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T时报》“出道”的记者,永远能“打”

作者/IT时报记者戚夜云

编辑/ 潘少颖

编者按

他们,是曾经在《IT时报》熠熠生辉的记者,与《IT时报》同行的日子,充满激情和梦想,寻找着每一个值得被报道的故事。

他们,在《IT时报》创刊20周年之际,纷纷拿起笔,那些难忘的人和事,那些熬过的夜,那些懵懂与憧憬……一一跃然纸上。

他们,带着对新闻的热爱,依然祝福着《IT时报》,那个曾经见证他们成长的地方。

《IT时报》也祝福他们,一路有美好相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离开《IT时报》的多年里,我常常会碰到新人记者来交流。每每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自己在《IT时报》的新人时光。

刚入行时,根本不知道如何写稿,我就好比“算盘珠子”,被编辑部主任郝俊慧拨一下动一下,我最害怕她的“反问”。明明已经了解清楚相关内容,却总回答不上来郝老师的问题。在一次次答不上来的窘境中,我就开始有意识去想:郝老师会问什么问题,是不是还有什么角度没想到?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当记者的第一件事就是“独立思考”。

头版与独家是《IT时报》最重要的两个版,诞生了无数有影响力的报道。虽然记者名字各异,但背后的“操盘手”只有一个,那便是两个版共同的编辑郝老师。好选题来自她的发现,好角度来自她的灵感,好的谋篇布局来自她的“改稿”,甚至好的采访对象也是她的关系网,那么记者的价值在哪里呢?

这是我学会思考的第二件事,一个成熟的记者,能力不仅在于采访突破。“风起于青萍之末”,记者要学会从细微之处发现新闻;也要“挑三拣四”,找到或者突破合适的采访对象,成稿更要成熟,不能依赖编辑。

我更满意自己在《IT时报》后期的稿件,《主流国产手机现罕见指纹解锁漏洞 或波及上亿部手机》系列报道、《阿里放水“养鱼” 从“万能的淘宝”到“万能的闲鱼”》《携程又陷舆论漩涡:四星酒店调高至五星,店内洗漱品疑是被用过》,因为这些都是我独立完成的稿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学会的第三件事,则是在离开《IT时报》之后。什么样的媒体,才是好的媒体?我的答案都是《IT时报》传递出来的价值观。不做浅尝辄止的报道,要有生命力的新闻,要现场、要独家、要深度;面对不公,要敢于报道,要为弱者、为远方、为无穷的人们发声。

《IT时报》拥有媒体人的风骨,腰板硬,不低头;《IT时报》的舞台是巨大的,永远放手让记者大胆尝试;《IT时报》后盾是坚硬的,不论任何纠纷,永远站在记者前面。

几十年来,无数的媒体,湮没在时代的变迁之中。但仍有一部分媒体人,守住媒体的“品格”,笔耕不辍地镌刻着有价值的文字。

我怀念在《IT时报》不舍昼夜的时光,痛苦地熬出无数篇报道的周三夜晚,在周四的早晨等到一句“写得不错”。从《IT时报》“出道”的记者,永远能“打”。

祝福孕育无数个“我”的《IT时报》,穿过悠悠长河,奔向下一个20年。

获2017年度邮电通信报刊新闻创新奖通讯类一等奖

获2018年度上海市报协“最接地气”评选文字报道奖

排版/ 季嘉颖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