴在了公交车上和墙上,我的很多朋友说经常看到了还不时拍张照给我。墙上不贴明星不放广告,反而宣传道德模范,我也是长见识了。当然现在基本是主流了,但是在当时我觉得还是很不可思议的。可见,开发区对道德模范的重视,打造文明下沙的决心。”
杭开区将他们的关怀给了尚贞涛,给了一批批的大学生,同样的,在享受到了杭开区政府的关怀之后的尚贞涛现在也在着力反哺高校的学生,他将公司内的项目做好之后,分成不同的任务,降低操作难度,然后外包给杭开区内的大学生,让他们在他这里实践学习和收获。据尚贞涛说,目前做他们公司的这些项目的大学生一个月可以赚两三千块钱,虽然钱不是很多,但是在锻炼能力的同时还可以解决一个月的生活费。同时他也指出杭开区内的大学生对杭开区的企业的发展真的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合作与共,彼此双赢。我想这是对于杭开区和尚贞涛之间的关系的最好解读!
从环境到人才,杭开区发展变化了,创业环境变了,生态环境变了,生活品质变了,而不变的一直都是那句“人民给我一方土,我还人民一座城。” 紧跟时代,有魄力、踏实干,我想这是杭开区可以发展的如此快,如此好的重要原因!从初期的时候政府把它的很多外包业务给我们做,帮助我们发展,再到后来的这些奖励政策和荣誉上的肯定,让我们更心沉这片热土,而像我们这样的普通创业找到了归属感,找到了家。所以杭开区能有今天绝对不是一个偶然,他的基因能不断孕育传奇。
(7)杭经开一个值得住一辈的地方
在采访最后尚贞涛说:“我觉得目前的杭开区真的很适宜生活,也很适宜养老,我对这里的期望就是要做到可以让大家”择一城而终老“的地方,这就要求更高了。养老地方不单单是这里经济环境好,交通生活方便,更要的是这个地方有文化,有人情味,有休闲的生活气息。留人一辈子,更需要智慧。宜养老之城,会给现在的执政者提供更高的要求,当然也提供更大的发展引擎”,
老龄化不断加剧的今天,早在2017年尚贞涛就嗅到了这个巨大蓝海增量市场,目前创办的”家游学院“不仅是国内智慧陪伴的开创者,还缔造了三个中国第一,主要面向55岁到75岁的活力型熟年用户。现已形成三大产品:
【家游学院】已经积累了120门优质老年课程,10万多集精品教学视频,并在央视网6500万电视终端播放,现手机端有200多万用户。
【家游怡伴】中老年智能陪伴机,学习娱乐神器,实现了老年大学/电视直播/在线问诊/无线k歌/智能语音等五大功能,十项全能,热销全国!
【家游旅居】精选100多康养旅居基地,一卡在手,旅居中国。
对此他是这样和我们分享的:“到2050年,50岁以上的人口占比将达到50%,养老产业也即将成为中国第一大产业。最有钱的一帮人62年-73年这帮人已经老了,品质养老的需求已经凸显。吸引他们,留住他们就留住了钱袋子,对本地服务业发展会起到非常大的帮助。下沙房地产不少,房产地尾声就是养老地产,特别是江边,环境好,配套不错,文化氛围浓厚,很适合新老人的养老地。另外下沙工业基础配套很好,涉老的辅具及生活用品需求巨大,目前都靠进口,很快可以成为国内涉老产品的研发生产基地。
继续靠拉新人才的模式会越来越难了,我们更要思考留下人才,延长人才在区内生活长度为目标了。目前中国经济逐步下行,生活节奏变慢,我这个年龄都在考虑退休后去哪里?只有这样的产业做好了,这个城市才真正的具有长远核心竞争力,才能吸引更多的优质人才到这里来奋斗,目前其实杭开区这边养老做得也很不错,有很多退休的老干部,老工人他们也都选择在杭开区开始退休生活。这里发展养老产业也有一个优势就是第一这些老人都来自天南地北,文化上就很多元很丰富,可以相互的交流学习,包容性更强,不排外。第二他们都是些有文化有学历的老人,除了物质以外,目前需要更高质量的精神上的养老,这促使我们做家游学院的原因之一!“
“择一城而终老“,这应该可以成为未来杭开区发展最好的招牌和最有吸引力的简介,一座可以养老的城市那一定是环境极佳和生活幸福的。这不仅是杭开区对杭开人的承诺,也是杭开人对杭开区的热爱。
转眼间,一上午的时间就过去了。尚贞涛的故事没有说完,杭开区的故事也没有完结。二十年间,尚贞涛学习在这里,住在这里,奋斗也在这里,这里留下了属于他的青春印痕。采访的最后我没有忍住,问了他为什么要选这个带有两面大落地窗的房间作为办公室。他看向我们微微一笑,说道:“这是我特意选的,我们这幢楼是杭开区里大学城的中轴线,我坐在这个办公室转一圈,就可以把整个杭开区看一遍,非常享受这个过程,没办法,这片土地我爱的深沉。”
尚贞涛告诉我们,之前一直都不理解有个哲人说的这句“生命其实是无意义”,直到现在他才感悟到这一点,正因为生命是无意义的,所以它就像是一张白纸,需要我们自己去书写自己的人生。他说:人生就像是在黑暗中去走一条很崎岖的路,你既看不清当下更看不到未来,所以我们需要一直不断地去点亮身边的人,才能照亮自己的前程。所以人生的意义就是不断地帮助别人,最后你会发现这也是成就自己的过程。
同样的杭开区的那句“人民给我一方土,我还人民一座城。”也是同样的道理,杭开区一直在为企业为创业者为居民谋福利,办实事。在这个过程中杭开区做了很多的努力,最终,杭开区也通过这种方式,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转型和改变,最终成为了今天的样子。历史的脉络越来越清晰,杭开区才发展了三十年,三十年弹指一挥间,杭开区的故事没有结束,杭开区内的奋斗者们的故事也才刚刚开始。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彼此帮助,携手共进,杭开区的未来一定会更加耀眼。
撰稿人——汪牧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