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泽连斯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泽连斯基

本期话题,以色列已人人喊打?乌总统力挺巴勒斯坦建国,马尔代夫干脆出新政:以公民一律不准入境!

6月3日早上,以色列传来消息,内塔尼亚胡的助手证实他们已经接受了拜登推动的结束加沙冲突的框架协议。与此同时,埃及方面也表示,他们与美国和以色列官员在6月2日结束了会谈,埃及坚持要求以军从加沙一侧的拉法过境点撤出,而美以官员也表示会迅速消除过境点的障碍。

巴以冲突似乎迎来了一丝曙光,拜登开始做出实际动作推动加沙的停火,而内塔尼亚胡也开始有所松动,这让巴以冲突有了停火的希望。当然,这个曙光不是美以所带来的,而是国际社会给予的压力。

图为卡里姆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卡里姆汗

随着以色列对拉法的进攻,以色列面临的国际压力上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比如在5月20日,国际刑事法院首席检察官卡里姆汗以战争罪和反人类罪对内塔尼亚胡发出逮捕令,卡里姆汗表示,以色列总理将面临“巨大全球政治压力”。

两天后的5月22日,欧洲3国挪威、爱尔兰、西班牙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并于28日正式生效,同天,马克龙表示法国也正准备在合适的时候承认巴勒斯坦。除此之外,在5月29日,巴西总统卢拉宣布永久撤回驻以大使。

而处在另一场冲突当中,并且亲近美国的乌克兰也在这一关键时刻选择远离以色列,在最近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泽连斯基对外表示,乌克兰将承认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两个国家,并会尽一切努力让冲突结束下来。

图为拜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拜登

不得不说,泽连斯基能在自己国家还处于战时状态时心系加沙,确实有点出人意料,但从根上分析,泽连斯基其实也有自己的私心。因为巴以冲突的爆发牵扯了美国对俄乌冲突的注意力,从而导致对乌援助的减少,乌军战斗力出现了明显弱化,而如果巴以冲突结束,美国就会腾出精力,转而大力的支持乌克兰。

不过话说回来,乌克兰承认巴勒斯坦,美国肯定是不高兴的。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承认巴勒斯坦,意味着未来和平解决巴以问题有了一定希望,也说明美国所主导的国际秩序正在面临崩盘。

图为马尔代夫国土安全部长伊胡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马尔代夫国土安全部长伊胡桑

随着以军在加沙持续不断地军事行动,越来越多的国家也都不只是口头上的谴责。除了承认巴勒斯坦、撤回驻以大使外,也有些国家选择禁止以色列公民入境。6月2日,马尔代夫国土安全部长伊胡桑表示,他们决定禁止以色列人进入其境内。同时,马尔代夫政府还决定举办募捐活动和举行全国性集会等方式支持巴勒斯坦。

不过,马尔代夫禁止以色列公民入境更多的是一种态度,所产生的影响其实并不大。马尔代夫是一个极为依靠旅游业的国家,旅游收入常年维持在GDP的25%左右。所以乍一看,禁止以色列人入境,就是在牺牲自己的利益,远比那些只在口头上声援巴勒斯坦的国家力度要大。但实际上,每年到马尔代夫旅行的以色列游客只有占到总游客的0.6%,这点人数的损失对马尔代夫来说其实是无关痛痒的。

图为巴以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巴以冲突

当然,将来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国家效仿,马尔代夫就属于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这个角度上看,它所造成的影响和意义就不一样了。巴以冲突刚爆发后,大部分国家都选择保持沉默,就算是有所不满,也只是停留在口头谴责上,这里面就是出于对美国的惧怕。然而,以色列在加沙的行为一再触及到道德底线,对学校、医院、人口极为密集的拉法进行轰炸,这样的行为让以色列和美国都失去了道义的制高点。显然,在威压和道德面前,大部分国家还是选择了后者。

与此同时,红海危机的升级也让全世界看清楚了美国强大外表下的真实面目。面对一个武装组织,美国竟然畏手畏脚,找不到好的解决方法,现在的美国很怕自己被卷入冲突,前段时间以色列轰炸伊朗大使馆,美国为了不让局势升级,威逼利诱什么法子都用上,最终成功的将局势降温。但这也让全世界看明白,美国很怕局势升级,只是由于以色列与美国特殊的利益关系又不能放弃支持。所以很多国家也是看出了这一点,开始付出实际行动来声援巴勒斯坦。

图为内塔尼亚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内塔尼亚胡

目前整体的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如果内塔尼亚胡执意要把加沙的军事行动进行下去,那么以色列就会愈发被国际社会所孤立,美国在中东的唯一支点就会失去作用,一个在中东没了影响力的国家,是不会给美国带来利益的。

所以现在拜登最好的选择就是结束加沙的冲突。目前美国正在面临大选,如果拜登能以胜利者的姿态结束巴以冲突和俄乌冲突,那么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当然,这对内塔尼亚胡来说就是一条绝路,因为其国内的反对党一再发出威胁,如果停止对加沙的军事行动,内塔尼亚胡的政治地位就会不保。

不过总体上看,随着国际社会不断加大的压力,加沙停火的希望还是较为可观的,现在美国开始改变态度,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做出了实际动作,就看以色列能否综合考虑当前的形势,做出符合国际社会意愿的举动。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赢得民心,才是获得成功的关键,而失去民心,只会导致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