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下旬,全国第一届政协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选出新中国的国家主席。其实参加会议的众人早已经在心里认定了主席的人选,那就是毛主席。

这一结果是众望所归,可是负责查选票的工作人员却发现选票少了一张,这就意味着有一个人没有投给毛主席。

这个人会是谁呢?他又为什么没有将票投给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缺少的一票

1949年9月的政协会议上,经过民主公正的选举,最终确定由毛主席担任新的国家主席。尘埃落定,所有人都为这个结果高兴,可是负责查选票的工作人员心里却像卡了一根刺。

因为在查选票数量的时候,他们发现少了一张选票。虽说这一张选票对最终结果毫无影响,但是工作人员还是选择慎重对待,将事情报告给了周总理。

周总理也觉得这不是一件小事,于是又将消息传达给了毛主席。听到有人没投自己,毛主席倒是看的很开,在他看来,大家有选他的权力,自然也有不选他的权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可是查选票的工作人员却耿耿于怀,坚持要把这个没投票的人找出来。

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这个没投毛主席的人很快浮出水面,他就是张东荪。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一众工作人员反而不意外了,毕竟张东荪这个人的想法确实难以捉摸,他做出这样的事情也不奇怪。

那张东荪是何许人呢?众人又为何会对他做出如此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东荪于1886年出生在一个县令之家,当时的清政府正处于风雨飘摇的环境之中,所以尽管张东荪的父亲有心发展仕途,最终也是落得个郁郁不得志的下场。

官场不得志,张东荪的父亲就将心思放在了文学上面,并且颇有建树。在他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儿子张尔田和张东荪都修习了旧文,同时也受儒家文化影响颇深。

可在当时,孔孟之道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西洋的新思想进入了中国,再加上当时清政府的统治者鼓励学生去留洋,这些因素促使着每一个忧心国家的年轻人走出国门,向外寻求改变国家之法,张东荪也不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04年,他获得了公派留学的资格,进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哲学系学习。在这里,张东荪的眼界得到前所未有的开阔。

他一边如饥如渴的学习西方知识和西方思想,一边对国家的现状忧心不已,从而产生了救国的想法。

于是他阅读了大量的政治书籍,希望能从中找到办法,在这期间,张东荪结识到一位对他影响颇深的人物——梁启超。

两人交谈甚欢,对于很多事情都有相似的看法,在接触了一段时间后,张东荪接受了立宪派的改良思想,并且开始在报纸上发表自己对时政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1年,张东荪学成归来,和同一批留洋学生面见了皇帝,被授予进士身份。可惜这个进士没当多久,辛亥革命就爆发了。

腐朽不堪的清政府终于走向生命的终结,但是张东荪这个末代进士却即将迎来自己新的政治生涯。

这个主修哲学的进士是如何在政治场上发挥作用的?他又能否在政治上获得成功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移的书生

清政府灭亡后,作为末代进士的张东荪并没有放弃心中救国的想法,他开始在政治方面进行活动。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得到消息的张东荪当即乘船南下,决定跟随孙中山先生的脚步,为临时政府做事,担任内务部秘书一职。

可是在1912年的时候,孙中山先生却把临时政府大总统的职位让给了袁世凯。张东荪可能不懂复杂的政治局势,但是他对袁世凯这个人非常了解,他很清楚,袁世凯绝对不是一个值得追随的上司,于是决定离开政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满打满算的话,张东荪只干了三个月的内务部秘书。辞职后,他选择了一条令人意想不到的道路,那就是办报纸、议政。

因为在他眼中,当时的中国缺少的是政治理论方面的指导者,同时张东荪本人对自己的认知也比较清晰,他在短短三个月的政治生涯中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擅长干政治的人。

相比之下,他的兴趣和才能更多的还是在评论政治上面。找准定位之后,张东荪就开始了自己的事业道路。

他参与创办了《时政新报》的“学灯副刊”,还主办了《解放与改造》等多种时政刊物。通过这些报刊,他发表了众多评论时政的文章,成为当时比较著名的政论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当时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张东荪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被人云亦云的观点所裹挟,努力发出自己的声音。

但是他的思想毕竟具有局限性,或者说是因为他一直做评论政治的工作,导致他有点理想化,没有真正去了解当时中国的政治局面。

所以在马克思主义刚传入中国的时候,张东荪是持有反对意见的,甚至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挑战,由此引发了一场大论战。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争论的过程中,张东荪反而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观点,改变了自己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九一八事变发生,蒋介石消极抗日,张东荪决定再次走进政治漩涡中。1932年4月,经过与梁启超等人的商讨,中国国家社会党在北平成立,张东荪成为国家社会党的领袖之一。

他抨击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为共产党地下党提供各个方面的帮助。

抗战胜利后,面对国内的局面,张东荪提出了“中间路线”方针,想在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中寻找折中,还想调和美苏双方、国共双方的关系。

按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个路线根本就是天方夜谭,根本不可能实现。事实也的确如此,中间路线很快就破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算没有政治成就的话,张东荪也算一个合格的学者,可是后来的他却牵扯到一桩叛国案中。

卷入叛国案

1946年,内战爆发,张东荪的中间路线成为泡影,但是他没有放弃,在吸收了其他思想后,对中间路线做出了一定的改进。

这份改进让张东荪和我党的部分观点有了相似之处,为双方今后的合作奠定了前提条件。

1948年,解放战争即将迎来胜利的曙光,可是在和平解放北京这件事上,出现了问题。我党和驻守北京的将领傅作义虽然都想以和平方式促成解放,但是谈判条件一直难以达成一致。

情势焦灼,如果再拖下去难免会夜长梦多,此时就需要第三方介入,说服傅作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时候,既不是共产党也不是国民党的张东荪成了最佳人选。突然得到如此重任,张东荪自然是全力以赴,在他的劝说下,本来已经陷入僵局的谈判有了实质性进展,最终促成了北京的和平解放。

对于张东荪的这份功劳,毛主席是非常认可的,甚至在公开场合也表示过北京和平解放的功劳属于张东荪。

在这个时候,张东荪虽然没有加入共产党,但是和我党的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可是分歧该存在就是存在,不可能因为关系好就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走的是“亲苏”路线,这对于坚持中间路线的张东荪来说是不能理解的,他觉得中国的外交不能出现“一边倒”的情况,要和美国也搞好关系。

毛主席批评了他的这种想法,这让张东荪很是低沉,但是他依旧不准备改正,而是想要利用自己的个人声望向美国方面表示,中国不会与美国成为敌对关系。

该说不说,张东荪当初对自己的认知确实挺准确的,他就不是搞政治的这块料。他想要中国与美国搞好关系的心理,被美国特务王志奇了解到,特意为他做了一个陷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志奇谎称美国要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并且已经在准备了。难以置信的是,这种低级谎言竟然轻易的唬住了张东荪,他请求王志奇给美国方面发消息,打仗的时候不要打中国,因为担心美国觉得他人微言轻,他还拿出了一份政协名单向王志奇展示。

据张东荪所说,名单上面的大多数人都能跟他达成合作关系。

这份名单如果流出,王志奇一定会用它大做文章,万幸的是,王志奇被公安机关逮捕了。不幸的是,王志奇的特务身份曝光了,他还供认张东荪是同谋,出卖国家机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不管张东荪怎么解释,别人都不相信,叛国的罪名还是落到他头上。当时所有人都要求严惩张东荪,但是毛主席觉得张东荪罪不至死,让相关部门按照人民内部矛盾处理。

因此,张东荪才得以保全自己的生命,但是他数十年的政治生涯就此结束了。