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丁尹 出品:旋翼飞行器

孙子·谋攻篇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把这句话放到冷战时期美苏对峙争霸的大环境中,则有着更为现实的意义——谁掌握了对面的动向,谁就占据了战略制高点,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为此,从上世纪40年代末开始,在美国空军相关领导人的积极推进下,为了掌握苏联的“第一军事动向”,防止苏联的“突然袭击”美国启动了意在全面监控苏联的“和平时期战略侦察”项目(详情可参阅:为防珍珠港事件重演,冷战时期美国对苏联的“全面监控”战略)。之后十年多,美国的空天侦察装备的数量、性能和侦察技术进展神速,成果傲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SR-71黑鸟战略侦察

到1961年,美国国家侦查局正式成立,美国空军领导层逐步退出了美国的“侦察卫星”研发工作,但是在对苏联进行的“间谍监视”和美国所谓的“和平时期侦察战略”初期,美国空军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并铸就了一系列的出色成果,这些成果包括WS-117L、U-2间谍飞机、“科学卫星项目”、“日冕”、SR-71黑鸟和后续的间谍无人机等武器装备,而“日冕”项目的最终成功意味着美国具备了“全面监控潜在敌人军事战略动向”的能力,这对于美国而言是一种长期性的关键优势,并对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武器限制相关条约的签署至关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U-2间谍飞机和它可配备的任务载荷

本文就将沿着年代脉络,讲述美国多种空天侦察装备的发展之路,与诸君共赏。

美国空军的第一个卫星项目——WS-117

从1946年开始,作为“和平时期战略侦察”项目的主要发起人,美国空军参谋部的阿诺德将军联合了同样积极投身该项目的雷合恩上校、兰德公司、美国空中研究与发展司令部以及当时诸多美国科学界的研究团队,共同为该项目开发“实战解决方案”,他们的工作最终促成了美国空军的第一个卫星项目——WS-117L。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WS-117L侦察艺术概念图

1951年,当时雷合恩上校上任怀特航空发展中心侦察系统部指挥官,专责寻求间谍飞机的新解决方案。在推动该项工作的初期,他起草了一份长达5页的备忘录,提出了高空有人机、高空气球、导弹和无人机等多种可能的直接性解决方案。在这份备忘录的基础上,美国空军参谋部牵头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研究小组——灯塔山研究小组——该小组由于总部位于波士顿灯塔山而得名,由美国空军参谋部和麻省理工学院在合同的基础上联合管理。

起初,灯塔山小组认可了雷合恩上校提出的高空有人间谍飞机方案,但是没有人提到过“间谍卫星”这种思路。变化发生在1952年,当时雷合恩上校被调入美国空军参谋部,甫一上任,他就会见了兰德公司的莫尔顿·戴维斯,希望能与他交流“高空侦察间谍飞机”的方案。不过戴维斯一直都在关注并积极推进卫星方面的研究,在他把间谍卫星的思路向雷合恩上校陈述之后,两人一拍即合。他们都意识到尽管卫星技术还不够成熟,但是在执行“间谍任务”方面必将大有所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发射的WS-117L卫星

在雷合恩上校的支持下,美国空军参谋部作战规划处决定委托兰德公司展开相关研究,对“战略侦察卫星”进行总体方案设计。这就是后来被称为WS-117L的卫星项目。1954年下半年,WS-117L转由美国空中研究与发展司令部的西部开发部负责,并受到了时任美国空军副部长特里沃·加德纳的大力支持,并很快得到了国会的授权,成为了美国空军的正式项目。

强大的高空侦察间谍飞机U-2诞生

艾森豪威尔政府最初对WS-117L卫星项目是保持怀疑态度的,因为其胶片读取系统异常复杂,技术难度非常之大。不过,艾森豪威尔总统还是非常认可“对苏联军事行动情感报数据监控和搜集”的重要性。1953年8月12日,苏联首次试验氢弹(热核武器),而美国在9个月前才刚完成第一次试验,其进度之快远超美国领导层的预期,这大大加强了他们对“监控苏联”的意愿(更多相关内容可参阅:军武评|苏联核威慑之下,美国的“脆弱性”与“求生欲”)。对苏联的担忧和对卫星技术的怀疑促使艾森豪威尔下令美国空军立刻采取WS-117L项目以外的间谍飞行器解决方案,这直接促成了名动全球的U-2龙女/蛟龙夫人 间谍飞机和小型“科学卫星”的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U-2龙女间谍飞机

U-2项目要从1953年讲起,当时在灯塔山小组的建议之下,美国怀特航空发展中心启动了一项高空侦察飞机的竞标项目。当时怀特航空中心只向一些小型航空厂商发布了竞标请求,他们认为洛克希德这个层次的大型公司不会对这种小型合同订单感兴趣。不过,当时美国中央情报局对这类间谍飞机同样感兴趣,或者说兴趣比美国空军还要大,因此他们毫不犹豫就联系了洛克希德的工程师克里·约翰逊,商讨关于间谍飞机的打造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U-2龙女间谍飞机舰载起降测试

U-2原型机是CL-282,是一种单发动机的滑翔翼飞机,其升限为65000~70000米,飞行速度可以达到8马赫,从而能够避开苏联的防空系统。不过当1953年4月份,约翰逊受邀向美国空军五角大楼的领导做汇报时,却受到了强烈的反对和质疑。怀特航空发展中心同样拒绝接受该方案,理由是它有点“异想天开”,单发动机在60000米高空飞行的可靠性实在令人怀疑。尽管当时美国空军中也有少部分中层支持该方案,不过却始终得不到领导层的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展览中的U-2A

后来,支持U-2项目的技术小组成员埃德温·兰德找到中情局,表示可以把由他们来接受这个项目,而不需要军方主导,但是中情局当时的局长杜勒斯不想卷入美国军方的争斗中,于是犹豫不决。为此,蓝德直接越过杜勒斯,找到了艾森豪威尔总统,最终总统同意U-2项目由民事部门来运作,并指定中情局来管理。得知蓝德得到总统的支持之后,杜勒斯也终于下决心揽过了U-2项目,最终成就了该型间谍飞机的赫赫声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展出U-2型照相机

小型“科学卫星项目”

与U-2同期启动的项目还有一个小型的“科学卫星项目”,这主要是由于艾森豪威尔总统担心上来就上WS-117L这种间谍卫星会刺激苏联,进一步把关系搞得过于紧张,于是决定现在太空中建立一个和平的“示范项目”,也就是披着科学研究外皮的“科学卫星项目”。该项目的基础性工作大概在1954年内完成,当时艾森豪威尔的要求是在1957年7月到1958年12月期间完成这颗小型科学卫星的开发。

从间谍气球到“日冕”(CORONA)项目

在美国中情局的牵头下,U-2飞机研发工作如火如荼地推进,与此同时,美国空军在1956年上半年启动了一项新的对苏联侦察计划——“GENETRIX”——该计划的基础上兰德公司在1951年完成了的“高空成像气球”系列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高空侦察气球

可惜这项计划未能获得期望中的成功——高空气流总是将气球吹离预定路径——每次落地被发现之后就会引起苏联的“抗议”。1956年2月4日,苏联正式向艾森豪威尔总统提出抗议,他无奈之下只好暂停了GENETRIX项目,但与此同时他仍然迫切希望能够获取有关苏联核武库方面的准且情报——因为当时美国空军的主要将领往往都热衷于“鼓吹”苏联的米亚西舍夫M-4“野牛”轰炸机数量远远高于美国的B-52轰炸机数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苏联的M-4“野牛”轰炸机

不过该项目的信息获取技术却可用于卫星来获取苏联方面的最新信息。这是一种新的照相机系统和中空图像恢复系统,这种都被用于美国的第一个空中成像卫星项目——“日冕”。

大名鼎鼎SR-71 黑鸟战略侦察机和间谍无人机

“日冕”卫星是美国所希望的终极解决方案,但是显然,该方案的技术成熟度还远远不够,美国非常需要一系列的过渡方案,其中就包括A-12/SR-71黑鸟战略侦察机和一些无人机项目。

1958年,洛克希德公司就认识到了U-2固有的弱点,为此,约翰逊向中情局提出打造一种飞行速度更快、雷达横截面更小的飞机作为U-2的后续替代品。1959年该机得到了中情局的合同,1962年,A-12飞机进行首次飞行;次年,美国空军购买了A-12的双座版本,并定型为SR-71 黑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SR-71黑鸟战略侦察机

同样在1963年,约翰逊还启动了一种黑鸟衍生型号的研制工作,这种型号为M/D-21的黑鸟能够从机身上发射一种无人机。约翰逊把他的方案递交给了当时美国空军和中情局联合管理的国家侦察局。该方案获得了批准,并进行了研制和飞行测试,但是却出现了意外——当一架D-21无人机回到母机M-21机体内时,造成了一位机组成员的死亡。这也宣告了这一改型机的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一架洛克希德M-21,上面有一架D-21无人机

“日冕”大功告成

艾森豪威尔非常希望开发一种过渡性卫星,并坚持表示要“和平利用太空”。美国担心WS-117L的军事间谍色彩太重,于是决意将兰德公司的胶片复现卫星方案和美国空军的WS-117L方案分割开来,此后,复现卫星项目就成了大名鼎鼎的“日冕”,并由美国空军和中情局联合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日冕卫星概念图

1960年8月,差不多在弗朗西斯·盖里·鲍尔斯驾驶的U-2飞机被击落三个月之后,美国的“日冕”卫星项目开始取得初步成就,正所谓万事开头难,跨过开头难关之后,一切变得非常顺利。为保密而命名“发现者”(并对外宣称是在外太空进行生物医药研究)的日冕卫星取得多多次成功试飞。首次完全成功飞行的是发现者14号,其提供的图像覆盖范围超过了美国当时拥有的所有的24架U-2高空侦察机所能覆盖范围的总和,此外,U-2存在侦察盲区,而日冕卫星则能够实现无死角全面侦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发现者14号返回舱的回收

1964年,美国多项战略侦察武器装备均已取得重大进展,最终“日冕”卫星被命名为“锁眼”,有效解决了对苏联战略侦察的历史难题。并最终实现了WS-117L当初确立的目标——能够提供胶片读取功能,而不需要再“胶片复现”。到1971年第一轮战略武器限制条约谈判中,侦察卫星已被全球普遍视为“国之利器”,其中“日冕”的功劳着实不小。事实上,当时的侦察卫星成像能力几乎可以说已经全面超越了“分析家”的分析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日冕卫星任务分解示意图

我们常听闻“哪里有真的和平,不过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或者许多人不理解甚至不认同这句话,但是事实上,无形的战争无所不在,“大国”若没有真正的“重器”,安得和平安乐?想想东欧、想想中东即可。随着核武时代的来临,一场真正的战争如果爆发,其后果绝非人类甚或是地球所能承受之重,因此,美国在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这20多年来的战略格局变化,实在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察古观今,方能成就未来,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